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行為
❶ 行政事實行為與行政法律行為的區別
行政事實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在管理中作出的與相對人實體權利義務無關的不產生專法律效果的或只涉屬及相對人程序方面權利義務的行為. 而行政法律行為則是指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所以,兩者的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所規范的內容不同以及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不同.
❷ 行政事實行為的行為理論
行政事實行為是否和民事事實行為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呢?民事事實行為的理論是否適合行政事實行為呢?這要從分析行政事實行為、具體行政行為的關系入手。
行政行為以是否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為標准可以劃分為行政法律行為和行政事實行為。行政法律行為是指行政主體作出的以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為目的行政行為,包括抽象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合同。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法律行為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類型。
因此,只考察具體行政行為和行政事實行為的關系。值得一提的是,國外的行政法理論中提到的行政事實行為,也是和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分)相對應的概念。
具體行政行為在行政作用上,是行政主體使用最廣泛,最能將行政權具體化,而且是數量最多的行政行為。在這里之所以只對行政事實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對比,主要是基於這樣的理由:首先,行政行為是一個大的概念,作為行政機關作出的事實行為理所當然屬於其中的一種。
在中國行政法學界,雖然有一部分人認為行政行為僅僅是指法律行為,而不包括行政事實行為,但是,這種觀點是沒有道理的,也是不符合邏輯的。學者們之所以認為行政行為不包括行政事實行為,原因不外乎有兩個:一是在行政法學研究剛剛起步的階段,行政事實行為的概念還未被中國行政法學者所接受,行政行為的概念就先入為主的被界定為法律行為。
後來,雖然提出了行政事實行為的概念,但由於慣性的作用,加之學者們的懷舊情結,行政行為概念的應有之義並未被廣泛的接受;二是由於對國外行政行為的理論還不是十分的了解,不可避免的進行一些不恰當的對照。作為最早提出行政事實行為概念的德國,行政行為的概念當中不包括行政事實行為。
但是,德國行政行為的概念與中國學者提出的行政行為的概念並非具有相同的含義。在德國行政法理論中,行政行為和中國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涵義相同,因此,德國的行政行為自然不應當包括行政事實行為。而中國具體行政行為的上位概念是行政行為,因此行政事實行為應和具體行政行為同屬於行政行為。
❸ 法律行為能否改變行政行為
一般行政行為作出之後,只可以行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來改變行政行為,當然如果在法律上有更高級的一個規定的話,法律行為是可以改變行政行為的。
❹ 行政法律行為與行政事實行為的區別
行政法律行為簡稱行政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相對稱。是指行使行政權力,產生法律效果以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為。它包含三個要素:①主體要素。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實施的行為;②權力要素。行政行為必須是行使行政權力所作的行為;③法律要素。行政行為必須是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即能形成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行政事實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基於職權實施的不能產生、變更或者消滅行政法律關系的行為。它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行政事實行為表現為一種客觀狀態。行政事實行為一經作出,即表現為一種客觀存在,如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在強制拆除違章建築過程中,將建築內的合法財產損壞,這就是一種行政事實行為,行為的後果是實際存在的,不能恢復到行為前的狀態,這種行為不能象具體行政行為那樣被有權機關撤銷或變更,也不存在生效的問題。
第二,行政事實行為是與行使行政職權有關的行為。行政事實行為是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發生的,與行使行政職權有關,法律規定這種行為的後果由行政機關來承擔。
第三,行政事實行為不能獨立存在。行政事實行為只能依附於其他行政行為而存在,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時實施的事實行為。
第四,行政事實行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益。行政事實行為會對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造成事實上的、實際上的影響,而且影響的發生是由於外力作用的結果。例如行政指導對行政相對方造成的影響是通過行政相對方對行政指導的接受而發生的。
❺ 行政事實行為行政法律行為的區別
行政事實來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在治理中作自出的與相對人實體權利義務無關的不產生法律效果的或只涉及相對人程序方面權利義務的行為.而行政法律行為則是指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有法律意義的行為.所以,兩者的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所規范的內容不同以及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不同.
❻ 有沒有行政法律行為是抽象的。。。。。。
有的!
行政行為以其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版。權
抽象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針對不特定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規范性文件包括行政立法、決定、命令等;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針對特定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的行為。如具體行政處罰決定、行政強制執行等。
❼ 具體行政行為包括哪些
行政行為是指由公共行政實體依據其行政法所賦予的權力,並針對一單獨個別的情況,作出一個對外產生積極或消極法律效果的決定或命令。行政行為原則上自告知之時起發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規定時自規定之時起生效;受領之時生效和即時生效的規則,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為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的發生時間,一般為告知之時,這是各國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
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行為的特徵是: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❽ 具體行政行為和行政執法行為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
(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行為的特徵是: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 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行政執法有廣義的行政執法和狹義的行政執法之分。
廣義的行政執法,是指所有的行政執法主體在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動中遵守和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行政管理的活動,它可以發生在抽象和具體的行政行為之中。
狹義的行政執法,是指法律、法規、規章所規定的行政執法主體,把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適用於具體對象或案件的活動,它一般只能發生在具體的行政行為中。 這兩種行為的劃分標準是不一樣的。行政執法是行政管理行為中的重要方面,具體行政行為是相對於抽象行政行為而言的。
❾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為還是法律事件為什麼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為。
1、法律行為與法律事件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是法律關系主回體以意思表示的方式作出答的行為,即是否代表了主體的意志。法律行為是主體有意識的行為,而法律事件只是客觀上發生的能影響法律關系的狀態的客觀事件,不具有主體的主觀意識性。
2、行政命令如果相對於民事法律關系來說,可以認定為一個法律事件。因為行政命令對於民事主體來說是一個不帶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的公共行為,所以可以認定為法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