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三人的規定
⑴ 第三人參加訴訟法律規定
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如下:1、第三人對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2、第三人雖沒有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也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經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⑵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中的第三人屬於當事人。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對於已經開始的訴訟,以該訴訟的原被告為被告提出獨立的訴訟請求,或者由該訴訟中的原告或者被告引進後主張獨立的利益,或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輔助該訴訟一方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參加人。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⑶ 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第二款的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申請或者由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由此可見,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原告已經起訴到法院,且案件已經由法院受理;
(2)由訴訟當事人提出申請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民事訴訟法中對由那一方當事人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並無明文規定,我認為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分如下情況:A、原告申請追加第三人;B、被告申請追加第三人;C、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對於上訴三種情況,原告、被告、第三人申請後,法院應作初步的審查,如果法院認為案件的處理結果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則同意其申請,否則法院可決定不予追加,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當事人濫用該權利,拖延訴訟;
或(3)法院依職權追加第三人。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如發現案件的處理結果與案外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依職權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
綜上,原告在起訴時不能在訴狀中直接列第三人,這一做法沒有任何的法律依據。在訴訟過程中是否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應該根據案件是否涉及第三人利益由法院最終進行決定。
拓展資料
一、法律規定第三人的目的;
1、維護和諧的經濟秩序,保障各方的合法民事權益;
2、減少訴累;
3、查清案件的事實;
二、民事訴訟中第三人的分類:
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該第三人既不同意原告的訴訟主張,也不同意被告的答辯意見,對原被告的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在民事訴訟中處於類似於原告的法律地位、而本訴中的原被告處於類似於共同被告的訴訟地位。
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該第三人對本訴中原被告的訴訟標的並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本訴中案件的處理結果對其有有利或不利的後果產生。其又可分為原告型第三人(第三人為維護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協助原告的主張,幫助原告勝訴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和被告型第三人(第三人為維護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協助被告反駁原告的訴訟主張,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民事訴訟中第三人享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區別於本訴中原被告。
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法院提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提出調解或和解;申請撤訴;提交證據;進行答辯;申請迴避;提出管轄權異議;提出上訴等,第三人與本訴中的原被告民事訴訟權利義務基本相同。但第三人行使這些權利的目的並不同於原被告,而是維護自身的權益。
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基本和本訴中的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相同。不同的方面是:(1)只有當法院判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時候,該第三人才能夠提起上訴;(2)無權提出管轄權異議;(3)無權變更或放棄訴訟請求;(4)無權撤訴。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原告起訴時直接在民事訴狀中將第三人列在其中,其實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不同於本訴中的原被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由此可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須滿足以下條件:
(1)原告已經起訴到法院,且案件已經由法院受理;
(2)第三人主張的請求權必須針對是本訴的訴訟標的提出(但不是基於同一法律關系);
(3)第三人主動提出參加訴訟,法院不能依法追加第三人,否則違反民事訴訟法「不告不理的原則」。
(4)第三人認為對原被告訴爭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是否有請求權由法院最終裁決)。
法院無權追加或原被告無權申請追加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
⑷ 民事訴訟的第三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4)民事訴訟法第三人的規定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⑸ 民事訴訟第三人
問題1:當然不能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存在的意義是查清案件事實,避免產生新矛盾。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9、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本案甲乙間的債權債務與甲丙間的債權債務並無直接牽連關系。
問題2:不能依據56條第3款起訴。理由如下:56條第3款是指本應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訴訟主體,非因個人原因未參加訴訟,且判決結果有誤損害其權益,此時方能依據該條款起訴。因此,依據該條款訴訟有4個要件,1、系未參加訴訟的案件第三人;2、未參加訴訟不是因為個人原因;3、判決結果有誤;4、判決有誤部分損害其權益,缺一不可。據此,在問題1中已經說明本案丙不屬於甲乙案件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因此亦不能根據56條第3款起訴。
⑹ 民事訴訟法中的第三人屬於當事人嗎
屬於當事人,具體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版方的訴訟標的,第權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6)民事訴訟法第三人的規定擴展閱讀:
第三人是可以合並審理,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⑺ 民事訴訟法中兩種第三人的區別那兩種
一個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個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區別在於:二回者之間成立的條件是不一樣答的。有獨立請求權的人參加訴訟必須具備的條件:第一,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部分或全部的獨立請求權。第二,他人之間的訴訟已經開始,正在進行。第三,以本訴訟的雙方當事人為共同被告。無獨立請求權的人參加訴訟必須具備的條件:第一,對當事人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厲害關系。第二,參加到已開始的訴訟中,可以支持一方當事人進行訴訟。第三,參加訴訟法的方式為本人或者其他當事人提出申請,或由人民法院依職權通知。
⑻ 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哪些人
第三人就是指除了原告、被告以外的當事人。由於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可能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因而第三人要參加進來,但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按照《民事訴訟法》第56條的規定,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有兩種:
.是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有權提起訴訟的人,實際上這種與原告的地位一樣,只是一個具體案件已經有了一個原告,一個被告,而他不能同意任何一方的要求,而是以原、被告作為自己的被告,後參加進來的人,這種人稱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三兄弟中老大獨佔了父母遺留的三間房,而老二則以原告的身份向老大提出分一間半房的請求,而老三則認為遺產也有自己一份,因而也提訴訟。由於老二是原告,老大是被告,老三既不是原告,又不是被告,他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法院通知他參加或自己申請參加進來。這稱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甲從乙處購進一台機器,由於機器質量低劣,甲對乙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損失。在訴訟中,乙提出機器系丙廠製造,應由丙廠承擔責任。此案件中,甲乙有買賣合同關系,乙丙之間存在購銷合同關系。丙與買賣合同關系提起的訴訟無直接利害關系。因此,他沒有獨立請求權。但由於機器是自己製造的,如果乙敗訴後,勢必會轉而向他提起訴訟,該案件的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法院通知他參加進來,將兩案合並一案處理,這就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從訴訟地位上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相當於原告,因此,享有原告的所有權利。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如:有權了解原告起訴,被告答辯的事實和理由,有權充分陳述自已的意見,也有權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被判決承擔民事責任後,有權提起上訴等。但是,由於對本訴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涉及原告、被告之間的實體權利的訴訟權利,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無權行使。如:在一審中無權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申請撤訴等。
⑼ 什麼是訴訟中的第三人
民事訴訟的「第三人」規定在我國《民事訴訟法》總則第五章的訴訟參加人中,《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由以上規定可以看出第三人的訴訟地位。第三人在訴訟過程中,作為訴訟參加人,區別於原告、被告。要准確掌握第三人的含義,必須要明白我國民事訴訟中規定的第三人,無論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還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都有哪些特徵,從而由特徵去理解它的含義。第三人有如下特徵:1.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無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2.參加到他人之間已經開始的訴訟中,即第三人參加訴訟時,他人之間的訴訟已經開始,但法院尚未作出裁判。第三人參加訴訟是以本訴的存在作為其前提和基礎的,屬於兩訴的合並,稱為參加之訴,而本訴則是指原、被告之間的訴訟;3.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目的在於維護其自身的合法權益,在這點上又區別於訴訟代理人。如果參與訴訟不是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合法權益,而是為了維護原告或被告一方的合法權益,則只能是訴訟代理人。
參考資料:《淺談民事訴訟中第三人的確定》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2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