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37條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二十七條規定
你好!
民事訴訟法只有284條!你找的應該是司法解釋327條專吧: 第三百二十七條 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或者有屬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是: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fa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fa院申請追加。人民fa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叄』 民事訴訟法第第二百三十七條能用於裁定書嗎
法院可以適用裁定書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專方當事人不履行屬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肆』 民事訴訟法第一七十三條
你好我國抄民事訴訟法173條規定襲: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請採納 。。。
『伍』 民事訴訟第36條是什麼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十六條【移送管轄】
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解釋】本條是關於移送管轄的規定。
移送管轄,是指沒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接受原告起訴後,發現原告起訴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查明這個案件應當由哪個法院管轄,主動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設立移送管轄制度是為了適應各種復雜的實際情況,解決管轄中有爭議的問題,從而避免案件因管轄不明等原因而拖延審理,以致影響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本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移送案件應當具備三個條件:(1)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對該民事案件沒有管轄權。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得推脫責任而將案件移送到其他人民法院;(2)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了該民事案件。對於尚未受理的民事案件不存在移送的問題;(3)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對該民事案件有管轄權。
移送管轄有兩種:一是同級人民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它屬於地域管轄的范圍。例如,重慶市某區人民法院受理一個繼承案件後,發現該被繼承人生前雖居住在重慶市某區,但他的住所和主要遺產在北京市某區,依照繼承遺產訴訟管轄的規定,該案不屬於重慶市該區人民法院管轄,應當將該案移送到有管轄權的北京市某區。二是上下級人民法院間的移送,它屬於級別管轄方面的移送。例如,重慶市某區人民法院受理一個民事案件後,發現該案件在重慶市范圍內有重大影響。依照本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本管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該案不屬於重慶市該區人民法院管轄,應當將該案移送到有管轄權的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上下級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其原因和目的與同級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基本相同。
實踐中,三種情況需要注意:一是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民事案件。對於這類案件,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將案件移送給另一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復立案;立案後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將案件移送給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二是案件受理後,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發生變化。出現這種情況的,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變更的影響,受訴人民法院更不得將案件移送到當事人變更後的住所地、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三是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行政區域發生變更。出現這種情況的,受理案件時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得以行政區域變更為由,將案件移送給變更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根據本條的規定,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被移送的案件。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不得再自行移送包括既不能把移送來的案件再退回原移送的法院,也不能再移送給其他法院,只能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這樣規定的目的有二:一是避免原告多跑路,方便當事人訴訟;二是避免案件由於互相推諉,拖延訴訟時間,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保護。
需要注意的是,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對管轄權提出異議是當事人的一項訴訟權利,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就應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審判。這樣可以避免無管轄權的法院為了某種利益審判案件,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當事人對管轄權的異議,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屆滿前提出。如果在審理中提出,應當視為當事人已接受受理該案件的法院的管轄,否則將會影響對案件的及時審判。
『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十三條
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回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答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柒』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怎麼理解
37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內.
人民法院之間容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特殊原因"包括事實原因和法律原因,如不可抗力\地震\全體迴避\認為自己沒有管轄權\以該法院為被告等,由它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發生管轄權爭議後,應盡可能通過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其共同上級法院指定管轄.
『捌』 民事訴訟法第214條內容是什麼
第二百一十四條 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版對方當事人可權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並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關。
【關聯法規】
《公證法》第37條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