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教學大綱

刑事訴訟法教學大綱

發布時間: 2022-03-21 02:07:43

① 哪裡有憲法,法理學,法制史,刑法,刑事訴訟法的電子書下載阿,最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大出版的教材

電子書籍不太好找,給你三部法規的連接,直接列印就成冊了.法理學課程是北大法學院的,不僅有教學大綱,還有習題.如果你給我你的郵箱地址,我可以發給你一份兩百多頁的關於法制史的DOC文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四部憲法(附英文):
http://www.ahga.gov.cn/government/fagui/gjfg.htm

刑法:
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qing/2001-12/03/content_171467.htm

刑事訴訟法:
http://www.chinaweblaw.com/law_search/content.aspx?pageid=321&tb=r

北大法學院法理學課程:
http://www.law.pku.e.cn/course/flx/?img=3&file=9_1&k=true

司法考試教材用哪個好復習司考用什麼最好

三大本。萬國,眾合都可以啊。想聽視頻啊,音頻啊,也可以下載個「司考易」用用。整合了很多資料和課程,挺不錯的

③ 求《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案

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旨在對學生進行有關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牛了解和掌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基本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僅做到自覺守法、依法辦事,而且還能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成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公民。
二、課程教學總體目標
1.教育學生了解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中與學生關系密切的有關基礎知識,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導學生提高對有關法律問題的理解能力,對是與非的分析判斷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維護權益、依法問違法行為作斗爭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增強適應依法治國所必需的法律意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三、教學內容及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
法律基礎知識課介紹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法律基礎知識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懂得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熱情。
(一)憲法 。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憲法的特徵,了解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了解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努力做到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和政權組織形式;人權的涵義;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
2.識記:我國憲法關於治國方略的規定;我國的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
3.理解: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國家保障我國公民的基本人權.
運用
1.舉例說明:列舉實例表明我國公民基本權利的廣泛性。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分析判斷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憲政原則。
教學內容
1.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
(1)規定國家根本制度與基本國策
(2)規定和保障墓本人權
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
我國憲法對公民權利的保障。
(3)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行使國家權力的國家機構體系。
國家機關的相互關系。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
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二)行政法
教學日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行政機關的構成及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基本方式;明確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掌握行政處罰的有關知識,提高遵守行政法規、依法監督行政的自覺性。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行政主體的范圍,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墓本方式;行政許可的涵義;行政處罰的基本程序;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
2.識記:行政處罰的設定權;行政違法的特徵。
3.理解: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
運用
1.舉例說明:通過實例區分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分析判斷行政機關的行為是否合法.
教學內容
1.行政機關是國家實施行政管理的機關
(1)行政與行政法
(2)我國的行政機關體系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關系及其要素
行政法律關系;行政管理關系和行政監督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的要素:主體、客體、內容。
2.行政機關管理國家的基本方式
(1)通過抽象行政行為規范和調整社會事務
抽象行政行為的插義。
抽象行政行為的形式。
(2)通過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維護行政管理秩序
具體行政行為的特徵。
具體行政行為的種類。
(3)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行政許可的涵義和種類。
行政處罰的種類、設定權、處罰程序。
3.制裁行政違法,維護社會秩序
(1)行政地違法及其特徵
行政違法的涵義。
行政違法的特徵。
(2).行政違法的制裁
行政違法制裁的涵義。
行政法律責任
(三1民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內容,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明確民事主體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權利;自覺依法進行民事活動,提高保護自身民事合法權益的能力.
教學要求
認識
1.了解:民法調整的對象;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2.識記:法人應當具備的條件;民事權利的主要內容;合同的訂立程序;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的條件。
3.理解:我國民法的摹本原則;民事行為能力分類的意義;合同擔保的形式和作用.
運用
1.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違反平等原則的現象;結合生活實際,指出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權利的行為主要有哪些,怎樣運用民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合同擔保的運用。
2.分析判斷:根據實例,區分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方式。
3.實踐體驗: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模擬合同簽訂;收集有關資料,結合個人學習體會,說明公民合法財產受到侵犯如何尋求民事司法救濟。
教學內容
1.民法的墓本原則
(1)民法的涵義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2)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平等原則
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
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權益的原則。
遵守法律和國家政策原則。
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2.民事主體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涵義,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監護。
(2)法人
法人應具備的條件。
法人的分類。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權利
(1)民事權利的主要內容
物權及其種類。
債權及其種類;合同的訂立、履行、擔保。
知識產權及其種類。
人身權及其種類。
(2)取得民事權利的途徑
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
4.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種類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侵權的民事責任。
(2)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和方式
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責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過錯,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四)經濟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的企業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以及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明確企業設立的條件、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勞動合同的內容和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依法從事經濟活動。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企業的分類;產品質量的監督方式;稅收的種類;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程序;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
