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第三種用工形式

勞動法第三種用工形式

發布時間: 2022-03-18 01:05:12

A. 用工形式怎麼填

用工形式填寫如下:

從簽訂勞動合同的期限來填,有固定期限用工、無固定期限用工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用工3種方式。從聘用勞動者的身份來分,有固定用工、臨時用工、非全日制用工3種方式。根據以上說明當事人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填寫。

三種用工形式的區別

1、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勞動關系是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直接建立的,只存在兩方關系;而勞務派遣用工存在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之間及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之間的三方關系;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中,勞動者可以一個以上用工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2、工時方面:全日制用工與勞務派遣用工基本相同,平均日用工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非全日制用工平均每日不超過4小時,每周累計不超過24小時。

3、合同訂立形式方面:全日制用工與勞務派遣用工都應當訂立書面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訂立口頭協議。

4、試用期方面:全日制用工與勞務派遣用工除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和3個月以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其他勞動合同可以依法約定試用期;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不得約定試用期。

5、合同解除與終止方面:全日制用工與勞務派遣用工,雙方當事人都須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單位可能還須依法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金。而非全日制用工雙方可隨時解除且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

B. 企業用工形式有哪些,怎麼區分非全日制與全日制用工

一、企業用工形式有哪些
在用工形式上,勞動合同法確立了三種合法的用工形式,即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和勞務派遣用工。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二、怎麼區分非全日制用工與全日制用工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種靈活的用工形式,與全日制用工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作時間不同。
標準的全日制用工實行每天工作不超過八小時,每周不超過四十小時的標准工時的工時制度。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時間一般為每天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二十四小時。非全日制用工在二十四小時的總的工作時間內,具體工作安排由用人單位自主決定,可以每天工作八小時,每周工作三天,也可以每天工作四小時,每周工作六天,還可以是其他的工作方式,體現了其靈活就業的特點。對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工作超過工時限制及加班問題如何處理,勞動合同法沒有明確規定,但根據目前的一些地方性規定看,對於超過工時限制的,視為全日制用工。如《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北京市非全日制就業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規定:「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每日工作時間超過四小時的視為全日制從業人員」。
第二,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訂立口頭協議。
全日制用工,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而非全日制用工依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不以書面形式訂立勞動合同,職工的勞動權利以及用人單位對職工的要求,可以口頭約定。
第三,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關系可以隨時終止且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的,除一些特別情況外,用人單位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而非全日制用工則沒有明確的規定。
第四,非全日制用工一般只繳納工傷保險。
按目前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全日制用工的用人單位必須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但是,作為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單位必須為其繳納工傷保險,除工傷保險外的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則不是必須為勞動者繳納的。
第五,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時計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超過十五日。
按照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全日制用工應當按月以貨幣形式定時向勞動者支付工資。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單位也必須以貨幣形式向勞動者定時支付工資,但是,支付工資的周期比全日制用工短即每半月至少支付一次。

C. 目前社會常見用工形式有幾種

《勞動法》規定的「用工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用工形式」。新的勞動合同法有增加了「勞務派遣」這種新的勞動用工方式。

全日制用工方式就是最常見的規定了勞動時間(每天工作時間)、勞動期限(勞動合同期限)的工作方式;這種方式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對企業培養人才、長遠發展、調動員工積極性、形成企業凝聚力有利,對勞動者而言具有保障性、穩定性和發揮個人能力,提升個人有益。

非全日制用工方式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這種方式主要是指鍾點工以及一些兼職工作,非全日制用工方式也是很普遍的。比如,節假日為一些公司作臨時促銷員,比如一些小企業聘用的兼職會計,只在月底報稅時到用人單位作帳等等。

勞務派遣是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由勞務派遣公司根據企事業單位崗位需求派遣符合條件的員工到用人單位工作的全新的用工方式。勞動派遣的主要特點是:勞務派遣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建立雙方勞動關系;用人單位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務合作協議書」,與勞動者沒有「勞動關系」;實現員工的服務單位和管理單位分離,形成「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的新型用工機制。

