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的真實案例

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的真實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3-20 04:30:45

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與民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之比較

行政法上抄的信賴保護原則是指政府對自己做出的行為或承諾應守信用,不得隨意變更,不得反復無常。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要求處於法律上的特殊聯系的民事主體應忠誠、守信,做到謹慎維護對方的利益、滿足對方的正當期待、給對方提供必要真實信息等。兩者的共同點是①都要求忠誠、守信,不反復無常②滿足和保護信賴利益是二者的集中體現③誠實信用是信賴保護的基礎不同點:①法律性質不同,前者在公法領域,而後者為私法規范;②調整主體關系不同,前者當事人間地位不等,後者在平等主體間起作用

② 信賴保護原則的內容

信賴保護原則不僅是行政法上的一般原則,而且已成為一項憲法原則。 現代福回利國家中,國家和答人民之間應該存在信賴關系,公民必須信任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則社會秩序的穩定性和社會生活的可預測性便會遭到破壞。當公民信賴行政行為,並且這種信賴值得保護時,為保護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該行政行為受到存續保護而不得任意撤廢,如出於公共利益的緊急需要必須撤廢該行政行為時,也應給予相對人相應的補償,此為行政法上信賴保護原則基本涵義。

③ 一個行政法案例分析,求高手

你好。第一個問題我不會,不過第二個問題我倒是可以幫你解答一下。
李某回可以獲得賠償,因答為李某一開始向建設局申請建房許可的時候,建設局是准許了他的申請。後面水利局檢查的時候又說是違規建築。李某作為公民,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決定是信賴的。相信你也應該知道,行政法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信賴保護原則。是指行政機關的規定或決定一旦作出,就不能輕易更改。如確因法律變動,情勢變更,公共利益等原因而必須改變的,除了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據並遵循法定程序之外,還應當給予權益受損的人一定補償。
在這里水利局作出這個決定顯然並沒有如上所述的客觀原因,而且李某也沒有過錯。所以水利局如果要要拆除李某的房屋,行政機關必須為他的反悔行為「買單」,李某可申請國家補償。
才疏學淺,本人的理解。望有幫助。

④ 請結合有關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知識,分析以下案例。

本題涉及的行政法律原則主要是信賴保護原則,即政府有義務保證自內己抽象行政行容為和具體行政行為的公信力,如果行政相對人基於政府的行政行為進行作為,而因為政府行政行為的變更導致其可預期利益受到損害,政府則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本題中提到的是政府許以獎勵的許諾而又不兌現的現象,是典型的損害政府公信力的行為。對此,小楊等三人可以向該市政府提出復議申請,或者向其上級機關——省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如果復議不奏效,則可採取法律手段解決。

⑤ 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在我國行政法規范中是如何體現的

行政給付權益對於受益人至關重要。尤其在行政救助中,救助或幫助是受益人生存保障唯一的或至少是主要的依靠,行政主體必須保障受益人所享有的權利或利益的穩定性。

其次行政給付和信賴保護均可以看作是一種利益的調整機制,只不過調整方法不同。行政給付通過積極的利益分配直接改變社會成員的利益佔有狀況,信賴保護原則則以利益可期性和穩定性的形成來確保公共負擔平等。

行政指導實施完畢後,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實現了行政主體與相對方所期望的結果,還有一種是行政指導方因自身的信息或判斷有誤,無惡意地誤導了被指導者,結果使被指導者遭受到重大損害。在這兩種情況下均應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對相對人予以補償。

(5)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的真實案例擴展閱讀:

行政法注意事項:

行政審批可以是內部行為,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

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作出授益行政行為的,即使事後發現有違法情形,只要這種違法情形不是因為相對人的過錯(行賄或提供虛假資料信息)造成的,行政機關亦不得撤銷或改變,除非不撤銷這種違法行為會嚴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

行政行為作出後,若事後據以作出該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廢止,根據作出該行政行為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撤銷,廢止或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行為。但是行政機關在作出撤銷,改變或廢止的決定之前,應進行利益衡量。

⑥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

行政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的實現和保護相對人的權益,如果行政目標的實現可能對相對人的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則這種不利影響應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二者有適當的比例。
http://www.nwupl.e.cn/xwfb/subSite1185/program1353/20036.htm

信賴保護原則要求政府遵守和履行承諾,不能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行為。
http://lw.mumayi.com/htmldata/124/125/2005_11/article_37904_1.html

⑦ 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

比例原則又叫適度原則,是說行政行為在合法的前提下,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減少行政版相對權人不必要損失的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是說,行政相對人處於對行政機關的信賴,但凡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更改,即使處於社會公益必須更改,也必須給予行政相對人合理的補償.

⑧ 行政許可法信賴保護原則案例

行政許可法第8條體現了信賴保護原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案例:甲某根據行政機關的許可,取得采葯許可證,但由於客觀條件的重大變化,行政機關依法收回發出的采葯許可證,導致甲某生計難以維持,給甲某造成的損失,行政機關應予賠償。

⑨ 行政法中的信賴保護原則的要求

1、保護行政相對人因正當信賴而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行政相對人在無內欺詐、脅迫等主容觀過錯,符合法定條件要求行政主體授予利益的,行政主體應依法授予;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雙方達成合意,簽訂行政合同後,行政主體應全面履行,非法變更應賠償,依法變更應補償;行政主體作出行政指導應盡心盡職,對有過錯的行政指導應負行政責任。
2、行政主體應依法行政,履行法定義務,對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行政行為,應對其行為在合理限度內承擔責任。在行政法有明確規定的條件下,行政主體要嚴格依法辦事,不得拒絕行政相對人的合法要求。在行政法沒有明確規定的條件下,行政主體可在法定限度內自由裁量,但應滿足行政相對人合理期望得到的利益。
3、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皆應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且言必信,行必果。具體對行政機關而言,其所為行政行為應具有穩定性,不得朝令夕改或溯及既往,其做出的承諾,應信守之;對相對人而言,也應言而有信,不得反復無常或任意翻悔,否則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法碩刑法理論 發布:2025-07-29 22:43:58 瀏覽:570
規章的地位 發布:2025-07-29 22:42:23 瀏覽:188
司法廳防疫情 發布:2025-07-29 22:18:45 瀏覽:344
民商法和經濟法知乎 發布:2025-07-29 22:13:22 瀏覽:814
設計人負百分之60責任相關法律 發布:2025-07-29 22:04:38 瀏覽:785
廣東偉倫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9 21:49:52 瀏覽:124
產科相關法律責任與醫療糾紛課件 發布:2025-07-29 21:39:13 瀏覽:969
法律民法典法律常識 發布:2025-07-29 21:35:29 瀏覽:327
司法改革執行局 發布:2025-07-29 21:34:06 瀏覽:773
民法典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發布:2025-07-29 21:33:26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