2.識記:企業設立的條件;構成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條件;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的基本內容。
3.理解: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承扒法律責任;依法納稅的重要意義;訂立勞動合同的重要性;違反勞動法應承擔法律責任。
運用
1.舉例說明:企業與其他法人的主要區別;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和征稅對象;發生勞動爭議的解決途徑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斷:結合有關資料或者個人生活經歷,分析產品質量對人們生產、學習、生活的重要性;在什麼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列舉事例,說明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人實行特殊勞動保護的重要意義。
3.實踐體驗:根據個人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模擬一份個人與用人單位訂立的勞動合同。
教學內容
1.規范市場主體 依法設立企業
(1)企業設立的條件
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
設立企業的必備條件。
設立企業的禁止條件。
(2)企業的法律責任
企業法律責任的主體。
企業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
2.加強質量監督 保證產品質量
(1)產品質量法概說
產品質量法的制定。
產品質量法的基本原則。
(2)產品質量的監督
監督主體。
監督形式。
(3)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生產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4)違反產品質量法的法律責任
構成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條件。
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范圍。
3.加強稅務管理 自覺依法納稅
(1)稅收與稅法
稅收的種類。、稅收法律關系。
(2)稅收徵收法
流轉稅法。
所得稅法。
(3)稅收徵收管理法
稅務管理。
稅款徵收。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
4.履行勞動合同 強化社會保障
(1)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勞動法的制定。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2)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勞動者的基本義務。
(3)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的訂立。
勞動合同的內容。
(4)勞動爭議的解決
協商解決;申請調解;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5)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社會保障的內容。
社會保障的立法。
(五)刑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犯罪的特徵和構成要件,明確罪與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罰在打擊犯罪中的作用;認識幾種常見犯罪的危害發生性,提高同犯罪作斗爭的自覺性。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分類;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構成條件;常見的幾種犯罪。
2.識記:犯罪的特徵;刑罰的種類;刑事責任年齡。
3.理解:犯罪的構成要件;區分罪與非罪的原則界限;刑事責任能力。
運用
1.舉例說明:聯系具體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觸犯的罪名。
2.實踐體驗:收集案例,體會打擊經濟犯罪的意義。
教學內容
1.犯罪
(1)犯罪的構成要件
犯罪及其特徵。
犯罪的構成要件。
區分罪與非罪的原則界限。
(2)犯罪的分類
根據犯罪客體不同進行分類。
根據犯罪主體不同進行分類。
根據犯罪主觀方面不同進行分類。
2.刑罰
(1)刑罰的種類
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3.與犯罪行為作斗爭
(1)打擊與職務有關的犯罪
(2)打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犯罪
(六)專業法規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專業法規的主要內容;樹立忠於職守、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提高依法從事職業活動的能力。
(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由各校根據相關行業特點自行確定。)
(七)訴訟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訴訟途徑的種類及其各自的管轄范圍,知道非訴訟途徑的特徵及法律服務機構的種類;掌握幾種主要非訴訟途徑的運行過程;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教學要求
認知
1.了解:訴訟的種類;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行政沂訟的受案范圍。
2.識記:非訴訟途徑的種類;法律服務的機構。
運用
1.舉例說明:結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體糾紛,選擇恰當的解決途徑。
2.分析判斷:結合訴訟案例材料,分析判斷應適用的訴訟程序及確定應管轄的具體機關。
3.實踐體驗:通過開展模擬法庭、旁聽審判、實地參觀等活動,體驗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教學內容
1.訴訟途徑
(1)訴訟的種類
(2)受案范圍和管轄
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
(3)審判程序和舉證責任
2.非訴訟途徑,
(1)非訴訟途徑概說
非訴訟途徑的涵義。
非訴訟途徑的特徵。
(2)非訴訟途徑的種類
投訴、調解、裁決、仲裁、復議、申訴。
3.法律幫助
(1)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的涵義。
法律服務的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條件、法律援助的機構、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學原則和方式方法
1.教學原則
(1)方向性原則。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方向。教學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與解釋問題,確保理論觀點的正確性。
(2)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向學生普及法律基礎知識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務,應當努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我國憲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同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法制觀念教育,讓學生在學法的基礎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法制觀念,做到自覺遵紀守法。
(3)學科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與其他德育課程相比,法律基礎知識足由多門法學分支組成的專業性很強的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在教學內容上不能過分強調學科的專業性、完整性、系統性,而應強調和體現它作為德育課的綜合性。要從德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教學要求,把學科性和綜合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與公民日常活動的聯系非常緊密。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同時,應注意教育和指導學生用法,做到學以致用。
要多選用典型事例和案例進行教學,適度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旁聽審判、模擬法庭、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等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地學習,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維權、依法問違法犯罪作斗爭等實踐能力。
2.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選擇。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及思想狀況的差異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綜合採用學生主體參與的啟發式、直觀式、討論式及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特別要注意採用以例說法的方法,有條件的應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
(3)教學方法的評價。評價教學方法要以實現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鼓勵有所創新並取得實效的教學方法。
3.活動建議
配合教學內容,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或社會實踐活動時間,有計劃地舉辦各種法制講座,組織學生開展旁聽審判、模擬法庭、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並通過安排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及總結等形式考核成績。
4.教學用具
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及教學參考提供的資料開展教學活動,並恰當使用電影、幻燈、照片、錄音、錄像及計算機教學軟體和校園網等進行輔助教學。

