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何計算
① 行政訴訟法問題
瑟爾
② 行政訴訟法的15天是如何計算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③ 行政訴訟法 期間從哪一天開始起算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1條規定內:「行政機關作出具體容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第4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
這兩條是關於行政訴訟的原告應當在什麼期限內起訴的規定。行政訴訟的原告既有可能是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相對人,也有可能是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非行政相對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④ 行政訴訟法的普通法定期間一般是多少
行政實體法中的日有工作日和自然日之分,行政訴訟法中的日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都是指自然日。
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關於期間、送達、財產保全、開庭審理、調解、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簡易程序、執行等,以及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案件受理、審理、裁判、執行的監督,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⑤ 行政訴訟法的比例原則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的比例原則有:妥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和均衡原則。比例原則是指行政機關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應在全面衡量公益與私益的基礎上選擇對相對人侵害最小的適當方式進行,不能超過必要限度。因而也被稱為「最小侵害原則」、「禁止過度原則」、「平衡原則」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⑥ 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訴訟期限如何計算
行政訴訟法的期間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期間規定,具體是: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關於期間、送達、財產保全、開庭審理、調解、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簡易程序、執行等,以及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案件受理、審理、裁判、執行的監督,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⑦ 行政訴訟法收到之日起怎麼計算
所謂「起算日」就是指當事人可以提起訴訟的法定期限開始計算的具體日期。
根據《行政訴訟法》和《若干解釋》的規定,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起算日」是以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之日起開始計算。
【法律依據】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⑧ 《行政訴訟法》
我個人感覺,還是應該選B的!!
「市拆遷辦(在西城區)」你看原題,說的拆遷辦只是在西城區,會不會只是市拆遷辦的地址是在西城區的?而它所管轄的范圍就是整個北京市呢?再一點,如果西城區和朝陽區的拆遷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