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員工做錯貨怎麼分擔

勞動法員工做錯貨怎麼分擔

發布時間: 2022-03-20 14:03:00

① 勞動法規定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怎麼賠償

是應當要補償的,依據的法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但是不能無緣無故的扣工資的:
勞動法》第50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由此可知,用人單位扣減員工工資,必須有正當理由,否則將出現剋扣工資的違法行為。
工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發放,
且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提成等全部費用。拖欠或扣發工資、改變工資發放形式都是違法行為,可以要求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全額發放,並要求單位支付拖欠工資50%的經濟補償。超過合同約定工資發放日15天以上算拖欠。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若單位有違法行為的情況下,可以隨時離職,不需要提前通知,單位應當為辦理離職手續,
包括結算工資、開具離職證明、辦理戶口、社保和檔案的遷轉等。
建議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申請勞動仲裁應當在單位注冊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也可以委託律師代為仲裁。
勞動仲裁時效為1年,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

② 根據勞動法,員工做錯事讓老闆虧錢了,該怎麼賠償

全部賠償也可以,但是我建議你向勞動部門提起仲裁,一、因不簽訂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二、繳納社會保險。三、如你已經工作一年以上,則可以要求補簽長期勞動合同。四、如你沒有必要簽訂勞動合同,你可以要求廠方支付經濟補償金。

③ 勞動法條例員工失誤有賠償損失嗎

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是員工故意造成的,則全額賠償。若是過失造成的,則部分賠償,賠償比例由法官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沒有統一標准。若一般過失造成的,則無需賠償。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江蘇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印發<江蘇省勞動仲裁案件研討會紀要>的通知》 (蘇勞仲委[2007]1號)第四條規定:

勞動者在工作中因過錯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首先要衡量勞動者的過失程度,屬一般過失的不宜要求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屬於重大過失的,勞動者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應限於用人單位的直接經濟損失。具體確定賠償額度及比例時,要依據雙方勞動合同的約定或單位規章制度的規定,根據過錯的大小,損害的程度,參照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水平,確定勞動者應賠償的數額。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固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3)勞動法員工做錯貨怎麼分擔擴展閱讀

一般認為,用人單位追償權行使的前提應嚴格限定為勞動者存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作為勞動成果的享有者,用人單位更應承擔經營風險。如果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對所有失職行為買單,無疑是將經營風險轉移到勞動者身上,顯然有失公允。

《江蘇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印發<江蘇省勞動仲裁案件研討會紀要>的通知》 (蘇勞仲委[2007]1號)第四條規定:

具體確定賠償額度及比例時,要依據雙方勞動合同的約定或單位規章制度的規定,根據過錯的大小,損害的程度,參照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水平,確定勞動者應賠償的數額。如無合同約定或規章制度規定,則勞動者無需承擔賠償責任,避免用人單位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勞動者。」

④ 員工工作出現失誤給公司造成損失怎麼處理

1、這個就要看員工是否按照操作程序和規章制度辦事而定。

2、一般情況下,只有員工有重大過失和故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向其主張損失。

⑤ 勞動法 采購買錯物料要全部承擔責任嗎

工作中因重大過失,對單位造成重大損失的,需要賠償。
但現實中,因為工作錯誤造成的損失往往非常重大,責任人無力償還。所以,一般單位會採取分期扣薪或要求責任人部分賠償。

⑥ 勞動法規定員工損壞公司物品該如何賠償

因員工個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要求員工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員工個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員工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因勞動者過失造成損失勞動者因故意或過失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有權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員工是故意損壞公司財物,應當按實際價值賠償。如果是不小心造成的公司財物損壞,可以與公司協商處理。如果公司有明確的損壞財物賠償制度,則按制度規定賠償。公司發放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所以用人單位扣減員工工資,必須有正當理由,否則將出現剋扣工資的違法行為。工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發放, 且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若單位有違法行為的情況下,可以隨時離職,不需要提前通知,單位應當為辦理離職手續, 包括結算工資、開具離職證明、辦理戶口、社保和檔案的遷轉等。建議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申請勞動仲裁應當在單位注冊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也可以委託律師代為仲裁。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⑦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員工在工作時犯錯誤了要員工負全部責任

勞動法並沒有沒有規定員工在工作時犯錯誤了要員工負全部責任的,勞動者給用人單位版造成損失,這需要權區別對待;

1、勞動者故意造成的損失需要100%全額賠償;比如因為失戀啊、心情不好啊,故意破壞用人單位的產品、設備等;

2、勞動者存在重大過失的,50%左右;明顯可以避免的錯誤,比如因為違章操作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的、喝酒後工作造成損失的,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一半左右的損失;

3、勞動者一般過失或者正常工作不存在主觀故意或重大過失的,造成的經濟損失,無論大小,均不應讓勞動者承擔。比如讓沒有保管義務的銷售員承擔盤點後的貨物損失。用人單位不能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勞動者。

⑧ 工人把東西做錯了,法律上有規定,怎麼承擔了嗎

這種事情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只是單位工廠有自己的獎懲制度。依據工廠相關規定作出懲罰。

⑨ 勞動法規定員工損壞公司物品該如何賠償

是應當要補償的,依據的法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但是不能無緣無故的扣工資的:

⑩ 勞動法中關於工人工作失誤導致產品報廢怎麼賠償

《工資來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自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熱點內容
民商法和經濟法知乎 發布:2025-07-29 22:13:22 瀏覽:814
設計人負百分之60責任相關法律 發布:2025-07-29 22:04:38 瀏覽:785
廣東偉倫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9 21:49:52 瀏覽:124
產科相關法律責任與醫療糾紛課件 發布:2025-07-29 21:39:13 瀏覽:969
法律民法典法律常識 發布:2025-07-29 21:35:29 瀏覽:327
司法改革執行局 發布:2025-07-29 21:34:06 瀏覽:773
民法典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發布:2025-07-29 21:33:26 瀏覽:858
考試國際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29 21:21:18 瀏覽:260
加拿大婚姻法和繼承法 發布:2025-07-29 21:18:57 瀏覽:402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 發布:2025-07-29 21:18:43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