5.課時計劃及分配建議
┌———┬—————————┬———┐
│序 號│ 課 程 內 容│學 時│
├———┼—————————┼———┤
│ │法律基礎知識課介紹│ 2 │
├———┼—————————┼———┤
│ (一)│憲法 │ 2 │
├———┼—————————┼———┤
│ (二)│行政法 │ 3 │
├———┼—————————┼———┤
│ (三)│民法 │ 6 │
├———┼—————————┼———┤
│ (四)│經濟法5 │ │
├———┼—————————┼———┤
│ (五)│刑法 │ 5 │
├———┼—————————┼———┤
│ (六)│專業法 │ 3 │
├———┼—————————┼———┤
│ (七)│訴訟法 │ 6 │
├———┴—————————┼———┤
│ 復習考試 │ 2 │
├—————————————┼———┤
│ 機動 │ 2 │
├—————————————┼———┤
│ 合 計 │ 36│
└—————————————┴———┘
法律基礎知識一般每周2學時,總時數為36課時,其叫J教學時間32學時,復習考試2學時,機動2學時。
五、教材編寫和選用
1.教材的編寫、審查和選用
法律基礎知識課教材,由教育部統—組織編寫,在部分職業學校試用後由教育部組織審定。
各中等職業學校應選用國家審定通過的教材。未經批准,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組織編寫和推薦教材
2.教材的范圍
教材包括:課本、教學參考書、教學掛圖、音像教材、多媒體教學軟體、多媒體教學資料。
3.課本的規格
課本作為實施教學大綱的基本工具,必須按照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標,反映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課本作為教與學的基本工具,應該圖文並茂,既有正文也有輔文、事例,應採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敘述方式,提供新穎活潑的版式設計,文中穿插思考題、判斷題,力求有利於教師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便於學生學習理解。
六、學習評價與考核
1.評價目的
學習評價是通過確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水平、行為轉變的情況,以考查教學效果,為調節和控制教學過程提供決策依據。
2.評價原則
學習評價應遵循知識、能力和覺悟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評價的范圍應包括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識記、理解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評價途徑
評價應採用書畫測評考試與日常觀察相結合的途徑進行。具體方式包括筆試、口試、具體案例分析、法律文書撰寫和實踐活動考查等。
4.評價標准
學習評價標准分為認知水平評價和運用能力評價。
認知水平評價分為「了解」、「識記」和「理解」三個層次,「了解」指知道有關知識和原理;「識記」指對有關的知識和原理能正確認識和表述;「理解」指在識記的基礎上,對有關知識和原理能較全面、深入地把握。
運用能力分為「舉列說明」、「分析判斷」和「實踐體驗」三個層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恰當地舉出事例說明所學的知識和原理,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原理分析、解決所接觸到的實際問題。

