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328
第三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申請再審,應當在調解書專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屬個月內提出。
本條規定的是關於調解書的再審期限,即當事人如果對已經達成的調解書不滿意,如果想要變更其條款和效果,必須在生效後六個月以內,如果超過六個月,法院不予受理。
B.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5全文三百二十條
民訴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的被執行人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這里的加倍具體指多少?
C.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3)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328擴展閱讀
第一編總 則
第一章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參考資料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D.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312條
《最高人民來法院自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一十二條規定, 對案外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不得執行該執行標的;
(二)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案外人同時提出確認其權利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決中一並作出裁判。
這里所指的案外人,不是泛指除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一切人,而是專指除當事人以外,其法律上的權益因執行行為而可能受到侵害的人,即與執行標的有利害關系的人,包括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組織。此類人不參與案件,但是是與案件的判決有利益關系的第三人。不同於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不同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因為這兩種人都是即參與案件審理又有利害關系的人,而案外人就屬於沒有參與案件審理,但有利害關系的那一類人。
E.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十三條
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回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答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F. 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
2012年8月31日,最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通過並生效,由於新法的實施,適用法律以及審判工作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結合法院的審判實際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對於新法實施後的一系列問題,做出了適用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目前最新的新法解釋就是2020年1月1日生效的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版本。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前言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根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實際,制定本解釋。
G. 如何解讀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H.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383條第一款第二相規定
人民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82條,對再審申請予以所以該院領導以民事訴訟法第調解書效力相當於判決書,反悔是不行的!但是如果真如你所說的話,這也沒
I.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內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容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