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

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3-13 22:07:26

Ⅰ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制度包括。 A.合議制度 B.公開審判制度 C.迴避制度 D.兩審終審制度

錯。我國沒有統來一的訴訟法,而源是分為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第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因此,應該為:我國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合議制度、迴避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 。

Ⅱ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

合議制為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迴避制度,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

兩審終審制度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2)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等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如果無故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有管輔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申請強制執行應提交申請強制執行書,並附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丈書。申請強制執行,還須遵守申請執行期限。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兩年。

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這里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l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1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Ⅲ 我國現行訴訟法律制度是什麼

1、法律制度抄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原襲則和規則的總稱。訴訟法律制度,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訴訟方面的法律原則和規則的總稱。
2、我國沒有統一的訴訟法,而是分為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3、我國現行訴訟法律制度,就是指由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所規定的法律原則和規則的總稱,包括管轄制度、迴避制度、辯論制度、公開開庭制度等原則及相關的具體規則。

Ⅳ 我國有哪些民事訴訟制度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據此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適用的制度有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這些制度都是我國民事訴訟的基本訴訟制度,是人民法院審判民事案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程序。

所謂合議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審判人員組成審判集體,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的制度。合議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我國民事審判中的體現。這一制度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彌補審判人員個人知識上的缺陷和認識上的不足,避免可能出現的主觀片面性,提高辦案質量,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處理民事案件。

所謂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處理,當審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審判人員或者其他有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遇有法律規定的情形,審判人員應當主動退出本案的審理,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權請求更換審判人員。

所謂公開審判制度,是指民事案件的審判過程向群眾公開、向社會公開。所謂向群眾公開,即指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包括審理過程和判決宣告的過程都允許群眾旁聽。公開審判制度的主要內容就是公開審理。

所謂兩審終審制度,是指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的審理和判決即告終結的制度。根據兩審終審制度,當事人對第一審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有效期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經過上一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的審理宣告終結,裁決發生法律效力,即使當事人不服也不能再提起上訴。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比如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只能實行一審終審。另外,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1條之規定,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也是實行一審終審制。

Ⅳ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
合議制度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十三條 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信原則。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Ⅵ 我國的三大訴訟法是什麼

三大訴訟法是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通俗地講,刑事訴訟是官告民,民事訴訟是民告民,行政訴訟民告官。
一概念:刑事訴訟法是關於辦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具體包括偵查機關立案、偵查、採取扣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移送審查起訴、審查起訴、審判、宣判、執行等程序。 刑事訴訟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
民事訴訟法是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
行政訴訟法是關於調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人民法院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從而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程序法律。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制度授權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二、三大訴訟法的共同點
(一)三大訴訟活動都是由人民法院主持,刑事審判權、民事審判權、行政審判權都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
(二)目的相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懲處違法或犯罪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司法活動。
(三)許多基本制度是共有的,包括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原則(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一律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不公開審理。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必須公開),兩審終審制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辯論原則,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四)證據的主要表現形式相同,如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都需負舉證責任。
三、三大訴訟法的區別
(一)案件性質不同,行政訴訟解決的是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爭議;民事訴訟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爭議;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告人的犯罪和刑罰問題。
(二)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由行政相對人,利害關系人提起,行政主體沒有起訴權和反訴權;民事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有權提起,並互有反訴權;刑事訴訟自訴案件由受害人提起,公訴案件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
(三)起訴的先行條件不同,行政訴訟要求存在某個行政行為為現行條件;民事訴訟不需要現行條件;刑事訴訟要求被告涉嫌犯罪為前提。
(四)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就具體行為是否合法由被告負舉證責任,「行政爭議的被告應對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所舉證據不能證明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要承擔敗訴後果」,行政賠償訴訟由原告負舉證責任;民事訴訟則「誰主張,誰舉證」,「民事爭議當事人對自己的民事權益主張負舉證責任,不能證明自己主張成立的,承擔相應的敗訴責任」;刑事訴訟就犯罪構成由檢察機關或自訴人負舉證責任。
(五)是否使用調解不同,行政訴訟除行政賠償訴訟以外不適用調解,法院在訴訟中不得調解當事人雙方爭議,也不得以調解結案;民事訴訟中調解是一項基本原則,法院既可以調解的方式進行審理,也可以調解的方式結案,有一些民事案件必須經過調解這一程序;刑事訴訟中的調解主要針對自訴案件及附帶民事訴訟就定罪量刑問題不適用。
(六)適用法律依據不同,行政訴訟以行政實體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訴訟法為依據;民事訴訟以民法通則等民事實體法、民事訴訟法為依據;刑事訴訟以憲法、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解釋為依據。
(七)審理對象及判決不同,行政訴訟主要是法律審,法院審理的重點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有權作出維持、撤銷判決、強制履行和有限的變更判決,但通常不對當事人在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直接作出判決;民事訴訟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法院有權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作出確認判決、給付判決和變更判決,可以直接決定當事人的民事權利義務;刑事訴訟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針對刑事責任的有無分為有罪判決、無罪判決及免除刑事責任判決。
(八)判決的執行措施不同,行政訴訟中法律對原告、被告規定不同的執行措施,且被告行政機關依法享有對部分判決執行強制執行手段;民事訴訟中,判決、裁定的強制執行,全部由法院進行,而且強制執行措施普遍適用於原告、被告;刑事訴訟中,「執行主體分散,執行措施多樣,執行的變更較有特色。

