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的平等性
1. 你覺得行政法中的行政主體法律地位平等嗎
這問題你首先要搞清行政主體的概念,不可望文生義。外部行政法律關系有兩個主體,一是行政主體,二是行政相對人。行政主體是指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個自己承擔責任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行政相對人是受行政行為作用的社會主體。所以你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對於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地位問題,在行政過程中是不平等的,而在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過程中地位則是平等的。
2. 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一、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性質不完全相同。
二、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徵: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機關或者根據法律的授權代行某種行政職能的社會組織。
2、行政法律關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機關單方面的的行為為根據。
3、作為主體的一方行政機關可以直接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對方當事人履行義務或接受制。
4、主體之間的爭議通常通過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決。
3.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行政法律關系抄的特點: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在我國的行政訴訟關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也不能互為原被告。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相對人都要受到一定資格和條件的限制。
3、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對等性」
具體表現為:
(1)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性質不完全相同
(2)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4.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體現在:
1、雙方主體地位不平等。
2、行政法律關系版的變更不以雙方當事人意權思表示一致為前提。
3、行政主體可以單方面設立行政法律關系。
4、行政主體可以對行政相對人行使強制權。
(4)行政法律的平等性擴展閱讀:
多重行政法律關系包括主體多重、內容多重、主體與內容的多重交叉。在此舉一案例:公民甲(侵害人)實施了毆打公民乙(被侵害人)的治安違法行為,公民乙請求公安機關處理,公安機關對公民甲做出治安行政處罰,由此就形成了主體與內容交叉復合的行政法律關系。
其中,主體一方為公安機關,主體另一方是侵害人甲和被侵害人乙(主體多重)。公安機關同時行成的法律關系有兩種,一是與公民甲形成的處罰與被處罰的權利義務關系,二是與公民乙形成的保護與被保護的權利義務關系。
5. 單項選擇題教育行政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徵是( )A.平等性 B.雙邊性 C.有償性 D.隸屬性
D(平等性和有償性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徵;產生行政法律關系的行政行為多為單方行為,因此B錯)
6. 試述當事人雙方在行政訴訟中法律地位平等的內容
在行政訴訟中關於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具體規定,同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有不同,它有自己的特殊性。這是因為在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是行政機關,它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處於管理者的主導地位,而在行政訴訟中的原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他們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處於被管理者的服從地位。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政機關的單方面的意思表示決定著大多數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但是,當雙方發生行政爭議依法進入行政訴訟程序後,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和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對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行政機關不能再以管理者、領導者的身份自居。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具體內容如下:
1 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這意味著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也就是雙方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沒有高低之分,亦無貴賤之別,也沒有領導與服從的關系,而是處於相同的法律地位,共同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約束。
2 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由法律規定。
7.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是否具有統一性
行政法律關系抄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一、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性質不完全相同。
二、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徵: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機關或者根據法律的授權代行某種行政職能的社會組織。
2、行政法律關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機關單方面的的行為為根據。
3、作為主體的一方行政機關可以直接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對方當事人履行義務或接受制。
4、主體之間的爭議通常通過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決。
8. 行政法有什麼特點
行政法的特點:
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這就決定了各個領域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均需要行政法調整,現代行政法適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豐富。
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8)行政法律的平等性擴展閱讀:
現代國家,行政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調整的主要是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指向的乃是行政權力的規范與約束,在國家的變遷中承擔著促使傳統「行政國」向現代「法治國」轉型的功能。就中國而言,依法治國的核心環節,在於如何實現對強大的政府權力的依法治理。
對龐大的行政組織系統進行有效的規制。不同於其他邦聯制國家,我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格局,需要一部統一的法律為行政組織提供行為指引,這便是制定「行政基本法」的國情背景。
傳統觀點認為,行政法很難生成一部統一的法典,因為生活中的行政關系太過廣泛多樣且穩定性低,很難以一部法典進行格式化規范。這樣的理由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更有說服力,政府主導的改革不僅讓社會始終處在不斷轉型之中。
也讓政府的行政權力和治理方式處在變換之中,從而讓制定統一行政法典的努力更顯徒勞。這樣的認知突出反映在改革開放之初的立法轉向上,學者們一開始也試圖勾勒出類似《民法通則》一樣的行政法典框架,但隨後的改革與治理實踐使得這一探索困難重重。
9. 行政法雙方法律地位不平等,而行政訴訟法雙方法律地位平等。
這個論斷,前半句不正確,後半句是正確的。
在任何一種法律關系中,法律主體專的法律地位都屬是平等的。平等的意思是說,都平等的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平等的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對任何行政機關、相對人來說,都沒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
因為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與相對人不屬於平等的主體,乙方處於管理的位置,另一方處於被管理的位置,這是處於垂直法律關系中的法律主體,這種垂直關系,只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享有不同的權利義務,並非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本文內容為我個人原創作品,申請原創加分
10. 怎樣理解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實際上是為了實現雙方在法律上的實質平等而對雙專方權利屬進行的不對等分配,是一種「平等下的不對等」。
行使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行政法律關系地位的「不對等性」既不能簡單的解釋為行政主體的命令和行政相對人的服從,也不能簡單的被理解為行政主體一方只行使權利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相對人只履行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應的情況。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10)行政法律的平等性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1、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然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
2、具有不對等性。
3、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爭議在解決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