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實體從舊程序從新
Ⅰ 稅法中『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到底該怎麼理解
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有關稅收權利義務的產生、變更和滅失的稅收實體法,如在應稅行為或事實發生後有所變動,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否則對該行為或事實應適用其發生當時的稅法規定,即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而稅務機關在適用征稅程序或履行稅收債務時,則不問稅收債權債務發生的時期,征管程序上一律適用新法。
二是對於新法公布實施以前發生的稅收債務,在新法公布實施以後進入履行程序的,新法對其具有拘束力,即遵循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實體主要指的是在會計口徑上,仍然按照既有的會計處理規則完全沒有問題,因為會計的基本規則大都是客觀的,固定不變的,當然某些稅基,稅率和征稅范圍也含有政策因素,但是整體上對於所有企業的會計做賬都沒有過大的變動可能性,從舊的原則性規定有利於保障經濟運行的穩定。
但是程序上更多體現在法律口徑上,並且大多數是屬於登記,審批等程序性規定,此外政策因素在其中起到很大的影響力(誠然,法律具有固定行,但這里應該指的是宏觀的法律體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規,條例,規章制度等等內容)經常變動。
此外根據法律整體上不溯及既往的一般性原則(當然也有溯及既往的,比如我國的著作權法),程序上就一般是從新的。
(1)行政法實體從舊程序從新擴展閱讀
稅法適用原則是指稅務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運用稅收法律規范解決具體問題所必須遵循的准則。
稅法適用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稅法的立法原則,但相比之下,稅法適用原則含有更多的法律技術性准則,更為具體化。
稅法適用原則的內容
1.法律優位原則
法律優位原則,也稱行政立法不得抵觸法律原則,指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立法的效力,立法機關之外的國家機關制定的一切規范,都必須與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保持一致,不得抵觸。這一原則對稅法體系內各層次稅法在法律效力上的等級進行了區分,明確了稅收法律的效力高於稅收行政法規的效力。
在此基礎上,下一位階的規范要與上一位階的規范保持一致:憲法的效力優於稅收法律的效力,稅收法律的效力優於稅收行政法規的效力,稅收行政法規的效力優於稅收行政規章的效力。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是絕大多數國家所遵循的法律程序技術原則。其基本含義是,一部新稅法實施後,對新稅法實施之前人們的行為不得適用新法,而只能沿用舊法。該原則的出發點在於維護稅法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使納稅人和征稅人之間可以對征納規則相互信賴。
如果進行追溯,那麼納稅人就要對未來不可知的稅收規范進行遵從,這顯然是有悖稅法精神的。
但是,在實際運用該原則時,也有一些國家從稅收合作信賴主義出發,採取「有利法律溯及原則」,對納稅人有利的予以承認,對納稅人不利的,則不予承認。「有利法律溯及原則」並非對「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完全否定,對法律溯及的范圍仍然存在約束:有利法律的溯及力必須由立法機關來決定,只有在法律明文規定溯及的前提下,才可以溯及適用。
3.新法優於舊法原則
新法優於舊法原則也稱後法優於先法原則,指當新法、舊法對同一事項有不同規定時,新法的效力優於舊法。「新法優於舊法原則」與「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解決的問題不同:後者是解決某個稅收法規效力的時間范圍的規范,不涉及法規之間的沖突;前者是對不同時間頒布的稅收法規效力范圍的規范,涉及法規之間的沖突。
藉由新法優於舊法原則,法律適用不會因法律修訂產生的沖突而帶來混亂,為法律的更新與完善提供法律適用上的保障。
新法公布時間與生效時間可能存在差異,在應用新法優於舊法原則時,以新法生效實施作為分界,新法生效實施以後准用新法,新法實施以前包括新法公布以後尚未實施這段時間,仍沿用舊法,新法不發生效力。
4.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
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指兩部法律對同一事項分別有一般和特別規定時,特別規定的效力高於一般規定的效力。普通法指在效力范圍上具有普遍性的法律,特別法是指對特定主體、事項,或在特定地域、特定時間有效的法律。
當對某些稅收問題需要作出特殊規定,而又不便普遍修訂稅法時,即可通過特別法的形式予以規范。
按照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只要特別法中作出規定的,就排斥普通法的適用。但是,這種排斥僅適用於特別法中的具體規定,對於未在特別法規范的項目,仍然要沿用普通法。
5.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
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提供了處理新法和舊法關系的原則:實體稅法的適用以稅收債務發生有效的舊稅法為准,程序稅法的適用以稅收債務發生後生效的新稅法為准。這一原則是對「新法優於舊法原則」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的擴展。
對於實體法,嚴格遵守「新法優於舊法原則」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新稅法不溯及生效之前的納稅義務,但是在生效之後優於舊法。
對於程序法,由於發生納稅義務與進入徵收程序在時間上不一致,會產生納稅行為在新法生效之前,徵收程序在新法生效之後的情況,所以允許稅收程序法在特定條件下具備一定的溯及力,程序從新僅限於一項納稅義務的發生與徵收跨越新程序新法與舊程序稅法交替時期的特殊情況,而不能適用於徵收也發生在新法規定之前的情況。
Ⅱ 實體法中的從舊原則是什麼
是指行為是否違法 是否需要懲罰 是由行為時的法律決定的 和新法無關
Ⅲ 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怎麼區分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意思是,行為人過去的行為只能適用過去的法律規則,因此也就是「實體從舊」。
