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肖澤晟行政法

肖澤晟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2-03-09 09:36:54

① 肖澤晟的介紹

1999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行政法學碩士學位,師從應松年、朱維究、馬懷德、張樹義等教授。現為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專業教授,經濟法博士研究生(師從張千帆教授),碩士生導師。

② 2011西南財經大學經濟法考研參考書目

《法理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張文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憲法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張千帆、肖澤晟主編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民事訴訟法學》(21世紀法學規劃教材), 譚兵主編, 法律出版社
《刑事訴訟法》(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基礎課系列), 徐靜村主編 ,法律出版社
民法原論》 ,馬俊駒、余延滿著 ,法律出版社
《經濟法》 ,高晉康主編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③ 有關民法 刑法 憲法 的著作

拉茲《法律體系的抄概念》 哈特《法律的概念》
《法律的階梯》 《法哲學》
王世傑、錢端升著:《比較憲法》,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龔祥瑞著:《比較憲法與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何華輝著:《比較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李龍著:《憲法基礎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周葉中主編:《憲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李步雲主編:《憲法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韓大元著:《亞洲立憲主義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韓大元主編:《比較憲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徐秀義、韓大元主編:《現代憲法學基本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張慶福主編:《憲法學基本理論》(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張千帆著:《憲法學導論:原理與應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殷嘯虎主編:《憲法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莫紀宏著:《憲政新論》,中國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
肖澤晟著:《憲法學——關於人權保障與權利控制的學說》,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④ 經濟法調整的對象是什麼

經濟法調整對來象,是指由經濟法自律規范確認和保護的一定范圍內的社會經濟關系。

在中國,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就開始研究和探討,經過幾次全國性的經濟法理論研討,到目前為止,關於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意覽:

(1)「縱橫統一論」學者主張經濟法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領域中以各種組織為基本參加者而發生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營協調關系。

(2)「經濟行政法論」學者主張凡具有經濟性的管理關系即經濟管理關系,屬於經濟法(經濟行政法)的調整對象。

(3)「企業中心論」學者主張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企業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

(4)肖澤晟行政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調整對象,構成的基本原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

(1)普遍性

(2)法律性

(3)經濟法特性

其兩大基本原則是適當干預原則和合理競爭原則。它們反映了經濟法調整對象的特殊性,體現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本質要求;

同時科學地概括了經濟法具體規則的內在連結和精神,較好地實現了經濟法中價值與具體規則的匯合和融通。

⑤ 關於憲法的書

關於憲法的書:
1、周葉中主編:《憲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2、吳家清、鄧世豹、杜承銘著:《憲法學新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高等院校21世紀法律專業統編系列教材
3、董和平、韓大元、李樹忠著:《憲法學》,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許崇德主編:《憲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5、張慶福主編:《憲法學基本理論》(上、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6、李樹忠主編:《憲法學案例教程》,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年版。
7、韓大元、胡錦光主編:《憲法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肖蔚雲等編:《憲法學參考資料》(上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9、肖澤晟著:《憲法學——關於人權保障與權力控制的學說》,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10、徐秀義、韓大元主編:《現代憲法學基本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1、李龍著:《憲法基礎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2、李步雲主編:《憲法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韓大元主編:《新中國憲法發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肖北庚著:《憲政法律秩序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5、李忠著:《憲法監督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16、張文顯主編:《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何華輝著:《比較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8、龔祥瑞著:《比較憲法與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王時傑、錢端升著:《比較憲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0、童之偉著:《國家結構形式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年版 21、王磊著:《憲法的司法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2、陳雲生著:《憲法監督的司法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3、謝維雁著:《從憲法到憲政》,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杜承銘著:《論憲法自由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5、鄧世豹著:《授權立法的法理思考》,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6、朱國斌著:《中國憲法與政治制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7、莫紀宏著:《現代憲法的邏輯基礎》,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⑥ 肖澤晟的主要論著

1、張千帆主編、肖澤晟副主編:《憲法學》(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肖澤晟著:《憲法學——關於人權保障與權力控制的學說》,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修訂版。
3、楊解君、肖澤晟著:《行政法學》,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版。
4、副主編:《行政許可法的理論與制度解讀》(應松年、楊解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版。
5、參編《當代中國行政法》(應松年主編,方正出版社2005年3月版)、《行政訴訟法學》(楊解君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版)、《人權法學》(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行政許可研究》等8部。

