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46

刑事訴訟法第46

發布時間: 2022-03-15 22:26:01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六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專的鑒定意見告知犯罪屬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構成輕傷一級,怎麼賠償

對於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的情形,涉嫌刑事犯罪,回同時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答,需要依法承擔因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對於損失的具體數額,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❸ 刑事訴訟法四六條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❹ 《刑事訴訟法》第46條的含義和根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法條解讀:
刑事訴訟法第46條中的「只有被告人供述」,僅指甲(或丙、丁等)承認自己犯罪或有被指控的事實存在,即「供述」;「沒有被告人的供述」,則指甲(或丙、丁等)說明自己罪輕或無罪的辯解,甚至對他人罪行的檢舉揭發。這里不能將「供述」擴大解釋為「口供」。因此,把這一點搞清楚,「被告人」的范圍有多大則不言自明了。現在反過來再看第5種情形,就可以發現甲、丙、丁三被告人所供認的罪行均關乎自身,亦未相互糾纏,是清一色的「被告人供述」,此時如無其他證據,他們的供述無法得到查證屬實,當然不能認定甲動手打人這一情節。可見,無論是被告人的供述,還是辯解和攀供,它們都處於同一的證據地位,具有相同的特性,盡管出自數個被告人之口,但對其互證力不應期望過高,即「不輕信口供」,一般情況下,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被害人死亡未留下任何陳述,即死無對證的情況下,更不能輕易用同案被告人的口供互證其罪。而要把著力點應放在口供外的其他證據補強上,放在調查研究上,要「淡化」口供。這既是口供自身特徵的內在要求,也是保障人權,杜絕刑訊逼供,促使司法人員提高辦案水平特別是偵察水平的大勢所趨。

❺ 公安檢察機關在審訊犯罪嫌疑人時,犯罪嫌疑人不承認犯罪事實。公安檢查機關是否需要拿出證據與其指證

是的,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只不過是其中的證據之一,只要其他證據充分,可以零口供批捕、起訴和判決的。是否出示證據反駁犯罪嫌疑人屬於偵查手段問題,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只要不構成刑訊逼供即可。

如果沒有被告人供述,只有證人證言,但沒有物證等其他證據得,檢察機關一般不會認定犯罪並提起公訴,而是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

刑事訴訟法第46條,明確規定,對任何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親信口供。對僅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不能認定為犯罪;沒有被告人供述,其他證據確鑿,事實清楚,同樣認定為犯罪。

(5)刑事訴訟法第46擴展閱讀:

重要證據的分類:

書證、物證:

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

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證人證言: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

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當事人的陳述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

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被害人陳述」,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❻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是什麼

《刑法》64條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❼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之規定鑒定意見有異議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意見告知犯版罪嫌疑人、被害人。權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該條款主要是為了保障當事人具有重新申請鑒定的權力,以避免當事人對原鑒定結果不服而無法解決的現象的發生。

❽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46條的規定 是不是被告人自己在法庭上承認自己有罪 但是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也不能定罪

法律的本意是擔心被告被案外人威脅、誘惑,以致做出不符合事實的自述。
如果像你補充的那樣,當事人自己承認後,法院一定會使他拿出證據的,並且也肯定拿得出。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意見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熱點內容
試述合同法的經濟目的 發布:2025-08-12 12:36:08 瀏覽:60
勞動法有規定在廠里被打要開除嗎 發布:2025-08-12 12:18:05 瀏覽:867
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2 12:13:12 瀏覽:793
港版國安立法 發布:2025-08-12 12:05:32 瀏覽:567
中國旅遊立法現狀 發布:2025-08-12 12:04:03 瀏覽:612
叫道德 發布:2025-08-12 11:39:28 瀏覽:694
借條拍照給的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2 11:22:45 瀏覽:919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發布:2025-08-12 11:21:13 瀏覽:581
偃師法院倪 發布:2025-08-12 11:21:04 瀏覽:583
臨床助理醫師衛生法規考試輔導 發布:2025-08-12 11:16:19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