而「程序」是行為人「當下」的行為,因此應當適用新法,所以「程序從新」。
Ⅳ 緊急求助:「實體法從舊,程序法從新」如何解釋,謝謝
這事法律的溯及力的問題,實體法就是諸如刑法,民法這樣的法律,程序法就是刑事訴訟回法,民事訴答訟法,行政訴訟法。溯及力指的是一部法律對其頒布之前的行為有無效力的問題。
實體法的 原則上是沒有溯及力的,因為實體法關繫到一個法律關系的最重要的內容問題,不能輕易的改變,法律不能對其頒布以前發生的事進行調整,因為立法者不能要求人民具有預測法律的能力,舉例說,今天頒布一部法律說隨地吐痰判刑六個月,那麼不能把昨天已經吐痰的人判六個月,因為吐痰的人不可能預見到今天的法律。
程序法規定的主要是在訴訟的過程當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以及程序問題,不會涉及到實體的問題,所以頒布了新的法律就適用新的法律,舉例說,今天頒布法律說律師可以會見當事人,那麼昨天已經進入法律程序的案件就應當適用,因為律師是否會見當事人,對案件的實體部分沒有影響。
當然以上都不是絕對的,溯及力在特殊情況下也是有例外的,比如刑法用的就是從舊兼從輕原則,昨天的法律認為你的行為是犯罪,而今天的法律認為你的行為不是犯罪的,就用今天的法律。
程序法上,對於已經二審終審的案件,利用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還用舊的法律。
Ⅳ 實體法從舊,程序法從新,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嗎
例如,08年1月1日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申報繳納的期限為4個月;08年1月1日後,所得稅稅率為25%,申報繳納的期限由4個月改為5個月,在匯算清繳07年的所得稅時,因為這是去年的業務,根據程序法從新、實體法從舊的原則。計算所得稅時要用33%的稅率,申報期限是5個月。因為稅率屬於實體法的內容,而納稅期限屬於程序法,要執行新的企業所得稅法5月31日前匯算清繳的規定。
Ⅵ 某些程序性稅法引用「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為什麼屬於「新法優於舊法」原則的例外
實體從舊,程序從新。舉例:2008年1月1日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申報繳納的期限為4個月;2008年1月1日後,所得稅稅率為25%,申報繳納的期限由4個月改為5個月,在匯算清繳2007年的所得稅時,因為這是去年的業務,根據程序法從新、實體法從舊的原則。計算所得稅時要用33%的稅率,申報期限是5個月。因為稅率屬於實體法的內容,而納稅期限為程序法的內容。
新法優於舊法,是同一事項有不同的規定時,新法優於舊法。是事件發生時,新法與舊法都已經頒布了,新法與舊法對此都有規定的情況下,適用新法。舉例:李某在2008年3月28日取得當月工資,在3月發放工資,計算個稅,扣除2000元,這體現新法優於舊法原則。在2008年2月29日以前扣除的是1600元。
故D有例外之說。
Ⅶ 如何理解:實體從舊 程序從新
主要是指實體法從舊,程序法從新。
例如2008年《企業所得稅法》開始施行,在匯算清繳2007年度的企業所得稅時,應按原規定適用33%(實體從舊)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企業所得稅;依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程序從新),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是指一部新法實施後。對新法實施之前人們的行為不得適用新法,而只能沿用舊法,是從實體法的角度來說的。如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從2008年1月1日開始執行,則2007年時企業應該按照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不適用新的企業所得稅法。
一是有關稅收權利義務的產生、變更和滅失的稅收實體法,如在應稅行為或事實發生後有所變動,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否則對該行為或事實應適用其發生當時的稅法規定,即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而稅務機關在適用征稅程序或履行稅收債務時,則不問稅收債權債務發生的時期,征管程序上一律適用新法。
二是對於新法公布實施以前發生的稅收債務,在新法公布實施以後進入履行程序的,新法對其具有拘束力,即遵循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實體主要指的是在會計口徑上,仍然按照既有的會計處理規則完全沒有問題,因為會計的基本規則大都是客觀的,固定不變的,當然某些稅基,稅率和征稅范圍也含有政策因素,但是整體上對於所有企業的會計做賬都沒有過大的變動可能性,從舊的原則性規定有利於保障經濟運行的穩定。
實體法按照發生時的法律規定,實體性權利義務以其發生的時間為准,而征管程序則以最新的法律規定為准。如2021年4月發現甲公司2019年3月少計算繳納增值稅,現在需要補稅,那麼在計算稅款應按照2019年3月適用16%的稅率計算,但補交稅款的申報程序上按2021年最新的處理。
Ⅷ 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和法律不塑及既往原則也有點矛盾
沒有矛盾,關於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請看上面的回復。
實體法從舊,程序法從新原則是指:有關稅收權利義務的產生、變更和滅失的稅收實體法,如在應稅行為或事實發生後有所變動,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否則對該行為或事實應適用其發生當時的稅法規定,即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而稅務機關在適用征稅程序或履行稅收債務時,則不問稅收債權債務發生的時期,征管程序上一律適用新法。
「實體法從舊,程序法從新」例如,08年1月1日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申報繳納的期限為4個月;08年1月1日後,所得稅稅率為25%,申報繳納的期限由4個月改為5個月,在匯算清繳07年的所得稅時,因為這是去年的業務,根據程序法從新、實體法從舊的原則。計算所得稅時要用33%的稅率,申報期限是5個月。因為稅率屬於實體法的內容,而納稅期限為程序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