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施工企業勞動法
㈠ 工地工人就不能享受勞動法的保護嗎
雖然中國是法制社會,但是牽扯到刑事案件時一般還能及時辦理,但是牽扯民事案件時,一般都是和稀泥政策。在法律層面上講,你朋友應用勞動法是沒有任何異議的,既可以到勞動仲裁也可以到法院,都能勝訴。實際上到了勞動仲裁或者法院證據都是自己找,找齊證據幫你催崔工資是可以的,但是肯定是沒有賠償的。
㈡ 建築行業為什麼不適用勞動法
1、沒有所謂的建築工地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只有一部;
2、在中華版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權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法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都適用勞動法;
3、建築工地的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受到傷害,申請工傷認定後,可以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賠償;
4、《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三條依法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屬於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
㈢ 建築施工行業的員工,包括現場管理人員,是不是就不能享受勞動法規定的休息日呢
建築施工行業的員工,包括現場管理人員,是能享受勞動法規定的休息日的,如果用人單位安排周六日期間上班,應當按照勞動法足額的支付其加班費。
月實際工資=月工資÷21.75×實際出勤天數,
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 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
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一、《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 工 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㈣ 建築工地農民工勞動法
沒有建築工地農民工勞動法。根據國家法律規定,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目前只有《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適用於國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發生勞動糾紛都是依據這些法律。
勞動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勞動合同法
第一條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㈤ 勞動法 建築工地工作時間又是怎麼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回小時、平答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5)建築施工企業勞動法擴展閱讀:
加班工資規定: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㈥ 新勞動法規定多大年齡不能上建築工地工作
勞動法規定禁止招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並未規定最高年齡限制,但是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應該退休。
根據《勞動法》 第十五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6)建築施工企業勞動法擴展閱讀:
建築工的待遇:
建築比工廠上班賺的錢要多,鋼筋工最低小工60元/天,大工最低80元/天:
1、每天上班時間根據天而定,一般9-10小時,還有加班,但是有加班費。
2、工資很少有每月發的,一般是每月給300-400的生活費,剩餘的錢就是按季度發或者工程結算完發放。工資拿到拿不到不確定,但是這樣的情況不是太多,國家控制的也很嚴格,所以你要找個比較好點的包工頭。
3、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不論是住宿、伙食、工作環境。
4、各工種的工資各地都不同,大體是小工60元/天、大工90元/天這是干日工的。包工比較賺錢一般都100元。
5、工地工作環境比較危險,要注意高空墜落、物體掉落,所以安全帽一定要帶好。出了事故不管因為誰的過錯,只要不是你自己要跳樓,建築單位要負責索賠。
㈦ 建築工程施工企業,在中國是不是沒有勞動法概念
有,只不過建築人比較大手筆,象對待鋼筋水泥混凝土一樣不拘小節,心有大未來卻經常忽略細節
㈧ 與建築施工企業相關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建築法》《招投標法》《建設工程合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建築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還有一些從業資格、職業資格方面的內容,再就是地方性相關法律法規,你問的比較籠統,就說這么多吧
㈨ 建築工人會涉及到哪些法律
建築工人確認勞動關系的標準是什麼
認定事實勞動關系的基本標准,目前司法實踐中主要依據的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發布,老社部〔2005〕12號。以下簡稱《通知》)中第一條和第二條的規定,其中第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通知》第二條規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4)考勤記錄;
(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其中,(1)、(3)、(4)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通知》中第一條、第二條的規定是目前司法實踐中認定事實勞動關系的基本標准,適用於所有勞動爭議糾紛,但《通知》中的第四條對建築行業中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規定了獨特標准,即追溯認定標准。《通知》第四條規定:建築施工、礦山企業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2011年的《全省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中對此標准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建設單位將建設工程發包給施工單位後,施工單位又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給不具備相應建築施工資質條件的實際施工人,這是當前建築行業的普遍現象。對於實際施工人直接招用的從事建築施工的勞動者,因實際施工人不具有合法的勞動用工資格和經營資格,不宜認定實際施工人為用人單位與招用的勞動者形成勞動關系,而應追溯到具有合法勞動用工的用人單位,如總承包單位、合法分包單位、勞務作業承包單位等與勞動者形成勞動關系,但不宜認定勞動者與建設單位形成勞動關系。」
應當說,《通知》中的第四條規定的獨特認定標准,針對的是建築施工企業將工程轉包或分包給實際施工人,由實際施工人招用勞動者所形成的用工關系。除此用工關系外,還存在建築施工企業直接招用勞動者的情形,那麼,建築施工企業直接招用勞動者是否也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呢?目前,這一問題存在爭論,其中肯定說贊同認定事實勞動關系,理由是對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都可適用追溯認定標准,認定成立事實勞動關系,那麼建築施工企業直接招用的勞動者更應認定為形成事實勞動關系,以充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推動建築施工企業規范用工。對此觀點以及《通知》第四條的規定,筆者認為存在沒有區分法律和事實、忽視勞動關系基本特徵等問題,值得探討。
㈩ 勞動法中有哪些涉及建設工程方面的規定
《勞動法》並沒有直接對建設工程作出明確規定,但建設工程中涉及勞動關系、勞內動保護,以及用人單位與容勞動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都必須按照《勞動法》及其子法與相關發律、法規執行,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與《工傷保險條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