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駐外使館
Ⅰ 中國政法大學關於刑法空間效力之駐外大使館的問題
屬地管轄原則
我國駐外大使館屬於我國領土的延伸
因此
在我國駐外使館內犯罪的
視為在我國境內犯罪
適用我國刑法
Ⅱ 駐外大使是什麼級別
一、這個要區分,比如駐聯合國、美國、日本等重要的大使或全權代表,一般享受副部級,其它的一般是司級。
大使是外交使節的最高級別,分別為臨時外交使節的大使和作為常駐外交使節的大使。前者以作為國家代表出席在外國舉行的儀式或監時會議為目的,後者又稱特命全權大使,常駐國外。
二、大使的級別如下:
一級 副部級以上大使;
二級 正司級大使、公使、大使銜總領事,軍職武官;
三級 副司級大使、公使銜參贊、大使銜總領事,正司級參贊、總領事,正師職武官;
四級 副司級參贊、總領事、副總領事,副師職武官;
五級 處級大使、參贊、總領事、副總領事,團職武官,副師職副武官;
二、大使館的人員通常分為外交人員、行政技術人員、服務人員和僕役。除外交人員外,其他人員不視為外交官,通常也不享有外交豁免權。外交人員包括大使、武官、參贊、專員、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等正式派駐人員。
(2)行政法駐外使館擴展閱讀
大使的主要職責是:同駐在國政府保持政治聯系,促進兩國正常關系的發展,研究駐在國的情況和內外政策,保護本國國家權益。大使享有代表本國和進行外交活動的權利,享有外交特權,同時,也有尊重駐在國法律、秩序、風俗習慣和承擔不幹涉該國內政的義務。
全稱為「特命全權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在所駐國家代表本國及本國元首,為最高的外交代表。此為國際公認的准則,而非個別國家的規定。我國民國時期駐外使節,在三十年後期以前,均用比大使低一級的公使銜。
總領事館不是每個大型城市都有;僅在幾個大城市有,如上海、廣州。而大使館只有在首都才有,一個主權國家只有一個。
Ⅲ 中國駐外大使館級別一覽表
我國駐外外交人員的職務分為外交職務和領事職務。
外交職務分為特命全權大使、代表、副代表、公使、公使銜參贊、參贊、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隨員。
領事職務:領事是政府派駐外國,維護本國利益,保護本國公民及法人合法權益的官員,駐外領事館是其工作機構。駐外大使館通常設立領事部,指派外交官員負責領事事務,或兼任領事官員。領事職務分為:總領事、副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隨員。
外交銜級設七級:大使銜、公使銜、參贊銜、一等秘書銜、二等秘書銜、三等秘書銜、隨員銜。
駐外外交人員的外交銜級,根據其在駐外外交機構中擔任的職務、公務員職務級別和外交工作需要確定。
大使本人在國內的級別最高者是副部(目前約有10來人)、司、副司級。公使及公使銜參贊一般是司、副司級;參贊是副司、正處級;一、二等秘書為處、副處級;三等秘書、隨員為正、副科級。
總領事屬司、副司級;副總領事是副司、正處級;領事多為處、副處級;副領事、領事隨員則屬科、副科級。
大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大使」,是最高一級的外交使節。由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兩個等級(公使、代辦)的外交使節更高的禮遇,有權請求駐在國元首接見,與駐在國高級官員談判。
公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公使」或「全權公使」。公使為外交使節的第二等級,由國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禮遇僅次於大使,但實質地位、職務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同大使相同。
臨時代辦:在外交代表大使或公使缺位或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被委派代理其職務的外交人員,稱臨時代辦。臨時代辦由外交人員中等級最高者擔任,他以臨時代辦的名義行使使館首長的職權。
參贊:使館中職位低於大使的外交官。參贊分為公使銜參贊、
Ⅳ 一國的法律在本國駐外使領館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
當然了,領事認證認證的就是符合本國要求的文件證書,不是符合當地國家是本國
Ⅳ 一國法律的空間效力范圍包括本國駐外使館嗎
嚴格說不包括,只是兩個國家之間為了相互尊重而讓渡給對方管轄的。本來本國領土內的事情自己都有權管轄的。
Ⅵ 駐外大使館有什麼作用呢
駐外大使館的作用有: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在外國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簽證。
對於生活在海外的中國公民而言,派駐在各國的中國領事館可以稱的上是大家最堅硬的後盾了,不管我們是在海外留學、工作還是旅遊。
當在異國遇上麻煩時,領事館都能向提供必要的幫助,並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保護人身安全,尤其是近年越來越多拿到加拿大永居簽證的華人,在加拿大的生活中難免會碰到一些棘手的事需要領事館幫忙。
中國在國外一般都會設有大使館和領事館,大使館是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而領事館是主要負責管理當地本國僑民和其它領事事務,平時遇到事情了去的基本都是領事館,了解領事館能為中國公民提供哪些服務和幫助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使館的主要職能:
在大使館和領事館中,一批由國內有關機關精心挑選、能力出眾的人員在從事著政府交辦的各項重要的對外交涉事務。
那麼,大使館(還有領事館),究竟具體承擔一些什麼任務呢?
