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

發布時間: 2022-03-18 03:41:34

⑴ 我國刑事訴訟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1.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2.獨立行使職權原則3.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4.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5.依靠群眾原則6.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8.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9.公開審判原則10.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權利原則11.未經人民法院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原則1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13.認罪認罰從寬原則

⑵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詢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得少於多少人

不得少於三個人,還要有全程錄像為證。

⑶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處理刑事案件主要包括哪些

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74條以及最高院、最高檢、司法部在2003年3月下發的《關於適用內簡易程容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案件,
(2)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
(3)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4)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5)被告人及辯護人對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實沒有異議。

⑷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什麼是管制緩刑

管制緩刑應當庭釋放的法律依據為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犯罪分子被判處管制時,一般是當庭釋放的,但法院會告知犯罪分子什麼時候到哪裡進行報到,依法接受社區矯正。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後應當立即釋放。
第二百六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
第二百六十九條
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

⑸ 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都包括什麼程序

法律分析:首先立案。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其次,偵查。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再次,審查起訴。最後,審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⑹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哪種人員不用迴避()。

1、不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沒有利害關系的;

3、沒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沒有其他關系,不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九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三十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第三十一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二條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

(6)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第三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⑺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淵源是

刑事訴訟法的法律淵源主要包括下面幾點:
第一,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別的法律法規賴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她不僅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還是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刑事訴訟法的修訂,也必須以憲法為根據,不能違法憲法的規定;

第二,法律。包括刑事訴訟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刑事訴訟法典指的是在1979年7月1日通過的,並在1996年3月17日修正的刑事訴訟法,這是我國刑事訴訟法主要的法律淵源;其他相關法律指的是在其他法律中有關刑事訴訟的規定;比如刑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國家賠償法、監獄法等;

第三,法律解釋。與刑事訴訟法有關的法律解釋也屬於刑事訴訟法的法律淵源。比如《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
第四,有關行政法規、規定。比如國務院制定的看守所條例等;
第五,有關國際條約。比如當前我國加入的《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准規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

⑻ 我國刑事訴訟法確定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有哪些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
(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四)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五)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六)審判公開原則。
(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八)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九)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十)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⑼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結構是什麼

法律分析: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結構是確立了進行刑事訴訟的基本方式以及專門機關、訴訟參與人在刑事訴訟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基本格局,它集中體現為控訴、辯護、裁判三方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間的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⑽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
1、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專屬性,只能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專門機關依法行使;
2、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應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別行使,而不能相互代替和混淆;
3、嚴格遵守法律程序;
4、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5、依靠群眾;
6、審判公開;
7、未經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
8、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9、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熱點內容
尋甸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1 17:36:59 瀏覽:12
離婚律師艷艷 發布:2025-08-11 17:36:20 瀏覽:199
個體工商戶的公章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1 17:35:07 瀏覽:434
上海交大法律碩士2011年分數線 發布:2025-08-11 17:34:54 瀏覽:301
法院和檢察院職權 發布:2025-08-11 17:19:17 瀏覽:297
經濟法課程總結建議 發布:2025-08-11 17:10:19 瀏覽:199
法官惡劣 發布:2025-08-11 17:09:32 瀏覽:405
奧鵬合同法期末作業 發布:2025-08-11 17:08:44 瀏覽:884
法院公證座談 發布:2025-08-11 17:04:25 瀏覽:978
民事訴訟法關於執行懸賞規定 發布:2025-08-11 17:02:54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