會計行政法的制定依據
❶ 會計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是財政部頒布,是屬於部門規章,不屬於行政法規,所以應該是AD
❷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和會計行政法規,其法律效力低於《會計法》和會計行政法規
會計法是做為法律來理解,是所有會計法律法規的最高准則。其制定機關必須是立內法機容關,即人大。也是制定其他會計法律制度的依據。 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並頒布施行的,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包括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其制定依據是上述兩者。 從上述的制定部門的權力大小,就可以看出了。
❸ 會計行政法規是由( )制定並發布
是由國務院制定並發布的。
會計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者國務院有內關部門擬定容並經過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
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權威性和法律效力僅次於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是一種重要的法律形式。
會計行政法規制定的依據是《會計法》,會計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會計基本法。
如1990年12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總會計師條例》、2000年6月21日國務院頒布並與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會計行政法規通常以條例,辦法,規定等具體名稱出現。
❹ 會計行政法規是指什麼
目前會計行政法規主要有兩部:
第一部:1990年12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總會計師條例》;
第二專部:2000年6月21日國務院頒布並屬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1、會計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並經過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
2、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權威性和法律效力僅次於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是一種重要的法律形式。
3、會計行政法規制定的依據是《會計法》,會計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會計基本法。
❺ 會計法律體系的四個層次分別由誰制定 作用 法律文件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會計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四個層次: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地方性會計法規 。
(一)會計法律
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
它是會計法規體系的最高層次,是制定其他會計法規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是會計機構、會計工作、會計人員的根本大法。
(二)會計行政法規
會計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調整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會計法律制度,其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如1990年12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總會計師條例》,2000年6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都屬於會計行政法規。
(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由財政部制定,主要包括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1、會計規章
由財政部制定,並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辦法
2、會計規范性文件
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財政部就會計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比如:《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四)地方性會計法規
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經授權的經濟特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律制度。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❻ 會計行政法規的制定依據是
我們知道,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分為四個層次,頂層為《會計法》,《會專計法》是會計法屬律制度中層次最高的法律規范,是制定其他會計行政法規、會計規章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其次是會計行政法規,它是調整我國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如《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再者是會計規章,它是由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財政部就會計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內容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最後是地方性會計法規。
由以上可知選A,並不需要像樓主說的那樣用排除法,稍微看了一下書就知道。
❼ 行政法規定是由什麼制定的
一不是根據行政法規定,是根據國家《立法法》的規定,因為只有《立法法》才是講這個方面的法律。
二是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沒有制定部門規章。依據是根據2000年國家《立法法》第七一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限范圍內,制定規章。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是衛生部的內設機構,沒有這個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修正同日公布施行)第六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民主法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所謂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民主法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這是因為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才能使人民群眾和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才能促進黨和人民群眾以及執政黨和參政黨、中央和地方、各階層之間、各民族之間等方面關系的和諧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
❽ 會計法就是什麼什麼法,會計行政法規就是什麼什麼條例等,
會計法,是以處理會計事務的各種經濟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其基本構成如下:
(1)會計法律。它是指調整我國經濟生活中會計關系的法律總稱,即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2)會計行政法規。它是指調整我國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經國務院批准發布,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如,1990年12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總會計師條例》,1992年12月16日國務院批准,同月31日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以及近期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等具體會計准則。
(3)會計規章。它是指由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財政部就會計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內容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其職責制定的會計方面的文件,如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等,也屬於會計規章,但必須報財政部審核批准。會計規章的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律和會計行政法規。如財政部發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政部與國家檔案局聯合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❾ 政府會計准則的制定依據是什麼
一、《政府會計准則》的制定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
二、說明。《政府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1、第一條為了規范政府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准則。
2、第四條政府會計具體准則及其應用指南、政府會計制度等,應當由財政部遵循本准則制定。
3、制定出台《政府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的背景。
(1)多年來,我國在政府會計領域實行的是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預算會計標准體系,主要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准則制度等。這一體系是適應財政預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和逐步發展起來的,為財政資金的運行管理和宏觀經濟決策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預算會計標准體系難以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需要,主要表現為:一是不能如實反映政府「家底」,不利於政府加強資產負債管理;二是不能客觀反映政府運行成本,不利於科學評價政府的運營績效;三是缺乏統一、規范的政府會計標准體系,不能提供信息准確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
(2)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重要戰略部署,新《預演算法》也對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按年度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提出了明確要求。2014年12月,國務院批轉了財政部制定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國發[2014]63號,以下稱《改革方案》),確立了政府會計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具體內容、配套措施、實施步驟和組織保障。《改革方案》提出,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是基於政府會計規則的重大改革,其前提和基礎就是要構建統一、科學、規范的政府會計准則體系,包括制定政府會計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及應用指南和健全完善政府會計制度。
(3)制定出台《基本准則》,是財政部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成果,是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於構建統一、科學、規范的政府會計准則體系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在我國政府會計改革進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❿ 《會計規章》的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律和會計行政法規。對嗎
正確
會計規章是以會計法律和會計行政法規為依據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