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授權的行政法規
Ⅰ 授權行政法規與法律沖突的應該報請那個部門
授權行政法規與法律沖突的,應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
Ⅱ 授權性立法與國務院行政法規沖突咋辦
按授權性立法來,授權性立法的效力等同於法律。
Ⅲ 訴訟仲裁製度是否可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訴訟仲裁製度屬於司法制度,是我國訴訟程序的一種,是絕對專署立法權,不能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這本身就是與行政無關的問題。
Ⅳ 授權制定法規與法律規定之間效力
法律是人大來或者人大常委自會制定並通過的,授權制定的法規也是人大常委會授權的,如果兩者出現了沖突,那肯定得由人大常委會來裁決了。
其實授權制定的法規往往是行政領域內急需制定相應法律調整相應法律關系,但是該類型的法律尚未列入人大制定法律的規劃中或者基於其他考慮,因此人大常委會才授權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其效力自然不及法律的效力高,但是如果和法律出現沖突,自然得由人大常委會來裁決。
Ⅳ 授權指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法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授權制定的法規涉及的事項,本來也是人大應該制定法律來管的,只不過暫時委託國務院制定法規來規范,這些本來就是人大該管的,如果不一致,當然還得去找人大裁決
Ⅵ 地方政府的規章可授權嗎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只有法律,行政法規才能授權,規章不能授權。此處的授權應是委託。 但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之規定,法律、法規和規章可以以授權形式賦予派出機構行政訴訟法上的主體資格,這主要是實踐當中有些機構依規章被授權了,作為法院處理來說為簡便而為之,等於從司法上認可了其授權,這應當是不對的。 因此,嚴格依法來說,此處不是授權,而是委託。 還有一種觀點是此處的管理辦公室應當是其內設機構,因此,對於其內設機構的權利來源就法律本質來說是一種授權,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如果是此類那麼就可以確定是授權了。 如非如此,就應當是委託。
Ⅶ 法律,行政法規可以授權公共組織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么
法律,行政法規不,可以授權公共組織實施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七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第十六條 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措施。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採取行政強制措施。
(7)不能授權的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Ⅷ 可否按法律授權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可以設定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是由法律設定的,如果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則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一條
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
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Ⅸ 怎樣理解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
民眾,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
1、法無禁止即可為是針對私權利版來說的:只要相關法權律法規中無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約定或者為一定行為。
2、法無授權即禁止是針對公權利來說的: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就是禁止的,比如說法律沒有授權某行政機關具備強制執行權的,該行政機關就不能行使強制執行權,還有「罪刑法定」也是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一種形式。
3、法定職責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規定或授權進行與其職權范圍一致的某些行政管理活動,實現其具體行政管理職能所應承擔的法定職業內容和責任義務。
(9)不能授權的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這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
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Ⅹ 如何理解「法無授權不可為」
「法無授權不可來為源,法不禁止即自由」,是一句法諺,源於十七、十八世紀的西方。是盧梭《社會契約論》、孟德私鳩《論法的精神》的相關表述與延伸。所謂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授權。法不禁止即自由,指公民的行為無法律禁止皆不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