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環境公益訴訟法

新環境公益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3-12 17:09:52

A. 我國新環境保護法中的環境是指什麼

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根據《環境保護法》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1)新環境公益訴訟法擴展閱讀:

新《環境保護法》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在修訂草案二審時,曾將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環保組織;在之後的幾次修訂中,法律訴訟主體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被規定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同時,新法還規定:「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B. 最新民訴司法解釋對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作了哪些規定

環保法第五十八條
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版社會組權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C. 新環境保護法的新增內容

新增內容

受限於原有的法律規定,長期以來,中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都相當有限,相對於公安甚至稅務和工商部門來說,環保部門一直都是一個「軟衙門」,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剛剛出台的新《環境保護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

一是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即對持續性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按日、連續的罰款。這意味著,非法偷排、超標排放、逃避檢測等行為,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

之前法律規定的針對環境違法的罰款,是一個定數,數額並不大,導致違法成本較低,不少企業因而怠於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計罰」之後,罰款數額上不封頂,將倒逼違法企業迅速糾正污染行為。

二是新的《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部行政法律,罕見地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新法規定:對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適用行政拘留;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機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3)新環境公益訴訟法擴展閱讀

1989年頒行的《環境保護法》關於政府責任僅有一條原則性規定,新《環境保護法》將其擴展增加為「監督管理」一章,強化監督管理措施,授予各級政府、環保部門許多新的監管權力,但同時也規定了嚴厲行政問責措施。

新《環境保護法》在界定、強化企業環境義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針對環保法律違法成本低、威懾力不夠的情況,該法提高了處罰標准, 規定了行政拘留,確立了環境連帶責任,建立了信用檔案制度,並創新性規定了按日計罰制度。

新《環境保護法》明確界定了公民和社會組織的參與權,專章規定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其第五十三條規定公民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第五十七條規定了公眾和社會組織如何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第五十八條規定了環境公益訴訟。

D. 新環境保護法的五大要點有哪些

參考下:
(一)創新了立法理念,首次在基本法中提出"保護優先,生態紅線,專以人為本「等理念屬
(二)強化了政府環境保護責任,對責任人實行「問責」
(三)充實、完善了環境管理制度法律制度
(四)實現環境管理轉型,強化了環境監督管理
(五)強化了企業污染防治的責任
(六)明確了公眾參與,公眾監督權利(信息公開、知情權、 人人參與)
(七)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擴大了訴訟主體資格範圍

E. 環境公益訴訟最早在我國設立是什麼時候

一、環境公益訴訟最早在我國設立時間:
2015年正式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對環境公益民事訴訟的主體資格作出了明確規定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社會組織可以提起公益訴訟。
二、環境公益訴訟主要進展:
我國在環境公益訴訟領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例如,貴州省貴陽市中級法院設立了環境保護審判庭,貴陽市清鎮市法院設立了環境保護法庭;江蘇省無錫市兩級法院相繼成立環境保護審判庭和環境保護合議庭,無錫市中級法院和市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於辦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試行規定》;雲南省昆明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環保局聯合發布了《關於建立環境保護執法協調機制的實施意見》,規定環境公益訴訟的案件由檢察機關、環保部門和有關社會團體向法院提起訴訟。2015年正式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對環境公益民事訴訟的主體資格作出了明確規定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社會組織可以提起公益訴訟。
三、我國在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中還存在一系列障礙,主要包括:
1、根據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條規定只把法律規定的有關機關與組織列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主體,排除了個人,范圍過於狹窄且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因而在實踐中很難起到環境公益訴訟的應有的效果。
2、現行環境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應進一步明確。在環境民事訴訟中,污染者和侵害公益的違法者一般擁有著信息、資金和技術優勢,而原告相對來說處於劣勢地位,不易收集證據。
3、國務院發布的《訴訟費交納辦法》沒有把公益性的訴訟案件明確納入其中,這對大額索賠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的起訴和提高律師參與環境公益訴訟的積極性來說都是不利的。

