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於春節放假工資的演算法
『壹』 春節放假期間上班工資怎麼算
2021年春節共放假七天,即2月11日—17日。
其中春節的法定節假日為三天,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其他四天為休息日調休。
春節期間上班屬於加班,應支付《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加班費。
法定節假日三天加班,應支付《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其他四天加班如不能安排調休,應支付《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二項規定的「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最多可以得到17天加班費。
『貳』 春節放假工資怎麼算
如果這8天是帶薪休假就不會扣發工資。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3天)除夕到大年初二的三天時間,加班的應當支付百分之三百的工資也就是三倍薪;大年初三到大年初六的四天時間,是調休的休息日,加班的應當支付百分之二百的工資也就是雙倍薪酬。
『叄』 春節放假工資如何計算方法
春節七天假中,初一、初二、初三為春節法定節假日,根據相關法規,用人單位在此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其他的四天為調休放假,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選擇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因此,對於實行標准工時制的勞動者,如果在「春節」等法定節假日加班,加班費應當以不低於日工資基數的3倍支付加班工資,而在法定假日其他休息天加班應當以公休日加班的標准給予雙倍支付工資。
『肆』 正好在春節放假期間,工資怎麼算
過年放假期間,國家標準的工資是在基本工資的基礎上算的,具體如下:
1、按勞動法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的規定,法定的公休日為104天/年,法定節假日為11天,並按下述規定方法計算加班工資:
a.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b.加班工資的計算: 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實際工作時間-8小時)×小時工資×150%
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200%
法定節假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300%
2、依據上述規定,如果春節7天都加班,法定節假日3天(年30、初一、初二),法定公休日4天(初三到初六),則除正常月工資外還必須額外支付的加班工資應為:
法定節假日:月工資收入÷21.75×3×300%
法定公休日:月工資收入÷21.75×4×200%
『伍』 勞動法在過年放假期間工資怎麼算
法定節日加班費為三倍工資,每天的加班費計算方法如下:基礎工資÷21.75×3
『陸』 勞動法對過年放假發放工資是怎樣規定的
除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外,用人單位在節假日安排加班的,應依法按比例計算加班工資。計算勞動者加班費的基數應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月薪作為基準。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勞動法員工放假一個月工資怎麼算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繳納放假,如果是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二條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勞動法放假工資怎麼算?如果單位給的放假工資不符合勞動法的相關標准,勞動者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那麼就可以通過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權益。
『柒』 春節放假工資怎麼算的
初一、初二、初三是三倍工資,其他四天只有兩倍工資
春節這幾天安排勞動者工作,應按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而如果安排加班的話,可以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給補休,則應當按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1)安排勞動者在正常工作日加班加點,應支付不低於勞動者本人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應支付給勞動者正常日工資200%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7)勞動法關於春節放假工資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支付加班費的標準是: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平時晚上的加班費是本人工資的150%,雙休日是200%,國定假日是300%。但這只是國家規定的比例,加班費發放額的關鍵是工資基數。
勞動合同中對工資有約定的,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在具體折算時,勞動者還需要了解相應的規則。
正常情況下,用人單位按月發放的工資中不包括休息日的工資。目前,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數和工作時間分別為20.83天和166.64小時,而全年月平均計薪日和計薪時數分別為21.75天和174小時,職工的日工資和小時工資按計薪時間進行折算。
計算方法為: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21.75天×300%×加班天數,休息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21.75天×200%×加班天數。
參考資料
網路-假期工資
『捌』 春節放假工資怎麼算才正確
春節放假工資計算:
春節是法定假日,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是春節法定假期,這三天是春節法定假期,也是帶薪假期。這三天加班工資按不低於應得報酬的300%計算。初三、初四、初五和初六這四天是調休放假,這四天加班工資按不低於應得報酬200%的計算。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拓展資料
對於實行標准工時制的勞動者,如果在「春節」等法定節假日加班,加班費應當以不低於日工資基數的3倍支付加班工資,而在法定假日其他休息天加班應當以公休日加班的標准給予雙倍支付工資。
計算加班工資時,日工資按平均每月計薪天數21.75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在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時,勞動合同對工資有明確約定的,按不低於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勞動合同對工資沒有明確約定的,按集體合同約定執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收入的70%確定。此外,由於今年除夕並非法定節假日,當天加班不享受加班費。
『玖』 春節放假工資怎麼算才正確
春節是法定假日有三天帶薪假期,初一、初二、初三是春節法定假期。這3天加班工資按不低於應得報酬的300%計算。春節放假一般有七天,則其他的四天是調休放假,這4天加班工資按不低於應得報酬200%的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