④ 跪求2013年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參考書目

附1: 201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030106訴訟法學
01刑事訴訟法
02民事訴訟法
03刑事偵查學(5名)
04法律邏輯學(5名)
70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606訴訟法學④802法學綜合 606訴訟法學包括①刑事訴訟法②民事訴訟法③刑事偵查學。
報考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法律邏輯學方向的考生均選考①刑事訴訟法②民事訴訟法
報考刑事偵查學方向的考生選考①刑事訴訟法③刑事偵查學。

附2: 201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030106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研究資料匯編》(第一輯2000—2005年)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訴訟法案例與圖表》葉青主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訴訟證據法學:指引、案例與文獻》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偵查學》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偵查學原理》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802法學綜合我校提供法學綜合課考試大綱。
法理學部分:《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法律史部分:《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半社2003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節,第七章第二、三、四節,第十三章第一、二、三節;《外國法制史》(第四版)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憲法學部分:《憲法學》童之偉 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四章。
刑法學部分:《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五章第一節,第七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八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九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十章第二節、第四節,第十一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十二章第二節、第五節,第十三章第二節,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十七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六節,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第四節,第二十五章第二節,第二十八章第二節、第三節。
民法學部分:鄭雲瑞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二章第一節、第四章第二節、第五章第二節、第六章第二節、第五節、第七章第三節、第十章第三節、第五節、第七節、第十一章第二節、第四節、第十二章第二節。
訴訟法學部分:《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經濟法學部分:《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節,第九章第一、二、四節,第十四章第一、二節,第十六章第一、二、三節。
▲專業學位聯考科目考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關機構組織編制(2011年版)。

