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法律體制
❶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
政府依法行政要求,六點要求如下:
1、合法行政(法律、法規、規內章)。
2、合理行政。
3、程序正當容(公開行政管理內容,嚴格按照法定程序)。
4、高效便民。
5、誠實守信。
6、權責統一(依法履行職責、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具體措施:
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1)依法行政法律體制擴展閱讀:
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義:
1、人民角度
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
2、政府角度
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3、社會影響
有利於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切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❷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是對行政機關及其行政公務人員從事行政管理活動的基回本要求和根本准則。答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規定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依法行政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
2.必須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
3.必須維護憲法權威,確保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4.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5.必須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
6.必須把推進依法行政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拓創新與循序漸進的統一,既要體現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分類推進。
7.必須把堅持依法行政與提高行政效率統一起來,做到既嚴格依法辦事,又積極履行職責。
❸ 依法行政的核心與精髓在於法律規范的什麼性
依法行政的核心與精髓在於法律規范的規范性與約束性。
依法行政的一般性解釋是:在民主制的國家政治體制格局中,公共行政權力主體即狹義的政府,應當依法設定和實施行政行為。至於對法的解釋則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理論和實踐。但法的規范性或約束性作用始終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概念。換言之,"為政遵循法律,不以私意興作"一直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
❹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依法行政的始終、對依法行政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根本准則。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一是符合憲法規定;二是法律優先;三是法律保留;四是職權法定;五是責任政府。
【符合憲法規定原則】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和依據。憲法規定了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以及公民基本權利等根本法律問題,因此憲法既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也為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礎。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必須在憲法的范圍內行使職權,並按憲法規定的組織、職權和程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
【法律優先原則】是指在符合憲法前提下,法律位階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法律保留原則】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國家主權,國家機關的產生、組織和職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製度等事項,只能制定法律。包括絕對保留和相對保留。絕對保留即有關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重大事項,不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先制定行政法規,只能由法律規定;相對保留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中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
【職權法定原則】是指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都必須依法取得和依法行使,即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的設定要有憲法和法律依據,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的行使要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責任政府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法行政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包括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被撤銷、變更的責任和行政賠償責任,也包括公務員因違法失職而應承擔的行政處分和其他行政責任。
❺ 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總體要求抄:按照法律規定襲的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政府行使權力必須接收人民的監督。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具體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當④高效便民⑤誠實守信⑥權責統一
基本要求:(1)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2)建立權責明確的執法體制,促使行政權力授予有據、行使有規、監督有效;
(3)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❻ 政府怎樣才能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科學合理設置政府職能。政府首先應該弄清楚該干哪些具體事情,這個事需要多少個人來干,然後再定政府的編制是多少。具體到一個部門,承擔了哪些事,給配備多少人,確定之後,將來再考核他執法是否到位,是否作為,他會心服口服。
二是推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完善社會公眾、專家參與重大決策的程序和機制,嘗試使用第三方中介機構辦理徵求意見工作。
三是提高規范性文件的質量和水準,強化規范性文件評估和清理工作,精簡非必要性的文件,加大對規范性文件制定人員、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
四是促進行政權力公開規范運行。建設權力公開運行系統,納入網路監管,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
五是著力提升行政執法水平。加大領導幹部法治培訓力度,加強對領導幹部任職前的法律知識考查和測試,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崗位培訓制度,爭取執法力量向基層傾斜,進一步促進執法人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六是健全考核和問責機制。適當增加政府績效考核中依法行政專項考核比重,完善行政問責機制,建立政府各業務部門與監察部門之間業務聯動和無縫對接的工作制度。
七是加強對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改善執法環境。利用各種媒介平台和社會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推動形成自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社會環境。
❼ 依法行政三項制度改革指的是什麼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思想體系、原則體系和制度體系的專總成,包含有豐富屬的內容。其中,憲法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憲法是法治的標志,沒有憲法,就沒有法治。(1)憲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2)依法治國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部首侵犯,而憲法則是公民的權利保障書(3)法律至上是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沒有憲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難以實現
❽ 什麼是依法行政
依法來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自內容,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依法行政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法律、法規、規章);
2、合理行政;
3、程序正當(公開行政管理內容,嚴格按照法定程序);
4、高效便民;
5、誠實守信;
6、權責統一(依法履行職責、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具體措施: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