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撤回的意思
① 行政審批撤銷的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行政審批撤銷的法律後果如下:
1、自撤回之日起,行政法已失去法律效力,撤銷的效果可以追溯到行政行為的制定日期;
2、行政行為的撤銷是由於行政主體的過錯造成的,撤銷的效力必須追溯到根據社會公共福利的需要作出行政行為之日。由此造成的實際損失,由行政主體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六十二條 被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未按照行政復議決定的要求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違反規定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②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一、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根據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判斷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基本標准(即具體行政行為一般合法要件):
①行使行政職權的主體合法;
②合乎法定職權范圍;
③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
④適用法律法規正確;
⑤符合法定程序;
⑥不濫用職權;
⑦無明顯不當。行政機關採取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合法的,將得到司法審查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關的支持。否則就構成違法,將被確認無效、被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無效、撤銷和廢止,是終止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重要原因。
1.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有重大和明顯的法律缺陷
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有嚴重和明顯的法律缺陷,這種違法達到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的常識性理解都可以明顯看出的程度,那麼它就是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
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表現為許多具體情形,不能作一次性窮盡列舉。但是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如下情形,就可以構成無效的理由:
(1)要求從事將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例如,命令違法侵入公民住宅、發行非法出版物、捕殺珍稀瀕危動物並達到違反刑事法律的程度。
(2)明顯缺乏法律依據的。例如,許可當地企業製作、銷售傳播淫穢內容的光碟。
(3)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或者要求從事客觀上不可能實施的行為。例如,根據沒有查證的材料給予一個無辜的公民以治安處罰。
《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具體行政行為無效的後果:
(1)在實體上,自始無效,無拘束力。
(2)在程序上,行政機關和相對人可隨時主張無效。
(3)在處理後果上,被確定無效後,應盡可能恢復至原狀態。
2.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構成可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條件,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一般性違法或明顯不當。《行政訴訟法》第70條確立了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基本標准。(廣義的撤銷包括撤回)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第70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1)在實體上,被撤銷的效力可以溯及至行政行為成立之日;
(2)在程序上,必須經法定程序,經有權機關撤銷;
(3)在處理後果上,能夠恢復原狀態的應恢復至原狀態,造成損失的賠償。
3.具體行政行為的廢止
廢止是行政機關依職權使具體行政行為喪失法律效力的行為。廢止的理由和條件是由於客觀條件的變化,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繼續保持其效力的必要。廢止的條件中沒有違法或者明顯不適當的因素,是廢止區別於無效和可撤銷制度的主要方面。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
具體行政行為廢止的條件通常有:
(1)依據變化
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已經為有權機關依法修改、廢止或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如果繼續維持效力,將與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抵觸,所以必須廢止原具體行政行為。
(2)情勢變更
具體行政行為所根據的客觀事實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已經不復存在,具體行政行為的繼續存在已經沒有事實根據,需要廢止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
(3)目的實現
具體行政行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已經實現,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試題】
關於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9年·卷二·第80題)(ACD)
A.與抽象行政行為不同,具體行政行為一經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強制執行是實現具體行政行為執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經送達領受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
D.因廢止具體行政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國家應當給予賠償
③ 行政行為的名詞解釋
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原則上自告知之時起發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規定時自規定之時起生效。受領之時生效和即時生效的規則,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為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的發生時間,一般為告知之時。這是各國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行政行為是行政管理法律關系的客體,即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雙方當事人圍繞行政行為形成法律關系。行政主體有權依法實施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則負有服從的義務。行政行為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行政行為是指行政組織實施的所有「生效行政法律效力的行為」。狹義的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對行政相對人作出的法律行為。行政行為一般取狹義解。[1]
中文名
行政行為
外文名
Administrative act
定義
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
確立時間
1989年
快速
導航
特徵內涵責任概念生效要件基本原則歷史淵源行為失效行為分類告知生效附款生效受領生效即時生效
概念特徵
行政行為,行政主體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
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特徵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④ 行政行為的生效和失效規則是什麼
生效規則
1、即時生效
即時生效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效力,對相對方立即生效。這種情況一般來說作出行政行為和行政行為開始效力的時間是一致的。即時生效的行為因為是當場作出,立即生效,其適用范圍相對較窄,適用條件相對較為嚴格。它一般適用於緊急情況下所作出的需要立即實施的行為。
2、受領生效
所謂受領生效,是指行政行為須為相對方受領,才開始生效。所謂受領,是指行政機關將行政行為告知相對方,並為相對方所接受。受領生效,一般適用於特定人為行為對象的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對象明確、具體,一般是採用送達的方式。
3、告知生效
告知生效是指行政機關將行政行為的內容採取公告或宣告等有效形式,使相對方知悉、明了行政行為的內容,該行政行為對相對方才能開始生效。與受領生效不同,告知生效所適用的對象是難以具體確定的相對方,包括不特定的多數人和具體的相對方,但住所地不明確,從而使行政行為的內容無法一一告知或難以具體告知。
4、附條件生效
附條件生效,是指行政行為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期限或其他條件,在所附期限來到或條件消除時,行政行為才開始生效。
失效規則
如果行政行為具備下述情形,行政相對方可視之為無效行政行為:
(1)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或具有明顯的違法情形;
(2)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相應行政主體職權的行政行為;
(3)行政主體受脅迫作出的行政行為;
(4)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
(5)沒有可能實施的行政行為。
⑤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⑥ 行政法中撤銷、吊銷、撤回三者之間的比較
1、「吊銷」、「撤銷」和「撤回」彼此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也有根本區別。
2、「吊銷」是行政處罰措施的一種。「撤銷」適用於行政機關或者被許可人任何一方有違法行為的情形。「撤回」主要是指行政許可的實施以及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的活動本身並不違法,但基於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行政機關收回已經頒發的行政許可的情形。
3、撤銷行政許可,是因為行政許可實施的過程存在違法問題,違法行為的主體可能是許可機關,例如,未按照法定條件做出許可,也可能是行政許可申請人,例如,利用欺騙的手段缺的許可。
4、吊銷行政許可,是在被許可人依法取得行政許可後,利用許可實施了違法行為,執法機關依法吊銷其行政許可的情形。因為被吊銷的原因是當事人違法,因此,因吊銷行政許可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5、撤回行政許可,是行政許可依據的法律、法規發生了變化,或者許可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將已經發出的許可撤回。這時行政許可機關無過錯,當事人也無過錯,因為為了公共利益才撤回,所以撤回行政許可給當人如果造成損失時,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補償。
(6)行政法中撤回的意思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有關行政許可的注銷手續:
(一)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未延續的;
(二)賦予公民特定資格的行政許可,該公民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的;
(四)行政許可依法被撤銷、撤回,或者行政許可證件依法被吊銷的;
(五)因不可抗力導致行政許可事項無法實施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注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