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 法學綜合答題指導與出題規律
一、答題方法

1、概念題的作答
1]概念題的出題目的在於考查你對一個概念的理解程度,表達一個概念,在邏輯上應該說明其內涵與外延。
2]內涵的表達由兩個部分構成,即定義與特點。定義即簡要闡述此概念基本涵義,特點便是從內涵的角度對此概念進行界定。
3]外延的表達是由所描述的概念的種類形成,即一個概念所包括的范圍在類型上的說明。
4]但是一個概念要做到如此多的解釋,需要大量時間,也需要大量版面,在研究生考試中全部進行全面解釋顯然是不合適的,那麼華政法學綜合的概念題作答如何對其進行取捨呢?
A如果一個概念定義、特點、種類加在一起占時占版都不多,那麼可以全部寫入。
B如果不行,那麼,首選的是定義加特點。
C如果書本上沒有關於該概念特點的歸納,或是你不記得了,那麼寫概念的主要分類,需要注意的是種類可能在教材中有多個分類,那麼選擇最重要的一種分類作答。
5]答概念題時,也須對答案進行分點寫,如:(1)定義;(2)特點;(3)主要種類。
2、簡答題的作答
1]簡答題主要是為考查識記知識,所以原則上答出教材所述即可。
2]答題方法:首先針對題目中的重要名詞做出解釋,然後再列小點答出知識點,並對各個知識點做出簡單解釋,例如06年題「簡述稅法的構成要素」,答法是:(1)解釋什麼是稅法構成要求(2)然後分點列出稅法的各個構成要求並做簡單解釋。
3、辨析題的作答
辨析題主要是判斷觀點的正誤並做解釋,但是也偶爾直接要求辨析兩個名詞的題。
1]直接判決正誤,當然如果是部分正確部分錯誤的觀點要指明哪裡正確哪裡錯誤;
2]辨析:在辨析過程中,一般步驟是首先指出一個題目所弄錯的知識點並對該知識點進行闡述,然後針對題目的情況進行辨析分析觀點的錯誤,最後總結出答案指明題目中情形的真實性質。如08年題:要約人甲向受約人乙發出要約,他想把一套房子送於乙。有的觀點認為這是一種無償民事法律行為,你的觀點是什麼,請說明理由。其答法就是:答:1]錯;2]此觀點弄錯了知識點為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的涵義與關系,闡明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涵義;3]題目混淆了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的關系,闡明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的關系;4]具體辨析題目中的情形,分析其觀點錯誤;5]總結該行為的真實涵義。
4、論述題的作答
由於綜合課不同於專業課,其論述題也限於教材,並非開放式的題目,所以綜合課論述題的作答方法本質上是簡答題的擴大化,即按照簡答題的方法作答,但是在答題時要注意在每個項目點下要附加一點豐富的解釋或是闡述,以體現其論述性。

二、超綱題問題
考生還有很大疑問的是超綱題。確實,這是困擾廣大考生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超綱題本身超出了指定教材的范圍,對考生的作答構成了障礙,因此,為了解決這種障礙,急需解答兩點:
1、復習范圍問題
很多考生問是不是因為超綱題而需要超出指定教材范圍去復習?本文認為這是一種沒有必要的想法,也是不利的想法,原因在於:
1]指定教材之外的范圍太多,你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看,而超綱題又極少,更是得不償失;
2]超綱題可能是相對來說並不陌生的概念或是簡答,即使不用去復習指定教材范圍之外的內容也可能有印象,能作出一部分答案,而這就夠了;
3]認真仔細復習范圍內的內容,拿到這些分數才是成功王道;
2、超綱題作答方式
由於大部分考生對超綱題不熟悉,所以存在作答障礙,那到底怎麼應對呢?
1]應有一種心態,即超綱題是大家都沒有復習到的,答不好是正常的;
2]作答時,把你知道的關於這方面的知識答上,充實即可,並不需要追求全面;
3]一定不能因為不知道答而空白題目,即使不明白題目答案,也要工整的作答,把自己知道的相關知識點寫上去。

三、各學科出題分布
綜合課由各學科章節綜合而成,各學科出題分布一般如下:
法理學:概念題一個,論述題一個;
憲法學:概念題一個,簡答題一個;
法制史:包括中法與外法,概念一個,簡答一個;
民法學:概念一個,簡答一個,辨析一個;
刑法學:概念一個,論述一個;
訴訟法學:包括民訴和刑訴,概念一個,簡答一個,辨析一個;
經濟法學:概念一個,簡答一個,辨析一個;
總結出題分布,目的是為了有針對性的復習,即可能下一年的出題類型同於此,所以在綜合課復習過程中,對每門課按照此進行有目的的題目預測。

