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飛躍起訴和申訴
❶ 請問申訴、上訴、起訴、抗訴這幾個概念有什麼區別
申訴,是指公民或法人,認為對某一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正確,而向國家的有關機關申述理由,請求重新處理的行為。 一般是對終審判決不服的提起申訴(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不作為的時候,原告是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申訴)
上訴,是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依法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活動。 (行政中的二審用該詞)
起訴,就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對所提起的案件進行審判的行為。 (行政法中的一審使用該詞)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或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提請人民法院再審判的活動。它是人民檢察院監督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 (行政訴訟再審發動的兩個情況:一是人民法院決定再審,二是人民檢察院的抗訴。當事人的申訴只是引起再審的一種材料來源,並不必然導致再審程序的發生。)
形象的理解也可以:
起訴是第一次找法院要求處理
上訴是對一審判決不服,要求二審
抗訴是檢察院對判決不服,要求二審或再審.
申訴是對二審也不服,要求再審
❷ 行政法有疑問
案件分析;某縣獸葯門市部從我省一家制葯廠購進一批獸葯在本縣出售。後縣農牧漁業局獸葯監督員王某發現獸葯質量存在不穩定現象,遂取走部分樣品檢驗,結果發現該葯品不符合國家標准。農牧漁業局根據《獸葯管理條例》對該門市部 處以沒收該種葯品,違法所得以罰款的處罰。該部門不服處罰決定,向該縣人民政府申請復議,政府經審查維持原判決定,門市部仍然不服,遂向該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問;(1)本案中存在哪些法律關系?(2)那些是屬於行政法律關系?
誠請 各位高手幫忙給我分析分析案件吧!在此我謝謝了
❸ 行政法里,能夠提出「申訴」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申訴狀是行政訴訟當事人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依法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的法律文書。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2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❹ 論起訴、上訴、申訴、抗訴的區別聯系
申訴,是指公民或法人,認為對某一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正確,而向國家的有關機關申述理由,請求重新處理的行為。 一般是對終審判決不服的提起申訴(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不作為的時候,原告是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申訴)
上訴,是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依法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活動。 (行政中的二審用該詞)
起訴,就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對所提起的案件進行審判的行為。 (行政法中的一審使用該詞)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或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提請人民法院再審判的活動。它是人民檢察院監督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 (行政訴訟再審發動的兩個情況:一是人民法院決定再審,二是人民檢察院的抗訴。當事人的申訴只是引起再審的一種材料來源,並不必然導致再審程序的發生。)
形象的理解也可以:
起訴是第一次找法院要求處理
上訴是對一審判決不服,要求二審
抗訴是檢察院對判決不服,要求二審或再審.
申訴是對二審也不服,要求再審
❺ 申訴、抗訴、上訴的區別
1、其實上訴和抗訴之間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適用主體不一樣,其中如果是被告一方對一審法院作出的判決不服的話,則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上訴。
但如果是檢察院認為法院的判決不合理的話,則此時就是抗訴了。
2、刑事案件上訴,二審法院有可能開庭審理,也有可能不開庭審理,而如果是刑事抗訴案件,則二審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3、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審理要求的訴訟活動。
(5)行政法飛躍起訴和申訴擴展閱讀:
上訴是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裁定或評審決定,在法定期限內,依法聲明不服,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活動。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審理要求的訴訟活動。
1、主體不同。有權上訴的主體,刑事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獨立、完整的上訴權。被害人沒有上訴權,但有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權利。
2、理由不同。上訴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不服就可以上訴。抗訴必須是人民檢察院認為原裁判確有錯誤。
3、提起方式不同。上訴的方式,既可以採用書狀形式,也可以採用口頭形式。抗訴的方式,不能採用口頭形式,應當提交抗訴書。
4、上訴、抗訴的途徑不同。上訴的途徑:提出上訴既可以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
抗訴的途徑:提出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並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檢查院,不能直接向第二審法院提出。
❻ 行政訴訟與行政申訴的區別是什麼
申訴是部門內部人員對內部行政行為的救濟,比如,對單位的處分不服的可以申訴。訴訟是對行政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就是民告官
1班26號
❼ 關於行政法中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
先和你說說他們的性質和區別。
行政復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職權時,與作為被管理對象的相對方發生爭議,根據相對方的申請,由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其它機關依法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的活動。
行政復議,以書面審查為主,以不調解為原則。行政復議的結論做出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注意:只要法律未規定復議決定為終局裁決的,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
注意:當事人提出行政復議,必須是在行政機關已經做出行政決定之後,如果行政機關尚沒做出決定,則不存在復議問題。
行政復議以行政相對方的申請為前提。行政管理相對方提出復議申請是因不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處理行政爭議的活動。
簡單來說:復議的任務是解決行政爭議,而不是解決民事或其他爭議。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與要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由人發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是兩個並行的法律救濟制度。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言,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都有對其合法權益保護的救濟功能。但兩者有著區別,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制度,是在行政訴訟之前進行的。而行政訴訟是司法救濟,由人民法院作出訴訟裁決,是最終的解決辦法,也被稱作「司法最終救濟」原則。兩者比較而言。
現在回答你的問題:申請了行政復議,如果對復議結果不服,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後15日內,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進行訴訟的。
行政訴訟不受理的案件有:1、國家行為。2、刑事司法行為。3、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4、抽象行政行為。5、駁回當事人對行正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6、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7、法定行政終局裁決行為。8、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決定的行為。9、行政調解行為。10、法定行政仲裁行為。
我國《行政復議法》第16條第2款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同時進行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是給自己找麻煩,也不符合規定。你只要分清兩者的區別,什麼類進行什麼訴訟就好了。行政復議不服再進行行政訴訟就行了。
❽ 行政法能夠越級上訴嗎
法院給了裁定嗎?裁定不予立案的話可以提起上訴;沒有裁定的話要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規定:「受訴人民法院在7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訴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予受理;受理後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也可以自行審理。
❾ 行政法中,公務員收到行政處罰後可以申訴還是行政復議,還是提起行政訴訟 三者什麼區別啊
按照中國現有法律,只有既是外部行政行為又是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行為才可內以提起行政訴訟容。
公務員受到作為內部行政行為的行政處罰,例如降級、記過等,是不能提起行政訴訟的,只能申訴、復議。如果是作為外部行政行為的處罰,比如罰款、拘留等,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復議、申訴。
行政復議、申訴、訴訟是三種不同的行政救濟。復議和申訴的受理主體都是行政機關,復議的適用范圍較廣,幾乎所有行政行為都可以復議。但是申訴一般只涉及內部行政行為。行政訴訟的主體是司法機關,是行政糾紛的最後救濟途徑。
有關公務員的處分問題,建議你了解一個概念——特別權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