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適不適用勞動法
『壹』 村幹部工作為什麼不適用勞動法
一、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二條規定,勞動法僅適用於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
村幹部(游離於國家行政幹部體制之外的、不在編、不脫產的邊緣化幹部)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與村幹部之間發生的工資糾紛,不屬於勞動法中所規定的勞動爭議,只能按普通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受理。
二、根據《勞動法》第二條,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條的規定,以下人員不適用《勞動法》調整:
1、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
2、農村勞動者(或稱農業勞動者、農民);
3、現役軍人。
4、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
三、村幹部:
村幹部是區別於國家公務員的特殊群體,村幹部是游離於國家行政幹部體制之外的、不在編、不脫產的邊緣化幹部。具體來講,村幹部主要是指通過村民自治機制選舉產生的、在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及其配套組織擔任一定職務、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並享受一定政治經濟待遇的工作人員,主要包括村黨支部(黨總支)委員、副書記、書記,村民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主任,其中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主任是主要村幹部。
『貳』 個體勞動、農民勞動是否屬於勞動法上的勞動
個體戶屬於勞動法上的個體經濟組織,屬於用人單位;一般年滿回16周歲的自然人屬於勞動者。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叄』 農村勞動者適應勞動法嗎
只要是與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版)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權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都適用勞動法。
根據《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肆』 農民耕種不是勞動 不受勞動法保護
農民耕種,一般意義上說,也是「勞動」。但勞動法的「勞動」有特定的意義,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通過訂立勞動合同,保持長期勞動關系的勞動,通俗一點說是長期出賣勞動力養家活口的勞動。
農民耕種的勞動,有幾種情形:一是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勞動,包括承包山、承包田。對這種農民的保護就是承包經營權以及農資、農產品銷售等方面,勞動法的用場不大。二是打短工,季節性的,臨時僱傭,按時計件,現買現賣。一手交錢,一手交「力」。三是農場固定工,那就跟勞動法的勞動一樣了。
就打短工臨時僱用來說,雖然工資報酬沒有補償金、保險金之類,但是單日工資比較高,工傷也受一定的法律保護。當然農民打短工、按時計酬的工資往往隨時就市,勞動強度大,有時候工資偏低。
農場固定工應該跟勞動法的勞動一樣,但實際上,有些農場經營不怎麼樣,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勞動法律意識都不那麼強(甚至有的領導幹部都說勞動合同法害了GDP),落實有關勞動法規定很難。
至於農民工,雖然與城市居民職員一樣受勞動法保護,但農民在城市沒有居住地,文化也往往有限,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不容易。
所以,針對農民工的勞動保護,除了完善立法外,在提高法律意識、司法執法等方面也都需要大力改善。
『伍』 勞動法保護農民工嗎
1、勞動法保護農民工的。
2、《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版、個體經濟權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陸』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員工適用勞動法嗎,
適用。你的情況屬於勞動關系,受勞動法保護。
勞務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主要在於:
(1)合同雙方當事人關系不同。勞務合同中雙方當事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沒有身份、經濟、組織上的從屬性;勞動合同主體特定,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勞動者從屬於用人單位。(2)勞動支配權和勞動風險責任承擔不同。勞務合同中勞務支配權在提供勞務者,,勞動風險責任亦由提供勞務者自行承擔;勞動合同中勞動支配權在用人單位,勞動風險由社會、用人單位、勞動者三方承擔。(3)報酬性質和支付方式不同。勞務報酬根據勞務市場價格確定,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國家無強制性規定,支付方式一般為一次性或分批支付;勞動報酬根據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確定,由雙方當事人約定,但須遵守國家最低工資等強制性規定,並且每月至少一次;(4)勞務合同關系可以多重建立,而勞動合同關系具有惟一性,我國勞動法尚不承認雙重勞動關系。(5)法律調整不同。勞務合同關系由民法調整,勞動合同關系由勞動法調整。
『柒』 那些人不合適用於勞動法
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不適用勞動法的主要有:
(1)國家機關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納入公務員編制或者參照公務員進行管理的工作人員,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法。
(2)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關系,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不適用勞動法;如果沒有特別規定,適用勞動法。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指的是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確定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基本人事關系的社會服務組織。對這類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以聘用合同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適用勞動法。如果沒有規定的,依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國務院早在2002年7月3日批准國家人事部發布《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要求在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因此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人事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3)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不適用勞動法。
(4)現役軍人、軍隊的文職人員不適用勞動法。
(5)家庭僱傭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6)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等不適用勞動法。
另外,義務性勞動關系、慈善性勞動關系、家務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捌』 為什麼農村勞動者不適用勞動法嗎
具體看是什麼關系,來不源是勞動者是不是農民工的問題,有勞動關系的勞動法就適用,非勞動關系或者說是勞務關系的勞動法就不適用,就這么簡單。
《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玖』 《勞動法》適用於農民工嗎
農民工這種劃分本身就不是法律上的規定。同工同酬,法律是不能搞歧視的。
『拾』 中國的勞動法適合當今的農民工嗎
《勞動法》實施後已經打破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勞動身份制,所有的人都按照《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稱為「勞動者」,「農民工」是一種歧視性稱謂,所有的勞動者都適用《勞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