四、出題規律的把握
1、概念題:
法理學的概念題大小皆有,大的概念如法律監督、法律推理等,小的概念如法律的預測作用、義務性規范,所以法理學的概念重在全面復習。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大概念的可考性都比較強,所以要全面關注,比如法系,民法法系,法律關系等,小概念就關注具有可考性的概念即可,比如行為模式,改正正義,行為能力,權利能力等。
法史概念中,中法史的概念較多,涉及到各個方面,如法律名稱、刑罰名稱、制度名稱等。外法史概念較少,但是09年也考了,並且比較偏僻,是《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可見也要注意總結外法史的概念,特別是法律名稱。中法史的概念很明顯的側重於重點概念,如八議、凌遲刑、貞觀律等。外法史概念則較細較偏。
憲法的概念題所出之概念都是比較重要的,也是大小皆有,大如憲政,小如自治條例,結社自由等。這些概念在課本當中本身都比較重要,所以,憲法關注其重要概念。
民法、經濟法、訴訟法、刑法概念題出法也和上面差不多。
2、簡答題:
簡答題一般都是書本明確的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法理,憲法,訴訟法等比較細。
3、辨析題:
辨析題比較難,出在民法,經濟法,訴訟法上,這些課程的特點是辨析題和法條聯系相當緊密,同學們容易出錯,因此要特別注意記清楚。
4、論述題:
論述出在法理學和刑法學,從所出過的論述題可以看出,綜合課的論述和專業課的論述明顯不同,綜合課論述就是簡答題的擴大化,一般來說是一個書本上比較完整的重要的大的知識點。

五、閱卷特點
華政的閱卷其實並不嚴格,一般來說:
1]只要你答對要點,闡述清楚,即可得全分;
2]雖然未能全部答對要點,但能答對部分,並且答案思路清晰,也可得高分;
3]即使你對題目答案並不明確,但是能寫出相關知識,並做出闡述,也能得部分分數。

由此可見,對於華政考試的作答,並非一定要面面俱到,所以考生在碰到較難題目時,沒有必要緊張,只需要答出自己所知的,並且邏輯清楚,分析分明,字跡工整,分數自然不低。

⑤ 衛躍寧的代表性著作

《刑事訴訟法學》
《法庭勝訴之策》
《刑事訴訟法專論》
《刑事程序法學》
《刑事訴訟法案例教材》
《刑事訴訟法學教學大綱》
《聯合國刑事司法准則與中國刑事法制》,參撰、參編
《聯合國人權公約在中國的批准與適用》,參撰、參編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人權法》,翻譯
《法庭勝訴之策》,翻譯
《美國刑事訴訟法》,翻譯

⑥ 刑事訴訟法——試述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與方式,提起的理由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
即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採用抗訴的方式,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採用重新審理決定、提審決定和再審指令的方式。

審判監督程序中的「抗訴」,是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在發現確有錯誤時,向同級人民法院提起予以審判該案的訴訟活動。它是人民檢察檢察院行使法律監督權的一種形式。原刑事訴訟法就最高人民檢察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向誰提出抗訴的案件由誰受理互相扯皮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新刑事訴訟法為充分發揮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對於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審判監督作用,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按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即哪一級檢察院抗訴、哪一級法院受理。為了保證人民檢察院有效地行使抗訴權,使抗訴及時得到審理,新刑事訴訟法還在第205條中增加規定:「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這表明,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檢察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抗訴,必須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不能未經審理就直接發回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中對於原判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不發回下級人民法院而自行作出判決;對於原判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應當直接作出判決,不應發回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新刑事訴訟法的有關修改和增加條款,解決了原來法律規定不明確的問題,為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和人民法院受理這類抗訴案件提供了可操作性法律依據,確保了人民檢察院對已生效判決、裁定的法律監督權的實現和按審判監督程序進行抗訴的方式的順利行使。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與按照第二審提起抗訴這兩種方式,都是行使法律監督的職權,但兩者在提起主體、抗訴對象和受理機關等方面還是有許多區別的。第一,抗訴的主體不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的主體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與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人民檢察院無權抗訴,如果發現同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它只能向上級人民檢察院反映意見;按照第二審程序提起抗訴的主體是與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人民檢察院,其抗訴後要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第二,抗訴的對象不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抗訴的對象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按照第二審程序提起抗訴的對象是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第三,受理的法律不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由與抗訴人民檢察院同級的人民法院受理;按照第二審提起的抗訴,由抗訴檢察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受理。弄清這兩種抗訴的聯系與區別,有助於更好地理解人民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方式。

