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合同效力認定新民事訴訟法
❶ 電子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由可靠抄電子簽名簽署的電子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關鍵是要確認「可靠電子簽名」。根據《電子簽名法》規定有效的電子簽名有四個要素:①真實身份,②真實意願,③原文未改,④簽名未改。
①、真實身份:用戶在使用電子簽名之前需要確保線上線下身份一致,通過人臉識別、銀行四要素等進行實人認證後頒發代表網路身份標識的數字證書,只有本人操作方可認證通過。
②、真實意願:實名後,每個用戶有獨立的數字證書。每次簽署需要用戶做簽署確權動作,比如刷臉、簡訊驗證、簽署密碼等完成簽署確認。
③和④:綜合應用RSA、SM2、SHA 256、SM3等密碼演算法,符合PADES標准,引入時間戳,確保簽署內容和時間固化,達到原文防篡改和簽名防篡改目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吧。另外,我覺得你如果要選擇電子合同的話,可以了解一下e簽寶,國內最早做的就是他們。我也是之前去拉房產證明的時候,才知道「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就是他們提供的技術服務。
❷ 電子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❸ 電子合同證據效力的司法認定
根據《電子簽名法》相關規定,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簽署的電子合同,與線下簽字蓋章的紙質合同具備同等的法律效力。
可見,以電子數據為表現形式並不是解決合同糾紛的關鍵,如何證明電子數據才是核心。根據司法判定對電子證據的幾點要求,證明電子合同有效性需結合以下幾點:
完整性:能夠提供電子合同簽署時間、簽署地點、簽署身份以及操作日誌等有完整清晰的記錄;
合法性: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保障電子合同有效的前提是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
獨立性、安全性:提供電子合同簽、存等服務的第三方應當權威、中立,確保電子證據公正性;
綜上,當電子合同產生糾紛時,經可靠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簽署的電子合同能夠作為直接有效的電子證據,證明其未經篡改、真實有效。
❹ 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可不可以作為法庭證據
有,可以!
電子合同是被法律認可的一種合同簽訂形式,一份載入了可靠電子簽名、第三方取時服務、防篡改等技術的電子合同具有同紙質合同一樣的法律效力。
《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可靠的電子簽名」要求: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所以說,電子合同可以作為證據,屆時按照要求作為電子證據或者其他證據提交即可。
❺ 電子合同有效嗎
首先,電子合同具備一定的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3、14條規定數據電文和紙面合同一樣,是書面形式的一種,具備相同的法律效力
2、《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10、11條明確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法律上確認了電子合同的合法性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16條明確將「電子數據」列入訴訟證據
4、《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明確了電子合同在互聯網行業的法律效力
其次,以簽筆盒電子合同平台為例:
在電子簽約的過程中,通過嚴格的實名認證、可靠的電子簽名、先進的第三方取時、阿里雲存證、PDF加密等技術手段,確保合同簽署雙方的真實身份、真實意願,達到電子合同防抵賴、防篡改的目的,從而充分保證電子簽約全過程的法律效力。
❻ 電子合同法律效力如何認定
《電子簽名法》頒行已經很多年了,但在法律實務領域真正取得突破性進展,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政策的支持,互聯網創業的熱潮,使電子合同漸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電子合同,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系統訂立,以數據電文的方式生成、儲存或傳遞的合同。簽署各方都經過實名認證,並且採用了可靠電子簽名技術進行簽署的電子合同,具備了和紙質合同以及手寫簽章同等的法律效力。電子合同直接線上簽署,不用快遞,可以為企業節約費用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時節省人力。
雖然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但在實務操作中,還有一些細節問題的界定不是特別明確,令初涉電子合同領域的朋友心生困惑,這些問題值得大家深入的思考與研究。比如,最近一些朋友,就向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不是需要找國家相關部門做出鑒定才算有效?那是需要哪個部門做鑒定?仲裁委、公證處、還是司法中心?」
其實,一般的合同並不需要特定的形式,只要是以締約雙方認可的方式,均可締結合法有效的合同。所以,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問題實際上是電子合同作為證據的證明力問題。
根據最新民事訴訟法規定,電子證據(包括電子簽名)與書證同樣為證據的一種;而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經過可靠電子簽名的電子合同本身就具有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不因司法鑒定而加強,司法鑒定只是提升了電子證據在法庭或者仲裁庭的認定效率和准確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