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仲裁法與訴訟法

仲裁法與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3-20 13:38:27

Ⅰ 仲裁法屬於訴訟法

仲裁法屬於訴訟法。
因為仲裁一般是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司法機構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
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仲裁機構通常是民間團體的性質,其受理案件的管轄權來自雙方協議,沒有協議就無權受理。

Ⅱ 經濟仲裁法與民事訴訟法的比較

1、仲裁是社會救濟,有社會中立的第三方進行裁決;而民事訴訟專是公力救濟,是有屬國家機關即國家司法機關進行裁決。
2、仲裁是一裁終局,對裁決不服不得上訴;而民事訴訟原則是兩審終審,對判決不服可以申請上訴尋求救濟;
3、仲裁並不必然依據法律進行裁決,可以依據公平正義觀念或者雙方一致選擇或者一致同意的文件進行裁決,甚至可以選擇外國的仲裁程序;而民事訴訟必須依據民事訴訟法進行審理,不得選用其他國家的法律
4、仲裁裁決可以選擇不公開,而民事訴訟法判決原則上必須公開,但是例如離婚案件等少數案件可以不予以公開
5、仲裁裁決可以約定選擇的仲裁委員會,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而民事訴訟原則上必須由被告人住所地或原告住所地等特定地域進行選擇。

Ⅲ 仲裁規則與仲裁法之間的關系

一、制定機構不同

仲裁法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而仲裁規則由仲裁機構或其所屬商會制定的專門適用於該機構的規則,或者是國際組織制定的供當事人選擇適用的仲裁程序規則。

二、適用方法和范圍不同

仲裁規則具有契約性,因而是供當事人選擇適用的規則。當事人可以選擇某一特定機構或者國際組織的仲裁規則,也可以選擇適用其他的仲裁規則,包括他們自行約定的規則。換言之,只有當事人約定適用某一特定的仲裁規則,該規則才能約束相關當事人,當事人在選擇適用某一特定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時,也可以對該即將適用的規則通過約定的方法作出這樣或者那樣的修訂。

對於特定常設仲裁機構制定的仲裁規則,僅適用於在該機構仲裁的仲裁案件。而國家仲裁法的適用不同於仲裁規則,它不是由當事人選擇適用的,而是適用於在頒布仲裁法的國家境內進行的一切仲裁活動。例如,在中國內地進行的仲裁活動,應當理所當然地適用中國內地的仲裁法。

三、規范仲裁解決爭議的程度不同

仲裁規則所規范的是仲裁庭、仲裁機構與相關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始於當事人就其爭議提出仲裁,終於仲裁裁決的作出。仲裁法雖然也規定了仲裁程序所涉及的內容,包括仲裁庭的組成、仲裁審理和仲裁裁決的作出。此外,仲裁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通過國家法院對仲裁所實施的司法監督,包括法院對仲裁協議和仲裁庭的管轄權、仲裁程序和仲裁裁決的監督,包括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撤銷仲裁裁決和拒絕承認與執行仲裁裁決的條件和程序。

四、法律效力不同

仲裁規則對相關當事人的效力相當於契約的關系,即當事人選擇適用了某一特定仲裁規則,該仲裁規則才能對他們適用。而國家仲裁法對在該國家進行的仲裁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而無需當事人或者仲裁庭對此作出選擇。如果當事人的約定或者仲裁規則的規定與應當適用的仲裁法律規則發生沖突時,仲裁規則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不能對抗法律規定。

例如,關於仲裁程序中的臨時性保全措施的規定,許多仲裁規則都規定了仲裁庭由做出對爭議標的物採取保全措施的決定,但是根據相關國家的法律,比如我國《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仲裁機構、仲裁庭都沒有此項權利,只有財產所在地法院才有權作出保全措施的決定。

因此,盡管外國仲裁機構或者仲裁庭根據所適用的仲裁規則有權作出此決定,但這樣的規定顯然與我國國內法相抵觸,仲裁庭由此做出的決定很難得到我國法院的承認與執行。在仲裁案件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一般案件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屬涉外仲裁案件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58條的規定,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因此在我國,仲裁機構也無權就臨時性的保全措施發布命令,而只能將當事人申請保全財產或證據的請求,提交對此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聯合國貿法會在對其1985年《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第17條進行修訂的過程中,我國政府在2006年4月26日以商法行政函(2006)26號的方式,對此條文的修改提出了如下意見:目前的草案對《示範法》第17條「仲裁庭命令採取臨時性措施的權力」的規定作出了很大程度的擴充。「臨時措施」與「初步命令」類似於中國法律上的「保全措施」,包括財產保全措施和證據保全措施。

我國《仲裁法》第28條規定:「⋯⋯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提交人民法院;」第46條規定:「⋯⋯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提交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也就是說,中國法律並沒有賦予仲裁庭作出有關保全措施的權力,也未賦予仲裁庭命令採取臨時措施和初步命令的權力,因此現有案文與中國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的相關規定不符,我國法院缺乏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庭作出的臨時措施、初步命令的法律依據。

因此,即便其他一些採用《示範法》的國家承認與執行仲裁庭作出的臨時性保全措施的決定,如果此項決定在我國法院申請執行,根據我國現行法律仲裁庭作出的臨時性保全措施的決定則不能得到我國法院的執行,因為我國法律並沒有賦予仲裁庭對爭議項下的財產作出臨時性保全措施裁定的權力。

Ⅳ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有什麼關系

1.民事訴訟法抄是「調襲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仲裁法就是「調整仲裁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
2.民事訴訟是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啟動民事糾紛解決的一審、二審,甚至,還可以對生效判決進行申訴申請再審。
而仲裁則實行「仲裁終結制」,一次仲裁則結束。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就是說一個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決,便進入執行程序,沒有第二次裁決,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經做出,當事人必須履行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不主動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 仲裁是協議制度,無協議不仲裁,而民事訴訟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訴條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終局,民訴是二審終審, 兩者是或裁或審,管轄相互排斥。

Ⅳ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區別>簡單說,抓重點的講

民事來訴訟法是「調整民事訴訟法律關自系的規范的總稱」,仲裁法就是「調整仲裁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啦!呵呵
民事訴訟是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啟動民事糾紛解決的一審、二審,甚至,還可以對生效判決進行申訴申請再審。

而仲裁則實行「仲裁終結制」,一次仲裁則結束。
「 1、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就是說一個案件,仲裁庭只作出一次仲裁裁決,便進入執行程序,沒有第二次裁決,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2、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經作出,當事人必須履行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不主動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Ⅵ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關系

仲裁是一種傾向於協商的 法律解決手段。更體現了人性和諧的一面。 訴訟是根據法律的明文規定解決爭議的手段,

熱點內容
民商法和經濟法知乎 發布:2025-07-29 22:13:22 瀏覽:814
設計人負百分之60責任相關法律 發布:2025-07-29 22:04:38 瀏覽:785
廣東偉倫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9 21:49:52 瀏覽:124
產科相關法律責任與醫療糾紛課件 發布:2025-07-29 21:39:13 瀏覽:969
法律民法典法律常識 發布:2025-07-29 21:35:29 瀏覽:327
司法改革執行局 發布:2025-07-29 21:34:06 瀏覽:773
民法典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發布:2025-07-29 21:33:26 瀏覽:858
考試國際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29 21:21:18 瀏覽:260
加拿大婚姻法和繼承法 發布:2025-07-29 21:18:57 瀏覽:402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 發布:2025-07-29 21:18:43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