採用重新審理決定、提審決定和指令再審則是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三種方式。具體來說:

1.重新審理決定,又稱再審決定,是指各級人民法院對本院已經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經本院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由本案對該案件進行重新審理的決定。它是各級人民法院對本院已經生效裁判案件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所採取的方式。

2.提審決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和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依法作出的將該案提上來由自己進行重新的決定。它是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上級人民法院針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案件,向本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

3.再審指令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依法作出的要求原審法院依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的指示或命令。它是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法院已經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案件,實行審判監督的一種方式。

決定提審和指令再審都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生效裁判有錯誤的案件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究竟在何種情況下「決定提審」,何種情況下「指令再審」,法律無此明文規定。我們認為,為減少上級法院的工作量,一般情況下應指令原審法院事實不清楚、證據不足的案件更應「指令再審」;如果案件屬於重大、復雜、疑難的刑事案件,糾正起來難度大,致使原審法院不能糾正或者因其他原因不便糾正的案件,上級法院才可以「決定提審」。

無論是採用審判決定、提審決定還是再審指令的方式提起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的法院都要製作再審裁定書或重新審判裁定書。再審裁定書的作出,意味著審判監督程序中重新審判的真正開始。

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理由:
提起生效判決再審的理由與上訴理由不同的是‌,‌各國的法律均規定對生效判決再審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理由方被接受‌,‌這是由對生效判決再審的慎重性、嚴肅性決定的‌法。商‌為保障生效判決再審機制順利運行‌,‌各國對生效判決再審的理由均作了嚴格的限制‌,‌明確規定了作為生效判決再審理由的情況‌法。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05條對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理由作了原則性規定‌,‌即只有對各種再審材料進行認真審查後‌,‌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上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才能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法。商‌在司法實踐中‌,‌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主要指以下幾種情況:
(一)在認定事實上確有錯誤
在認定事實上確有錯誤‌,‌主要是指原判決、裁定認定的案件主要事實或重大情節‌,‌包括定罪和量刑的事實或重大情節不清‌,‌或者與客觀實際不符;案內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不足以證明主要犯罪事實或重大情節‌,‌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發現新的事實或證據‌,‌足以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法。

(二)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
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包括適用實體法上的錯誤和適用程序法上的錯誤‌法。商‌適用實體法上的錯誤‌,‌主要是指應當適用法律條款沒有適用或不正確適用‌,‌不應當適用的法律條款卻適用了‌,‌從而導致定性上的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一罪與數罪相混淆‌,‌或者量刑上的輕罪重判或者重罪輕判的錯誤‌法。商‌同時‌,‌由於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是保證實體法正確實施的必要條件‌,‌因此‌,‌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如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貪污受賄、徇私枉法等‌,‌從而導致判決、裁定發生錯誤情形‌,‌也屬於原判決、裁定在適用法律方面確有錯誤的一種表現形式‌法。

不知道回答是否滿意~

⑦ 法學專業的學習內容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法學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司法、國際經濟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相近專業:法學 監獄學 知識產權

這是我從網上找的,你要不要就另當別論了。

⑧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使用的教材是哪個版本

《刑法學》 第二版

作者:曲新久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定價:49元
折扣:9折
欲購買此書的學員,可以通過銀行匯款。需郵寄服務的學員需另加郵費:平郵10元,快遞20元。
介紹:
本書系中國政法大學精品系列教材之一,全部由中國政法大學知名教授執筆,因此可保證教材的正確性和權威性。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努力做到了基礎性與新穎性並重、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傳統性與創新性相協調。在立足我國傳統刑法學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借鑒了大陸法學和英美法學理論的合理成分,並在相關部分插入有關案例,真正做到了中西兼顧,理論與實踐相互交融,可滿足法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我國刑法學之需要。

《民法學》

主編:江平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定價:49元
折扣:9折
欲購買此書的學員,可以通過銀行匯款。需郵寄服務的學員需另加郵費:平郵10元,快遞20元。

