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從輕減輕處罰
Ⅰ 從舊兼從輕原則只適用刑法嗎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個法律的普遍原則。在一般的民商事法律當中,除非特別作出明確的規定要「溯及既往」,那麼,沒有規定的情況下,都適用不溯及的原則。 法律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制定、審批程序,公開公布之後,才能實施,並且一般情況下,不得約束法律實施之前的行為,因為那時沒有這個法律實施,不能因為要懲罰這個行為,制定一個法律,那樣就亂套了。 補充: 沒有。 民事部分就不說了,不會出現這個原則。行政法部分倒是有可能,不過,行政法同樣忌諱事後制定法規來處罰之前的行為。到目前為止,我國行政法部分也沒有這個原則。 追問: 可是,不管從舊兼從輕還是從新兼從輕,的效果都是一樣的有利於當事人,適用條件也是未決案件(即未審理或雖審理但未判決) 從這個來看刑法和行政法都屬於公法領域 回答: 是屬於公法領域。但是,這個原則需要明確的規定,才能付諸實踐。行政法更多的是「法不溯及既往」。 注意一下:刑法涉及到新法與舊法以及對犯罪行為追訴的問題,所以明確規定這個原則。 而行政法更多的是不可以事後制定法規來處罰之前的行為,雖然也存在一個違法行為的追訴,但是,那個追訴與刑法上的追訴是不同的,除非依據當時的行政法認為實施的行為違法,才能發生追訴。如果當時的行政法沒有規定,或者不認為行為違法,也不會產生行政法上的追訴。 所以,這個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其他回答(10)風4級2009-05-27是的。法不溯及既往這一個原則始於羅馬法,確定於美、法德等國的法律,並為許多國家共同遵守。但這一原則並不是絕對的。立法者鑒於維護某種利益目的,往往也針對具體情況,在法中作出有溯及力或有一定溯及力的規定。從舊兼從輕原則就是法不溯及既往所要求的。我國除刑法,民法等法律通常也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Ⅱ 行政法有自首..立功嗎
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中有規定:第十九條 違反治安版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權的,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一)情節特別輕微的;
(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後果,並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
(三)出於他人脅迫或者誘騙的;
(四)主動投案,向公安機關如實陳述自己的違法行為的;
(五)有立功表現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也有類似規定:第二十七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Ⅲ 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之後能否減少罰款懇請懂行政法規的幫我!
你好:
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當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之後,是不得減輕或減少處罰的。因為行政處罰是在通過法制科、案審領導小組同意,經局長簽字後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一經作出就不得改正。如果只是在告知的程序中,當事人提出申請和程述,行政機關認為可以減輕的,只能在處罰決定書下達之前進行減輕處罰。
如果一但處罰決定書下達之後,處罰決定沒有任何的錯誤,就是說證據充分,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那麼處罰決定就無法更改了。
有一種辦法,也不叫減少處罰,就是說你經濟十分困難,你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半年內分期交納罰款,如果行政機關同意,這樣也可以打一下法律的擦邊球吧。
Ⅳ 按照這個說法嫌疑人X獻身中如果石神不參與,花岡美里能不能不予處罰或從輕減輕處罰
按照中國法律的話,你所列的這些都不適用,因為屬於刑事案件,不適用行政法的東東
Ⅳ 主動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可以什麼給予政務處分
退贓不僅是量刑從輕減輕處罰的標准,在行政法上也是公務人員政務處份的標准。主動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可以從輕或減輕政務處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十一條公職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給予政務處分:
(一)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的;
(二)配合調查,如實說明本人違法事實的;
(三)檢舉他人違紀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的;
(四)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損失或者消除不良影響的;
(五)在共同違法行為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
(六)主動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從輕或者減輕情節。
Ⅵ 老弱病殘犯了犯了行政法之後應該怎麼處置
依據行政處罰法,有這么幾種情況分別對待
一、對於未成年人,依據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具體有要證據證明,如戶口本,身份證,戶籍等
二、對於精神病人,依據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六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具體要有診斷證明,病歷等證據證明
三、對於其他人,如殘疾人等,還有一般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么功表現的;(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可以從輕或者減輕,甚至不予行政處罰。。
Ⅶ 殘疾人觸犯行政法可以減免處罰嗎
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除以上規定外的其他情形,都應給予行政處罰.
Ⅷ 關於我國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對於因年齡問題不予、免於或者減輕處罰是如何具體規定的
刑法:14歲以下不追究刑事責任,14到16周歲之間對八種特別嚴重的刑事犯罪追求刑事責任專,屬如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等。16周歲以上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要追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病期間也不追求刑事責任。14到18周歲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並且不能被判處死刑。
行政法:行政法是各種行政法律法規的總稱,我只說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規定吧。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民法:10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對其民事行為負責;10周歲到18周歲之間(或16歲以上以自己能力生活)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對與其智力相當的行為負責;18周歲或以獨立能力生活的16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承擔民事責任。
夠相信了吧。
Ⅸ 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法從舊兼從輕原則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刑法的該規定主要是針對舊的現行的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Ⅹ 行政法中從輕與減輕處罰的區別
從輕是在法定的處罰程度根據具體的事實選擇適用較輕的處罰;比如說某是違反行政規定,按照法律規定處500至1000元的罰款,根據具體情況適用500來說將就是從輕了。
減輕是低於法定的處罰程度范圍處罰。即比如說某是違反行政規定,按照法律規定處500至1000元的罰款,根據具體情況,符合法律規定的減輕情節,那麼適用400元就是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