1961年4月18日,在維也納簽署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第三條有如下規定:
第三條
一、除其他事項外,使館之職務如下:
(甲)在接受國中代表派遣國;
(乙)於國際法許可之限度內,在接受國中保護派遣國及其國民之利益;
(丙)與接受國政府辦理交涉;
(丁)以一切合法手段調查接受國之狀況及發展情形,向派遣國政府具報;
(戊)促進派遣國與接受國之友好關系,及發展兩國間之經濟、文化和科學關系。
二、本公約任何規定不得解釋為禁止使館執行領事職務。
其中第二款表明,使館還可以執行領事職務。那麼,領事職務又是指哪些事項呢?
1963年4月23日,也是在維也納簽訂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對此作了明確規定。該公約第五條如下:
第五條 領事職務
領事職務包括:
(一)於國際法許可之限度內,在接受國內保護派遣國及其國民——個人與法人——之利益;
(二)依本公約之規定,增進派遣國與接受國間之商業、經濟、文化及科學關系之發展,並在其他方面促進兩國間之友好關系;
(三)以一切合法手段調查接受國內商業、經濟、文化及科學活動之狀況及發展情形,向派遣國政府具報,並向關心人士提供資料;
(四)向派遣國國民發給護照及旅行證件,並向擬赴派遣國旅行人士發給簽證或其他適當文件;
(五)幫助及協助派遣國國民——個人與法人;
(六)擔任公證人,民事登記員及類似之職司,並辦理若干行政性質之事務,但以接受國法律規章無禁止之規定為限;
(七)依接受國法律規章在接受國境內之死亡繼承事件中,保護派遣國國民——個人與法人——之利益;
(八)在接受國法律規章所規定之限度內,保護為派遣國國民之未成年人及其他無充分行為能力人之利益,尤以須對彼等施以監護或託管之情形為然;
(九)以不抵觸接受國內施行之辦法與程序為限,遇派遣國國民因不在當地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於適當期間自行辯護其權利與利益時,在接受國法院及其他機關之前擔任其代表或為其安排適當之代表,俾依照接受國法律規章取得保全此等國民之權利與利益之臨時措施;
(十)依現行國際協定之規定或於無此種國際協定時,以符合接受國法律規章之任何其他方式,轉送司法書狀與司法以外之文件或執行囑托調查書或代派遣國法院調查證據之委託書;
(十一)對具有派遣國國籍之船舶,在該國登記之航空機以及其航行人員,行使派遣國法律規章所規定之監督及檢查權;
(十二)對本條第(十一)款所稱之船舶與航空機及其航行人員給予協助,聽取關於船舶航行之陳述,查驗船舶文書並加蓋印章,於不妨害接受國當局權力之情形下調查航行期間發生之任何事故及在派遣國法律規章許可范圍內調解船長船員與水手間之任何爭端;
(十三)執行派遣國責成領館辦理而不為接受國法律規章所禁止、或不為接受國所反對、或派遣國與接受國間現行國際協定所訂明之其他職務。
在有些著作中,對於領事職務有更加清楚明確的概述,如馬駿主編的《國際法知識辭典》指出:
「領事的任務主要是保護派遣國及其國民之商業與經濟上的利益並處理與此有關的各種業務。例如,增進派遣國與接受國間商業、經濟關系的發展;調查接受國商業、經濟狀況,向派遣國政府具報;頒給護照及旅行證件;
受理派遣國國民出生、死亡、婚姻之申報,證明遺囑,調查證據,轉送司法書狀等;保護和監督派遣國的船舶、飛機及其乘務員,查驗船舶文書,調查航行爭議,調解乘務員之間的糾紛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使館
Ⅶ 駐外使館和駐外領事館有什麼區別
有差別。
1、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領事館是一國政府派駐對方國家某個城市並在一定區域執行領事職務的政府代表機關。兩個國家斷交,一定會撤銷大使館,但不一定撤銷領事館。
2、 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系,館長是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並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系,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關系,使館同時具有領事職能。促進兩國關系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簽證。
