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法中如何理解控權原則
⑴ 如何理解行政法的原則
合法性原則來:行政權力存在有法自律依據;行政權力行使必須按照法定程序。
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為應建立在考慮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平等地適用法律規范,符合公正法則;行政行為應保持適度,符合比例原則要求;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道德,符合人類理性和公平正義觀念
應急性原則
行使行政應急權利應具備的條件:
(1)存在明確無誤的緊急危險或危害;
(2)非法定機關不得行使應急權力,否則無效;除非事後追認;
(3)作出應急行為應接受監督;
(4)應急權力的行使應適當,應將負面損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⑵ 為什麼說我國行政編制立法完善要堅持控權原則
摘要 首先,控權論的基本觀點認為行政法的基本內容是控制和限制政府權力,司法審查是重要的手段,同時重視行政程序。其主張行政法的基本目的在於保障私人的權利和自由,要嚴格限制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行政機關沒有自由斟酌,自由選擇的餘地,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
⑶ 實踐中行政法如何控制行政權
行政法對行政權的控制是建立在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基礎之上的,不是單單行政法自身能夠版解決這個問題權的。首先,必須有健全的民主制度,用人民來約束政府;其次,必須有合理的分權機制,用權力來約束權力;最後需要的才是健全的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等等次要的因素。單獨希望行政法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將希望寄託在行政機關自己身上,完全是妄想。中國公車改革近二十年沒有任何成果,反而越改問題越嚴重就是這個原因。
⑷ 行政法是如何控制國家權利的
對行政行為執行限定嚴格的程序及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設定嚴厲的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⑸ 為什麼說行政法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法它是怎樣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
1.行政法來的宗旨和作用在於最大限度地自保障個人自由權利,制止國家行政機關干預或限制個人自由和權利。
2.行政法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獨立的司法權對行政行為予以司法審查,從而達到其限制和控制行政權的目的。
3.行政權的范圍必須受到嚴格限制,其管理只限於國防、外交、財政、治安等少數領域,最大可能地排斥自由裁量權。
⑹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原則理解
首先它強調的是在行政法律規范中要貫徹法治的精神;其次它主要是從實體角度出發,強調行政主體的所有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 行政法治原則是行政法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在其現實性上則起到規范行政主體的行為、改造其不符合法治原則和精神的行為習慣和辦事作風的作用,它是法治原則和法治規律在行政法上的具體體現。法治的道路是艱難和漫長的,法治規律就是要確立法律的最高權威,使法治的普遍性准則為全體人民所理解、接受、信仰和維護。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法治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行政機關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經為歷史和現實所不斷證明,行政機關的主體本來就是人,行政機關又是與公民關系最直接最緊密的國家機關。
行政法治原則或者說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原則對於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顯然具有很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而法治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行政法治。這就要求行政機關能夠認清自身在國家法治的道路上所應承擔的責任,同時在行政法律規范中體現出這個原則來。合法性原則和越權無效原則可被認為是行政法治原則的具體運用和貫徹。 相比於其他的部門法而言,行政法是最具時代精神的部門法,因為它調整的是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問題是行政法的現實起點,也是行政法理論的基本起點,對這種社會關系的研究是明確行政法性質與功能的關鍵。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往往帶來的是政府的社會角色及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所進行的改革,即便不是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而只是在一種現實的行政管理範式內所進行的局部改變,也可能帶來政府的社會角色和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的改變。由於社會的發展、新情況的出現,政府原有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和不和時宜常常發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隨之而來的事情就是要求行政法的調整以及行政法對這種改變的確認和維護。這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如果說行政法能夠被稱為「動態憲法」,那也只是從行政法的應然狀態來說的。但行政法最重要的也許在於其實然狀態,也就是法律與現實的切合程度。行政法是調整與規范政府與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但行政法首先得尊重政府在現實社會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社會的現實狀況和政府自身的能力決定了政府現實的角色問題,這個問題的另外一面也自然就是公民以及由公民組成的社會團體的現實角色問題。對於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政府管理方式,行政法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鞏固和維持,而對於不符合社會現實、阻礙社會發展甚至導致嚴重社會問題的政府管理方式,行政法就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改變,這也是法律的實然向應然趨近所必須採取的行動。
近代行政法的發展演變是伴隨著政府行政權的擴張和收縮而演變的。政府行政權的擴張和收縮導致了行政法對行政權的確認、對行政權的控制、對公民權的確認和保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公民個體的權利及其權利的集合也成為制約行政權的重要力量,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以社會控制權力」。控制並不是目的,控制也只不過是使行政權處於一個合適的位置,同時也使公民權處於一個合適的位置。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應當促使行政權與公民權之間保持一種平衡的態勢。這里「平衡」的意思是行政權與公民權一種「完美的分工」和隨之而來的「專業化」,它們能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種平衡涉及行政權和公民權各自的「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而行政機關與公民關系的度既包括行政機關與公民在實體權利分配上的度,也包括行政程序關繫上的度。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把行政法定義為「調整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使之達到平衡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是控制行政的法,行政法基本原則則是指導行政機關具體行為過程的最基本准則,在社會發展日益迅速和行政領域全面膨脹的現代社會,如何更有效地控制行政權成為各個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傳統的通過立法機關制定具體法律規范來約束行政行為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通過規定行政行為的基本原則來限制行政機關的濫權行為成為眾多國家的新訴求。
⑺ 如何理解行政法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法
從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和行政合理性原則中可知,行政法是對行政機關部門行使行政權進行控制和規范的法。其中,行政合理性原則是對行政主體行使自由裁量權進行約束調整的原則。
⑻ 有學說認為行政法主要是監督行政權力的法是控權法請就此觀點談談你的理解
⑼ 為什麼說行政法是控權法
首先,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責許可權、活動原則、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用以調整各種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從其規定的內容上看,其規定的活動原則,職責許可權等無不體現著對行政機關的限制。
其次,行政權是公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秩序的保障。行政權對行政相對人的影響無疑是最直接的,且行政權不及立法權、司法權行使的程序嚴格、公開卻更具有擴張的趨勢,因而行政權最容易導致濫用和腐敗,會給人們的生命自由財產帶來威脅,甚至阻礙社會經濟發展。
再者,從行政法的原則來看,依法行政的原則要求政府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要求切實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越權無效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法定許可權內活動;信賴保護原則要求政法對自己的行為或承諾守信用,不得變化無常;比例原則要求行政行為見過行政目標的的事先和保護相對人的權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要求行政機關遵循正當的法律程序;行政公開原則要求政府行為依法公開;行政公正原則要求行政機關的公道正派不偏私;行政公平原則要求行政機關的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綜上述原則,行政法無不體現者對行政機關的約束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