F. 簡單說說新環境保護法

【】新環境保護法是: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案》,新法已經於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
【】新環境保護法,設有七章70條。主要內容是:第一章總則、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三章保護和改善環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七章附則。
【】意義:
受限於原有的法律規定,長期以來,中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都相當有限,相對於公安甚至稅務和工商部門來說,環保部門一直都是一個「軟衙門」,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新《環境保護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
一是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即對持續性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按日、連續的罰款。這意味著,非法偷排、超標排放、逃避檢測等行為,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之前法律規定的針對環境違法的罰款,是一個定數,數額並不大,導致違法成本較低,不少企業因而怠於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計罰」之後,罰款數額上不封頂,將倒逼違法企業迅速糾正污染行為。
二是新的《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部行政法律,罕見地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新法規定:對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適用行政拘留;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機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三是個別地方企業的污染行為之所以肆無忌憚,背後是當地官員基於畸形政績觀的默許縱容,對此新《環境保護法》將拿「保護傘」開刀。其具體規定是:領導幹部虛報、謊報、瞞報污染情況,將會引咎辭職;面對重大的環境違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領導、環保部門等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將「引咎辭職」。
新《環境保護法》還是一部開放的立法,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在修訂草案二審時,曾將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環保組織;在之後的幾次修訂中,法律訴訟主體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被規定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同時,新法還規定:「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G. 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社會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社會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依法內在設區的市級容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7)新環境公益訴訟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七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接受舉報的機關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H. 簡述我國環境公益訴訟適格主體應符合哪些條件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應該在新《民訴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哪些「機關」、哪些「社會組織」可以成為環境公益訴訟中的適格主體,即明確界定有權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機關和組織的范圍,同時也應在司法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將公民個人納入環境公益訴訟的適格主體范圍。
(一)規定有權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行政機關
從我國環境執法的實際情況來看,環保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無論從權力大小、權力行使環境還是從權力性質看,都與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相距甚遠;賦予其公益訴訟原告資格是對環境公權力的不足和環境管理體制缺陷的適度矯正。先由政府部門作為公益訴訟原告提起訴訟,能保證環境公益訴訟這項制度改革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積極穩健地有序展開。同時,由政府職能部門——環保行政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原告探索環境公益訴訟也有利於社會穩定。
鑒於目前我國個別單項環保法律對環境公益訴訟已有零星規定,因此正在修改的《環境保護法》應當在《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新《民訴法》的基礎上,對有權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行政機關統一做出規定,其他單項環保法律則無需再做出分散規定。對有關行政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的訴權做出明確規定,有利於克服我國當前環境執法體制存在的諸多弊端,彌補行政執法的漏洞,有效加強環境執法的效果。
(二)賦予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
此前,我國法律對檢察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的主體地位的規定一直不甚明確,導致案件的受理率偏低。目前我國檢察機關參與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積極性並不是很高,這與檢察機關沒有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相關工作,以及檢察機關並不完全具備搜集環境公益訴訟證據的專業能力與手段有較大關系。因此,檢察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的訴權有待在立法中進一步予以明確。

I. 新環境法頒布以來,成功立案的公益訴訟有幾起

有,但是不多。沒哪個單位這么閑

J. 新環保法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案》,新法已經於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這部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這也讓環保法律與時俱進,開始服務於公眾對依法建設「美麗中國」的期待。

相關說明

因為環保法牽涉面甚廣、爭議較多,這次修法破例進行了第四次審議才得以通過。由此,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凝結了中國環保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經驗教訓、能對症下葯的成熟立法。

新《環境保護法》是一部「長牙齒」的法律,是一部能對民怨極大的污染現象打出硬拳頭的法律。

新《環境保護法》還是一部開放的立法,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

在修訂草案二審時,曾將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環保組織;在之後的幾次修訂中,法律訴訟主體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被規定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同時,新法還規定:「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熱點內容
初級經濟法基礎完整筆記全部 發布:2025-08-15 00:27:51 瀏覽:689
經濟法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發布:2025-08-15 00:26:58 瀏覽:612
光谷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15 00:21:17 瀏覽:322
經濟法專業必讀書目 發布:2025-08-15 00:20:18 瀏覽:894
廣東法官員額 發布:2025-08-15 00:14:41 瀏覽:887
法院能否當被告 發布:2025-08-15 00:12:06 瀏覽:628
歐米伽3立法 發布:2025-08-15 00:02:39 瀏覽:844
民法典飼養 發布:2025-08-15 00:00:56 瀏覽:943
行政法的淵源判例 發布:2025-08-14 23:57:40 瀏覽:203
贛江新區條例 發布:2025-08-14 23:52:45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