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06年司法考試行政法47題

2006年司法考試行政法47題

發布時間: 2022-03-11 10:06:38

1. 司法考試歷年試題及考點歸類精解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介紹

《司法考試歷年試題及考點歸類精解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包括了:《法理學·回憲法·法制史》答、《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與仲裁製度》、《商法·經濟法》和《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最新權威版本:《司法考試歷年試題及考點歸類精解(2010年版)(套裝共8冊)》由法律社連續8年最新增補、修訂出版。明確復習重點:整合2005-2009歷年試題,歸納提煉,直擊考點。節省備考時間:依據最新法規逐題詳解,辨析疑難,指導解題技巧。揭示司考方向:全面解密最近5年考試命題規律、考查重點、考查方式。

2. 遇到了一個司法考試的問題,就是關於行政法的一些問題

答案為AB
《行政復議法》第23條規定:「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回構應當自行政復議答申請受理之日起七日內,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十日內,提出書面答復,並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本題中,甲5月4日向市公安局申請復議,市公安局應當在7日內,也就是5月11日之前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發送給縣公安局;如果縣公安局在5月8日收到申請書副本,應當在10日內,即5月18日前,進行書面或者口頭答復,並提交作出罰款決定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材料;乙作為該行政復議的第三人,有權查閱被申請人的書面答復,但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拒絕。所以AB正確,CD不正確。

3. 司法考試題目:關於行政法

D.根據《公務員法》第83條第1項,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被確定為不稱職的,予以辭退。選項A中李某考核不稱職並非「連續兩年」,據此選項A錯誤,應選。根據《公務員法》第32條,新錄用的公務員試用期為一年,即「轉正」必須經過一年,選項B僅為半年,應選。選項C符合《公務員法》第86條規定,不選。根據《公務員法》第91條第2款,申訴期間不停止人事處理的執行。據此,選項D錯誤,應選。

答案及解析:B 根據《公務員法》第47條規定,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不稱職的,按照規定程序降低一個職務層次任職。A錯誤。
第66條規定,根據培養鍛煉公務員的需要,可以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掛職鍛煉。B正確。
第97條規定,機關聘任公務員,應當按照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書面的聘任合同,確定機關與所聘公務員雙方的權利、義務。聘任合同經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變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的簽訂、變更或者解除,應當報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跨任合同只需備案,不需批准,所以C錯誤。
第90條規定,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30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15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30日內直接提出申訴:……(四)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因此只有不稱職才能申訴,D錯誤。

4. 在司法考試中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一般都佔多少分左右

每年的司法考試,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佔分是:
2010年62分;2009年57分; 2008年57分; 2007年63分; 2006年65分; 2005年48分。
一、行政法分值多、體系獨特
行政法在每年的司法考試中的分值比例一般為8-10%,其中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集中了絕大部分考題。尤其是行政訴訟法號稱是行政法考試的「半壁江山」,佔一半左右的分值。
行政法的命題有幾個特點:
(1)綜合性。考單一法律、單一法條的題目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題目涉及幾個法律的幾個法條。
(2)理論性。行政法和憲法、法理學的關系非常密切,必須熟悉法條背後所隱含的理論。近年來的考試加強了對行政法理論的考察,比如要求用行政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原則分析一個案例。
二、對學習行政法的建議
(一)弄清體系。
從總體上說,行政法可以分為五個部分: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與國家賠償。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可以稱為行政法的總論,它們不是考試的重點,往往被忽略。但這恰恰是考生最大的誤區。作為理論基礎,必須牢牢掌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可以稱為行政法的分論,屬於行政救濟法,是考試的重點。要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共性。比如,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在當事人、受案范圍、證據、決定(判決)等方面是一致的,而國家賠償也有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相同或不同的部分,比較一下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對比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也能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抓大放小
准備司法考試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在全面基礎上抓重點,「全面撒網,重點撈魚」。從歷年真題中可以看出,行政法中的重點法律是《立法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及其解釋、《國家賠償法》及其解釋,要重點突破。至於《公務員法》、《政府采購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等,是非重點法律,一般了解即可。然而,對於重點或非重點的法律,都要進一步找出重點內容,重點掌握。我一貫反對「重點法條」的提法,它誤導考生只學習必考法條,其他的可以不管,這個思想看似功利實用,實則害人不淺。

