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試崗是否符合勞動法

試崗是否符合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3-15 02:13:41

A. 試用期滿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合法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10 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先簽合同後用工;也可以在用工的一個月內簽訂勞動合同,但是,不能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依據《勞動合同法》第19 條的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因此,用人單位約定試用期滿後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並未將試用期作為勞動合同的組成部分,這6 個月試用期的約定是不成立的,應該認定為勞動合同期限為6 個月。

B. 三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期間公司說不簽合同,這個合法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應當以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簽署勞動合同的年限不同,試用期可以有1-6個月不等的期限。所以試用期也應當以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不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是屬於違法行為。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自勞動者入職之日起一年內,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有權自入職之日起第二個月起,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雙倍工資。如果超過一年,用人單位為以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C. 試用期的員工法定節假日休假不算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不符合《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按照《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8]3號)》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

法定節假日休假是需要計算工資的,這與勞動者是否處於試用期沒有關系。
當然如果當月是全勤的話,法定節假日的工資是包含在正常的月工資中。
如果當月有缺勤,那麼法定節假日要算在計算工資的天數中。

D. 公司有試用期是否違法

具體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在三個月以上的,可以約定試用期。也就是說,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能夠約定試用期的最低起點為三個月。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E. 試崗七天,沒有薪資,是否合法

勞動合同法沒有試崗這個說法,只有試用期,顯然是違法的。試用期還有工資呢,這個也應該有。

F. 試崗三天不給工資合法嗎

試工期三天不給工資不合法。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如果是給用人單位工作,有兩個途徑可以要求老闆支付工資:一是可以採取勞動監察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 如果是給個人工作,不算勞動關系。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該個人老闆,要求支付勞動報酬。 一般來說,可以先同老闆商量,若老闆拒絕支付工資或者一直拖延支付工資,則可以採取上述仲裁或者起訴的辦法。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第八條 對完成一次性臨時勞動或某項具體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按有關協議或合同規定在其完成勞動任務後即支付工資。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G. 工傷期間被公司以試用期轉正不了辭退,是否符合勞動法

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不合格為由解除勞動關系是違法的。

1、向人 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在一年內提出認定申請。需提交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勞動局的網站一般有下載)、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等;

2、如果經過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一般設立在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各省的賠償標準是不一樣的。根據不同的傷殘等級,獲得的補償是不一樣的。主要的補償是: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伙食補助費、護理費等。

4、如果你沒有勞動合同及其他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無法申請工傷認定,可以先申請勞動仲裁確認你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經過勞動仲裁確認存在勞動關系後,再申請工傷認定。

5、相關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你所在省的工傷保險條例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2020最新第37條 發布:2025-08-14 02:43:42 瀏覽:375
到靜安法院 發布:2025-08-14 02:41:18 瀏覽:570
屬於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是 發布:2025-08-14 02:36:57 瀏覽:532
室內塗漆工程法規 發布:2025-08-14 02:35:31 瀏覽:573
行政法規和授權行政法規的區別 發布:2025-08-14 02:34:10 瀏覽:816
最新勞動法搬廠 發布:2025-08-14 01:55:18 瀏覽:116
我的法治故事徵文 發布:2025-08-14 01:54:25 瀏覽:441
財經法規各種總結 發布:2025-08-14 01:54:24 瀏覽:657
鄞州法院網 發布:2025-08-14 01:47:22 瀏覽:603
簽名指紋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4 01:31:09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