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行政法的非成文法源
⑴ 學說與政策是不是我國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問題屬於理論探討尚無定論的問題。如果是考試,則依據所復習內的參考書即可容。如果是做研究,能夠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
一般來說,認為我國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包括法律原則、行政慣例、行政指導案例、公共政策等。對於學說作為不成文法源,並沒有得到廣泛承認。
⑵ 什麼是我國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行政來法的涵義
1、含義:指源調整行政關系,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系統。
2、行政關系: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或接受法制監督而與外部國家機關、組織,個人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關系。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指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外部關系。
3、行政權:指憲法和行政組織法授予行政主體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的國家權力。
4、行政關系的基本內容:
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要規定對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行為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行政救濟關系內部行政關系:主要規定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⑶ 法律解釋是我國行政法法源嗎
我國行政抄法的法源
1.我國行政法法源一般只限於制定法。
2. 作為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 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條約和協定。
〈1〉 憲法:是我國最高位階的法源。
〈2〉 法律:作為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 定的非基本法律。
〈3〉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依〈憲法〉或〈法律〉授權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 在數量上是行政法的主要法源。
〈4〉 地方性法規:是指〈憲法〉和〈立法法〉所確認的有許可權的主體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5〉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 制定的條例。
〈6〉 部門規章:國務院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 構發布的規章。
來源柳州律師網頁鏈接
〈7〉 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直瞎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 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8〉 法律解釋:僅指國家機關的規范性解釋。
⑷ 下列哪些不屬於我國行政法的法源:( )
C、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判例
D、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行政法法源的種內類:
1、憲法(是國家的容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3、行政法規(是國務院依憲法或法律授權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自 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部門規章(指國務院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發布的規章);
7、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8、法律解釋;
9、條約與協定
⑸ 我國行政法律規范的淵源有哪些
行政法淵源
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
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
(1)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和職權的規范。
(2) 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
(3) 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范以及保護外國人合法權益和關於外國人義務的規范。
(4) 有關國有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外資或合資經濟組織以及個體勞動者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的規范。
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
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例如國務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就是對具體行政管理活動的直接規范。
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法律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
行政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前者如民政部於2003年3月發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後者如杭州市人民政府188號令決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
⑹ 行政法的淵源有哪些
行政法的淵源很多,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兩大類。行政法的一版般淵源,是 指國家權力機關權或行政機關各自製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則是指有關行政法 規范和原則的法律解釋,及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共同制定的 規范性文件。行政法的這兩種淵源有一定區別,前者是主流,後者則是輔助性的。
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按照制定主體、效力層次、制定程序的差別,可分為下述幾種形式 :
1
⑺ 我國行政法的成文法源主要包括哪些效力位階如何
具有絕對效力的法源具體有:法律、行政法規、有權解釋(立法解釋、專司法解釋)、國際條約屬、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具有相對效力的法源具體有:部門規章、各縣市人大發布的決定和決議、地方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和規章等
其他相對法源具體有:習慣法、《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案例等
⑻ 下列哪些不屬於我國行政法的法源 A、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B、國際條約
國際條約不屬於行政法法源。行政法法源其中的一點必須要保證對外發生行政法層面上的作用。國際條約,種類繁多,不僅僅是行政法法源。
⑼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源和不成文法源是一個意思嗎
是一個意思。
不成文法是「成文法」的對稱。一般指未經國版家制定,但經國家認可並賦予法權律效力的行為規則。如:習慣法、判例法等。在法學上稱為法的間接淵源。一些法學著作中也稱為「非制定法」,其主要特點是未經立法程序,而非無文字記載。 英美法系多為不成文法。
⑽ 為什麼行政法不是我國法律淵源
2.我國法律淵源的種類
⑴ 憲法 憲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所規定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立法工作的依據。
⑵ 法律 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所規定的通常是社會主義社會關系中某些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是制定法規和規章的依據。
⑶ 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法律。行政法規的名稱為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做出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
⑷ 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局、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行政法規。
⑸ 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這種法規只在本轄區內有效,且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等相抵觸,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本題目是將好幾個概念摻和在一起進行考核. 首先是作為法律源源的判例法和制定法.在我國是以制定法作為主要的法律淵源的.其次是部門法和法的形式.行政法和民法\刑法同屬於具體的部門法,而上邊提到的行政規章才是法律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