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二審中有舉證期嗎
㈠ 舉證期限的規定
一、民事訴訟法舉證期限的規定有哪些具體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在民事訴訟中有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根據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當事人提起反訴應當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二、逾期舉證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1、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2、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3、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訓誡、罰款。
4、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對當事人予以訓誡。
5、當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證人出庭作證等必要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綜上所述,針對普通程序,一審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需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如果當事人在舉證方面的確存在困難,可以在舉證期限內向法院申請延期。法院會根據提供的事實和理由決定是否給予延期。
㈡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一般為十五日。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在一審普通程序中,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但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指定的舉證期限可以少於三十日。前述規定的舉證期限屆滿後,針對某一特定事實或特定證據或特定原因,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酌情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或反證的期限,該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舉證期限可以少於三十日。簡易程序轉普通程序審理,舉證期限少於三十日的,法院應當為當事人補足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舉證期限可以少於三十日。
當事人在一審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法官應當在駁回當事人管轄權異議的裁定生效後,重新指定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法院可以指定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違反法定程序被發回重審的,法院在徵求當事人的意見後,可以不再指定舉證期限或酌情指定舉證期限;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重審的,法院可以要求當事人協商確定舉證期限,或者酌情指定舉證期限。上述舉證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二審中提出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二審中,當事人申請提供新的證據的,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 答辯期為15天,因而舉證期限不少於15天,以便當事人有充分的准備時間,做到從程序上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原告是先取證後起訴,有充分的調查取證時間,原告的舉證期限的權益是得到保護的。法院向被告送達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後,被告才開始調查取證,法院要在規定的期限內結案,當然要限制被告的舉證期限。
㈢ 民訴中,二審、再審中舉證期限有何規定
在民事訴訟中,證據是很重要的。有人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證據准備充分就需要充足的時間。那麼民訴舉證期限是多久呢?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你介紹民訴舉證期限的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如何確定舉證期限
1、可以由當事人協商確定,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2、當事人沒有協商的,法院可以直接指定舉證期限。該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30日。
二、舉證期限可以少於30日的情況
1、一審普通程序,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只要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少於30日。
2、上述舉證期限屆滿後,法院酌情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或者反證的期限的,該期限可以少於30日。
3、一審簡易程序,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可以少於30日。
如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法院應當補足30日的舉證期限。但當事人同意不補足,可以不再補足。
4、二審程序中,當事人提出新證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可以少於30日。
5、因證據或者事實原因發回重新審理的案件,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受30日的限制。
6、當事人雙方就舉證期限達成協商,經法院認可的,也可以少於30日。
三、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的情況
1、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法院應在駁回異議後,另行指定不少於30天的舉證期限。經當事人同意的,可以少於30日。
2、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內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的,法院應當根據案件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3、在訴訟程序中,需要追加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法院應當為新參加訴訟的人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此期限內,也適用於其他當事人。
舉證期限從當事人收到受理通知書、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開始計算。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㈣ 二審和再審都沒有舉證期間嗎
首先,民事訴訟中二審審查的范圍是與上訴請求有關的事實和適用法律。二審時已認定在一審期間證據已全部提交完畢。因此沒有再設舉證期限。只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四十二條中規定: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並對新證據做了解釋:
《證據規定》第四十一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關於再審:
當事人根據民訴法第一百七十九條提出再審的: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證據規定》第四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再審】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
因此,再審和二審中確實沒有再另設舉證期間,但當事人有提交新證據的權利以及時間規定。
㈤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舉證期限是多久
民事訴訟中有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根據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當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4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的,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5)民事訴訟法二審中有舉證期嗎擴展閱讀:
民訴法新解釋關於舉證期限
《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准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舊規定。
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准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後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簡單規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㈥ 案件二審中過舉證期限可以提出新證據嗎
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相關規定: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也就是說,一般是應當在舉證期限界滿前提出,但如果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是可以例外的.我國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了"新證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那麼,要認定是否是新證據,關鍵是看是否構成其條件.
二審時針對「新證據」的舉證時限為二審開庭審理前或開庭審理後.
從這些規定上看,在二審新證據的認定,法院是很大的自由裁量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