3、 大使館的職責范圍遍及駐在國各個地區,領事館只負責所轄地區。大使館通常受政府和外交部門的直接領導,而領事館通常接受外交部門和所在國大使館的雙重領導。
許多國家在多數國家只設大使館,不設領事館。設不設領事館、設哪個級別的領事館,主要看僑民和領事業務的多少以及所在地區的重要性,並依照對等原則進行。如中國在美國設有大使館和5個總領事館,負責各自轄區內的領事業務。在個別小國,外國只設領事館和派駐領事官員。目前,中國在166個建交國設有157個大使館、60多個(總)領事館。
Ⅷ 駐外使領館是否屬於擬制領土
1,由於工作需要,使館享有高度的外交特權,所以有人將之稱為「派遣國領土的延伸」,嚴格意義上說,是不準確的。當然,更不屬於擬制領土。
2,擬制領土又稱浮動領土。是法律上為了解決管轄權問題而產生的一種假設。一般指一國的船舶、航空器等。 是相對於傳統領土「四空間說」,即領陸、領水、領空和「擬制領土」而言的。
3,駐外使館特權和外交官及使館人員的豁免權是有限制的。外交豁免權包括:不可侵犯權(人身不可侵犯、館舍的不可侵犯權、交通工具並不可侵犯、公文、檔案,包括外交人員的文件和信件不可侵犯),管轄豁免(刑事、民事、行政管轄豁免、無作證義務),通訊自由,捐稅豁免,
駐外領館的特權相對大使館較少一些。
4,駐外領使館的特權不是絕對的,更不是可以隨意運用自己的特權從事違法行為,因此是有限度的:尊重駐在國的法律規章,如若觸犯住在國法律(比如故意殺人罪),將通過外交途徑由使館派出國予以應當的損失賠償;不幹涉駐在國的內政,國際上目前除拉美外,駐外使館無外交庇護權;房產歸使館所有,但是特權僅維持到使館結束使命之時。所以,駐外使館與派遣國本土有著本質不同,不能完全行使主權,不能駐軍(雖然可以有武館),土地仍屬於駐在國領土,在其內發生的犯罪行為,應被視為發生在駐在國領土上。駐外使館作為擬制領土的說法既不是國際慣例,也沒有在《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里規定。很明顯,駐外使領館不屬於擬制領土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Ⅸ 發生在我國的駐外使館發生的犯罪行為是否適合我國刑法
各國駐外大使館、領事館及其外交人員不受駐在國的司法管轄而受本國的司版法管轄。因此,凡在我國駐權外大使館、領事館內犯罪的,也應適用我國刑法。
使領館是一國主權的象徵,不能視為是領土的延伸。在使領館內的犯罪,應當認為是在駐在國領域內發生的犯罪。
只是使館館舍和外交官員受國際法保護,在駐在國享有司法豁免權,但這只是意味著:一,未經使領館首長的同意,駐在國司法當局不能進入該使館調查案件;二,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交官員,享有司法豁免權。其實,外交官員不管是在使領館內還是在使領館外犯罪,均享有豁免權。但不能排除其他人在館內的犯罪是在駐在國領域的犯罪,也不能排除駐在國依據屬地原則對其他人在使領館內的犯罪確立管轄權。
當然,我國使領館可以根據我國法律中的保護原則主張對案件的管轄權。這樣就出現了對同一個案件兩國均有管轄權的情況,這就是管轄權的沖突。
Ⅹ 大使的級別駐外大使是什麼級別
一般駐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國大使,以及駐歐盟、駐聯合國代表都是副部級,而其它國家大使是正副司級。
中國駐外大使的行政級別涵蓋副部級、正司級、副司級和處級,其中以司級居多,副部級及處級都比較少見,中國駐外大使的行政級別通常與駐在國的重要性、與中國的關系等因素有關。
20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駐外大使只有派駐聯合國總部、其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以及朝鮮等國特命全權大使為副部級。
(10)行政法駐外使館擴展閱讀
大使的主要職責:
1、代表派遣國與接受國政府進行交涉。
2、在接受國國境內保護本國及本國國民利益。
3、以合法手段調査接受國任何情況並向本國報告。
4、促進兩國各方面關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