Ⅶ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1、合議制度。由3名以上的審判人員組成審判集體,代表法院行使審判權,對案件進行審版理並作出裁權判的制度。

2、迴避制度。法院審判某一民事案件時,執行審判任務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退出審理活動的制度。

3、公開審判制度。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審理過程應向社會公開;即使不公開審理,也要公開宣判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訴,有利於法院對一審確有錯誤的裁判及時糾正。

(7)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以及其周邊法律制度如法院組織法和法官法等保障著民事訴訟的正義性,確保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蝕。

程序規則的嚴格性並不等同於程序的復雜性,其含義是指確保當事人權益的強行性規定不得違反,否則即產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Ⅷ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為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
合議制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按合議制組成的審判組織,稱為合議庭。
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基本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適用普通程序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第四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中級人民法院對第一審適用簡易程序審結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訴的第二審民事案件,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Ⅸ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四項:
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兩審終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頒布實施。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新修定法律在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通過並於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原法同日被廢止。

Ⅹ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制度

行政訴訟法釋義之基本制度

行政訴訟法第1章第6節

標題:基本制度

法條內容: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釋義:本條是對審理行政案件幾項基本制度的規定。
一、合議。審理行政案件都要組成合議庭,依靠集體智慧,保證案件得到正確審理。合議制度的主要內容是:1.在不同的審判階段應當分別組成合議庭。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或者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第二審案件一般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再審案件要區分由第一審法院或者由第二審法院再審的情況,按照第一審或者第二審合議庭組成的規定,組織合議庭。2.不論在哪個審判階段,合議庭的組成人數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3.合議庭成員享有平等的權力,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評議中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4.合議庭應當接受和服從審判委員會的領導和監督。

二、迴避。迴避有當事人申請迴避和審判人員申請迴避兩種。一種是當事人如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另一種是審判人員如果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這兩種情形同樣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三、公開審判。公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時的各種訴訟活動,除合議庭評議案件以外,要對群眾公開,對社會公開,允許群眾旁聽,允許記者采訪報道案情和審判情況。行政訴訟中貫徹公開審判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審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以外,一律公開進行。第二審案件,除人民法院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以外,應當按照第一審的辦法進行。

四、兩審終審。兩審終審是指行政案件經過第一審、第二審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就宣告終結的制度。當事人不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即第二審法院)提起上訴。第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訴。當事人如果在法定上訴期間不提起上訴,那麼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由於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它對第一審行政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提起上訴。

熱點內容
經濟法稅收優先權 發布:2025-08-14 20:11:34 瀏覽:701
刑法上的打擊 發布:2025-08-14 20:05:15 瀏覽:573
經濟法各稅收稅率 發布:2025-08-14 19:59:12 瀏覽:290
公務員道德精神是 發布:2025-08-14 19:52:14 瀏覽:34
撥針療法治頸椎骨質增生 發布:2025-08-14 19:50:46 瀏覽:472
合同法中80 發布:2025-08-14 19:32:22 瀏覽:939
合同法規定合同有效期 發布:2025-08-14 19:30:53 瀏覽:8
2014經濟法試卷山東師范大學 發布:2025-08-14 19:11:29 瀏覽:985
大律師請溫柔 發布:2025-08-14 19:10:50 瀏覽:633
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 發布:2025-08-14 19:04:19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