5. 2009年司考卷2行政法第48題

選d.
a.有管轄權。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第9條
b.公安機關拘留並罰款是合法具體的行政行為,無權要求賠償。而且未造成嚴重後果。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35條
c.二審法院應當視情況駁回賠償請求或者調解、發回重審。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71條
d.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71條

6. 司法考試歷年試題及考點歸類精解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編輯推薦

《司法考試歷年試題及考點歸類精解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研習歷年試題,就是做未來真正考題,統計表明:每年司考重復考查考點高達80%,解讀歷年試題是復習備考的最佳捷徑。

7. 2006年司法考試試卷二55題

1.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刑期,計算起點一樣,即都是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分別是41、44、47條規定),注意不要混淆為判決確定之日起。(「判決執行之日」與「判決確定之日」是有嚴格區別的,因為判決確定之後,還有一個交付執行與監獄等刑罰執行機關的收監執行問題,中間尚有一段時間間隔。)
2.死刑緩期執行的兩年考驗期限與緩刑的考驗期限,計算起點一樣,都是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51、73條),不要混淆為執行之日起(這一點正好與上述管制等刑期起算點相反)。
3.死緩減為有期徒刑的,有期徒刑的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即兩年考驗期滿的次日就應開始計算所減的有期徒刑之期限,而不要混淆為減刑裁定之日起(51條)。
4.附加剝奪政治權利而有計算意義的情況下(即主刑不是死刑或者無期徒刑、以及附加與管制的也無計算的意義),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58條),不要混淆為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刑法典中有一個地方是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的,即第65條第2款關於構成累犯的前後兩罪時間間隔)。
5.前罪被假釋時,再故意犯罪而構成累犯的時間(5年),自前罪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而不要混淆為假釋之日。
6.假釋考驗期限,從假釋之日起計算(83條),不要混淆為假釋決定之日起。
7.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80條,當然此種情形下無期徒刑判決之前先前羈押的也不存在折抵問題)。
8.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不要混淆為犯罪既遂之日起計算,如果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89條)。(同樣的道理,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的問題也是如此)

A沒什麼錯。通過這個題記准時間就對了。希望對你有用。

8. 司法考試 行政法

  1. 該條文出自《土地管理法》,依照行政訴訟法,法律對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有特別內規定的從其規定,這就容是15天起訴的由來,這十五天是土地管理法規定的,特殊優於一般。故此引用土地管理法,而不適用行政訴訟法。.

  2. 關於執行,由於土地管理機關沒有強制執行權,因此需要由土地管理機關依照行政訴訟法解釋,須要由土地管理機關持行政處罰向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具體行政行為,具體到本案,就是申請強制執行行政處罰。依據行政訴訟法解釋,須要被執行人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才可向法院申請,而在1中我們說明了法定起訴期限為15日。因此,在這15日內,不可能強制執行,因為土地管理機關沒有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即便申請,法院也不會受理。

熱點內容
經濟法基礎行政處罰 發布:2025-08-15 04:51:38 瀏覽:631
新沂市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176
書法院職責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397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 發布:2025-08-15 04:41:26 瀏覽:215
王志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1:15 瀏覽:250
重慶市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4:27:30 瀏覽:737
法官演繹推理 發布:2025-08-15 04:22:53 瀏覽:693
2019小學6年級家長法律知識試卷 發布:2025-08-15 04:13:42 瀏覽:87
電子廢棄物條例 發布:2025-08-15 04:08:32 瀏覽:356
元旦依據立法 發布:2025-08-15 04:08:32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