⑦ 肖澤晟的發表論文

1、肖澤晟:《論公物在中國人權保障中的作用》,《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3年第5期)
2、肖澤晟:《自然資源特別使用許可的規范與控制》,《浙江學刊》2006年第4期
3、肖澤晟:《住宅權行政法保護缺失分析》,《行政法學研究》2006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6年第5期)
4、肖澤晟:《公務員體檢中的體格歸類與平等擔任公職權》,《行政法學研究》2005年第2期
5、肖澤晟:《創舉中的缺憾——對《行政許可法》三「亮點」的反思》,《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春季號(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2期)
6、肖澤晟:《南京「三個文明」協調發展與公園、道路等公物的管理》,《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總第210期
7、肖澤晟:《公物的范圍——兼論不宜由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財產》,《行政法學研究》2003年第3期
8、肖澤晟、高琪:《論非訴行政執行案件中的幾個問題》,《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1期
9、肖澤晟:《BOT法律問題研究中的幾個誤區》,《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春季號
10、肖澤晟:《論政府采購的性質》,《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9年秋季號
11、肖澤晟:《行政裁決及其法律救濟》,《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3期
12、蕭澤晟、馮慧:《走出行政許可的尷尬困境》,《政法論壇》2001年第1期
13、蕭澤晟、馮慧:《從行政許可的利弊看行政許可的發展走勢》,《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春季號。

⑧ 論述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經濟法存在嗎?它能與民法、行政法相區分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嗎?要回答這些問題無疑要先對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有一個較為准確的界定。因為通常人們判斷一個法域是不是獨立的法律部門,關鍵是看它有沒有自己獨特的調整對象。事實上,我國許多經濟法學者也都將此作為整個經濟法理論的邏輯起點和認知入口,可見對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認識確實非常重要。本文從分析國外兩大法系中所存在的經濟法現象的經濟社會根源和目前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經濟法所擔負的特殊的歷史使命入手,試圖逐步揭示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找到一個較為令人信服的答案。

一、從各國經濟法學流派的主要觀點中分析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一) 簡述各國經濟法學界的主要觀點

通常我們都認為現代經濟法產生於德國。在經濟法學創立之初,德國的經濟法學家就對經濟法有兩派不同的看法,一派認為,經濟法不是獨立的法律部門,而只不過是企圖指出當時各種經濟關系有趨向於法制化的觀點而已;另一派則認為經濟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其中「企業法」說認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企業管理或完成經濟企業者的事業而產生的關系:「社會法」說認為經濟法是把「社會」作為調整對象的法,介於公私法之間:「組織經濟法」說則認為經濟法是同經濟政策相適應的一個獨特的法律部門。「統制經濟法」說則認為經濟法是統制經濟固有之法。

日本也是一個經濟法學較為繁榮的國家。其中較為著名的學者金澤良雄認為經濟法是「為了彌補民法調整所不及的法律空白狀況,即其中包含的與市民社會私人方面相對的公共社會方面」的內容而形成的法。 丹宗昭信則認為經濟法是「國家規制市場支配的法」,是國家為了維持競爭秩序而介入市場的一系列法規

英美法系的國家因其傳統不強調公私法的劃分,所以也不關注與此劃分密切相關的經濟法。雖然在英美法學界絕大多數人迄今為止不主張使用「經濟法」這一獨立的概念,但並不代表這些國家就沒有經濟法現象,如今被稱為「經濟憲法」的反壟斷法,就首先誕生於美國。

(二) 分析各國經濟法現象和經濟法產生的社會背景

不管各國對經濟法承認與否或所持的觀點有多大差異,事實上在生產高度社會化,壟斷出現以後,以上各國都存在需要由公權力介入自由市場進行調整的特殊的經濟關系,這種實際上的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的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

既然客觀上有了調整的對象,那麼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就要從法律部門形成的條件上看,我們知道,任何法律部門的形成,都需要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在客觀方面,需要由社會環境造就出具有某種特殊性的社會關系和法律領域,而當時的德國,由於一戰的戰時經濟政策,經濟領域出現了新的立法活動和法律現象。在戰後,又開始出現有關戰後經濟復興的法令,有了刺激新的法律部門產生的法律現象。在主觀方面,學者們對一系列的經濟法規進行匯總分類,使經濟法有了學術的土壤。所以,在筆者看來,經濟法在德國產生,並形成一個法律部門決非偶然,而有著其深刻的社會背景。而從其產生的背景中我們又不難看出,經濟法源於特別時期政府對於經濟的無奈的干涉,其調整對象最初就是在非常時期需要國家介入干預調整的一種經濟關系。

二、從經濟法的經濟根源中分析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一)凱恩斯主義的法律體現

在筆者看來,法律作為一個社會制度的上層建築,都有其相應的經濟制度為基礎。如果說民法的繁榮是基於經濟自由主義,那麼經濟法所體現的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無疑來自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的凱恩斯的經濟理論。

古典經濟學代表亞當。斯密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但「在這樣做時,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決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於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的效果大。」這就是著名的「看不見的手」原理。他主張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應是「無為」,崇尚經濟自由主義,反對政府幹預。但在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沖擊後,凱恩斯行動主義逐漸興起,凱恩斯認為,亞當。斯密的理論是建立在完全市場機制的前提下的,但這在實踐中並不存在,並非所有的經濟當事人都有對稱的市場信息和完全的理性且生產社會化和壟斷的出現會使價值規律和市場調節機制失靈。所謂市場失靈,按照西方經濟學家的觀點,是指由於許多因素使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呈現出低效率運行的一種非理想狀態,用博弈論的觀點解釋市場失靈的原因就是「個人理性與團體理性」的沖突。 而凡是市場可能失靈的地方,都是政府監管幹預的地方,都可以攬入經濟法管轄的范圍內。