D. 勞動用工形式怎麼填

企業的用工形式可以分為直接招聘的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這三種形式。

1、全日制用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小時的工時制度。即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是指法定正常付出勞動時間,也就是義務勞動時間,超過這一時間的工作即視為額外勞動,用工單位需支付加班工資。累計工時每周超24小時就應該屬於全日制用工。

2、勞務派遣用工:勞務派遣又稱人力派遣、人才租賃、勞動派遣、勞動力租賃、雇員租賃,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把勞動者派向其他用工單位,再由其用工單位向派遣機構支付一筆服務費用的一種用工形式。

3、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4)勞動法第三種用工形式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從法律層面上對全日制用工作出了與非全日制用工不同的特別規范:

1、對非全日制用工作了定義。規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2、規定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後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而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

3、規定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而全日制用工的,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4、規定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不得約定試用期。而全日制用工的,除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和三個月以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其他勞動合同可以依法約定試用期。

5、規定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終止用工,用人單位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而全日制用工的,雙方當事人應當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6、規定非全日制用工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准。而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執行的是月最低工資標准。

7、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而全日制用工的,工資應當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E. 請問勞動合同里的"用工形式"有哪幾種

勞動合同里的"用工形式"有三種,分別是勞動合同用、勞務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規定:

第六十六條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第六十八條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5)勞動法第三種用工形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規定:

第六十九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

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後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不得約定試用期。

第七十一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終止用工,用人單位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七十二條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准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准。

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F. 什麼是用工形式

勞動用工形式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簽訂勞動合同,使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償勞動。

從簽訂勞動合同的期限來分用工形式有3種方式。

1、固定期限用工,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

2、無固定期限用工,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

3、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用工,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的期限。

從工作制度來分用工形式有3種方式。

1、標准工時工作制:適於工作時間固定,即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

2.不定時工作制:適於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執行彈性工作時間的人員。

3.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適於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需要連續作業或工作的人員。

(6)勞動法第三種用工形式擴展閱讀:

法律性質:

勞動用工方面,主要有兩種性質的用工,即勞動用工和勞務用工。

1、勞動用工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簽訂勞動合同,使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償勞動。

對於勞動用工來說,一旦勞動合同簽訂,勞動者即成為用人單位的一員,雙方便確立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就意味著勞動者必須遵守用人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管理。

2、勞務用工則是用人單位和勞務人員或者勞務輸出單位簽訂以完成特定工作為目的的勞務合同,由勞務人員或者勞務輸出單位自行管理、自行組織生產勞動,完成合同約定工作,獲取勞務報酬。

勞務提供方並非用人單位的成員,而是平等合同的一方主體。其根據勞務合同的約定,自行組織和指揮勞動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用工

G. 勞動用工方式分為哪些種,區別如何

一、從簽訂勞動合同的期限來分,有固定期限用工、無固定期限用工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用工3種方式。

1、固定期限用工,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要約定合同的終止時間。

2、無固定期限用工,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無確定的終止時間。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用工,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的期限。

二、從聘用勞動者的身份來分,有固定用工和臨時用工2種方式。

1、固定用工,稱為固定工,用工手續完備,簽訂勞動合同,享有全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待遇。

2、臨時用工,稱為臨時工,現在叫外聘工,用工手續不完備,一般不簽勞動合同,規范點的簽訂勞務合同。工資福利待遇與固定工相差一大截,同工不同酬,沒有社會保險。此種情況雖然違法,卻大量存在。


(7)勞動法第三種用工形式擴展閱讀

在勞動用工中,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其工作行為的後果由用人單位承擔。因此,勞動者只需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用人單位的相關制度、指令等,提供勞動,便可依法獲取報酬。對於勞動成果是否能夠實現這種經營風險,其並不承擔。

用一句俗話來總結就是,沒有功勞,苦勞也算。而在勞務用工中,勞務提供方作為平等的合同主體,對其行為的後果應該依法自行承擔。因此,其不僅應提供約定的勞動,還應承擔勞動成果是否實現的經營風險。同樣用一句俗話來總結就是,沒有功勞,苦勞白搭。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