(二) 對市場經濟在不同狀況下的調整-分析經濟法與民法異同

筆者認為,民商法與經濟法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是在市場運作良好時以個體為本位的私法,而後者則是市場失靈時以社會為本位進行補救的公法。但最終殊途同歸,兩者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共同維護市場的穩定,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民商法的性質和特點適合當時社會經濟自由競爭和市場調節機制的需要,它通過個體自由和權益的維護,不僅促進微觀領域的公平和效率,而且由於它維持了市場的公平自由的競爭秩序,使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能充分發揮作用因而使社會經濟在宏觀和總體上得到調節。所以有人說,民商法是市場調節的法律保障。

但19世紀末以後,生產社會化和壟斷的出現使價值規律和市場調節機制失靈,其所引發的生產過剩、社會投資結構失調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是民商法所無能為力的。 此時,經濟法作為市場失靈時的一種救濟措施和國家的調節機制就應運而生了。從這一角度來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只能是在市場失靈時需要靠國家公權力介入干預才能恢復正常自由市場秩序的經濟關系。如果說民商法是保障市場自由、公平競爭的第一道防線,那麼經濟法就是進一步在需要的時候對市場秩序進行保護的第二道防線。

三、 從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現狀分析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一) 從我國行政法的現狀來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目前,我國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僅指公共行政或國家管理,並沒有表示私營管理的意思,是相對於立法、司法的一個概念。行政法所調整的也主要是國家與公民之間的行政關系。 應該說,行政法對我國這樣一個有著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國家來說,其產生和發展都是十分艱難的,所以其當務之急也是限制行政權的濫用,規范行政行為。在今後很長的日子裡,恐怕還無暇顧及研究行政法在經濟領域的適用問題。畢竟,目前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依然是發揮其政治職能而非經濟干預職能。所以雖然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需要國家干預的特殊的經濟關系,但它與目前我國的剛剛起步的行政法依然是涇渭分明,各有一片天地的。

當然,隨著國家職能的演進即經濟調節職能的逐漸發達,國家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筆者相信,總有一天,政府職能的重心將從政治職能逐步轉移到經濟調節和社會福利保障等更趨社會化的職能上來。但目前來看,還過於理想化。

(二) 從我國目前社會的焦點問題來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改革開放碩果累累,但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以及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其所隱藏的社會問題卻嚴重困擾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在企業轉制過程中大量的下崗工人如何安置;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惡化的矛盾;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這些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的解決,靠追求個人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自由競爭是不行的,還要靠經濟法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政府直接干預社會分配,發展「預算、稅收、社會保障」。 保護市場自由競爭中淘汰下來的弱者的利益,使經濟法和民商法成為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衡平點。從這一點看來,經濟法還是大有作為的。

四、結語

行文至此,應該可以下個結論,說經濟法的確存在,其調整對象就是一切需要由國家介入干預的特殊的經濟關系,且在我國目前的社會條件下經濟法存在的意義重大。為了明天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為了更為公平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了人們在經濟上的公共利益,我們還是要好好發揮今天經濟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心明主編《當代經濟法學》(第二版)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0年10月 第10頁。

[2] [日]金澤良雄《經濟法概論》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第24-29頁。

[3] 楊心明主編《當代經濟法學》(第二版)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0年10月 第12-13頁。

[4] 周林彬《經濟法的經濟根源》 載楊紫烜主編《經濟法研究》第一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5] 漆多俊《論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根源》載楊紫烜主編《經濟法研究》第一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第65頁。

[6] 楊解君、肖澤晟《行政法學》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第2頁。

[7] 李昌麒《論市場經濟、政府幹預和經濟法之間的內在聯系》,載楊紫烜主編《經濟法研究》第一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第66-69頁。

⑨ 什麼是經濟法調整對象是什麼

1,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
2,調整對象:
(1)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2)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3)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4)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3,經濟法的特點:
(1)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2)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3)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4)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5)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熱點內容
華夏道儒法學 發布:2025-08-15 10:42:07 瀏覽:861
勞動法員工賠償 發布:2025-08-15 10:38:35 瀏覽:592
道德的缺點 發布:2025-08-15 10:29:59 瀏覽:425
伊春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10:22:08 瀏覽:852
下列對勞動法上勞動就業的理解正確的是 發布:2025-08-15 10:20:51 瀏覽:131
交通法規2019交通事故 發布:2025-08-15 10:12:08 瀏覽:666
行政法直屬同一領導如何理解 發布:2025-08-15 10:05:02 瀏覽:446
在線求助律師 發布:2025-08-15 09:54:34 瀏覽:358
行政法非政府組織 發布:2025-08-15 09:49:31 瀏覽:346
黑龍江省供熱報停條例 發布:2025-08-15 09:33:54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