簡介:
本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的出版,凝結了我社二十年法學教材出版經驗和眾多知名學者的理論成果。在江平、張晉藩、陳光中、應松年等法學界泰斗級教授的鼎力支持下,在許多中青年法學家的積極參與下,我們相信,本套教材一定會給讀者帶來驚喜。我們的出版思路是堅持教材內容必須與教學大綱緊密結合的原則。各學科以教育部規定的教學大綱為藍本,緊貼課堂教學實際,力求達到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並體現最新的學術動向和研究成果。在形式的設置上,堅持形式服務於內容、教材服務於學生的理念。採取靈活多樣的體例形式,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通過學習目的與要求、思考題、資料鏈接、案例精選等多種形式闡釋教材內容,爭取使教材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優化,便於在校生掌握理論知識。概括而言,本套教材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多年來對法學教材深入研究與探索的集中體現。

《刑事訴訟法》(第三版)

作者:陳光中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三版)
定價:40元
折扣:9折
欲購買此書的學員,可以通過銀行匯款。需郵寄服務的學員需另加郵費:平郵10元,快遞20元。
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一項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教育部法學學科「九五」規劃教材,同時也是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本教材的基本內容有:刑事訴訟法的概念、歷史發展、任務、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專門機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證據制度、強制措施以及刑事訴訟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程序。本教材主要有如下特點:1、以現行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為根據,系統地敘述了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闡述了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同時又密切聯系法律實踐;3、立足中國刑事訴訟法制,借鑒外國立法、司法實踐經驗,並注意與聯合國人權公約中的刑事司法准則相協調;4、篇幅適度,文字深入淺出。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法學專業的教科書,也可供其他專業選用和社會讀者閱讀。

《民事訴訟法學》

主編:宋朝武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定價:48元
折扣:9折
欲購買此書的學員,可以通過銀行匯款。需郵寄服務的學員需另加郵費:平郵10元,快遞20元。

簡介:
《民事訴訟法學》由緒論、總論、民事訴訟通常審理程序、民事訴訟特殊審理程序、民事執行程序、涉港澳台民事訴訟程序與區際民事司法協助、涉外民事訴訟程序七篇構成。該書以簡潔明快、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了我國民事訴訟的理論和制度.該書內容體現了民事訴訟法規范最新的變化與發展,反映了當前民事訴訟法學理論研究的前沿動態,具有前沿性、啟發性。

《憲法學》

主編:焦洪昌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三版)
定價:30元
折扣:9折
欲購買此書的學員,可以通過銀行匯款。需郵寄服務的學員需另加郵費:平郵10元,快遞20元。
簡介:
本書是一本全面介紹憲法學的教科書,內容以中國憲法為主。本書在結構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即理論篇,主要闡釋憲法的概念、分類、淵源、制定、修改、解釋、監督實施和歷史發展規律等;制度篇,主要研究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選舉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特別行政區制度等;權利篇,主要探討權利的概念、種類、保障、限制以及我國具體的權利義務規范等;機構篇,主要介紹我國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國家機關的性質、地位、組成、任期、職權、活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等。作為教科書,本書力求知識准確、概念明確、理論正確,吸納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本真的憲政實踐,為深入學習研究憲法打好堅實的基礎。

《法理學導論》

主編:舒國瀅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6月版
定價:20元
折扣:9折
欲購買此書的學員,可以通過銀行匯款。需郵寄服務的學員需另加郵費:平郵10元,快遞20元。

簡介:
作為法學的入門教材,本書重在為法科學生提供入門的法學知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法學專業課程打下基礎,重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學意識,訓練學生的法律思維方式和能力。參照執行教育部《法理學教學指導綱要》的要求,吸納融合其知識點。參考歷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有關法理學部分的內容。以法理學界達成的基本共識為基礎,適當體現本科法學教學的特色

⑨ 《刑事訴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刑事訴訟法》來是國家制定自和認可的有關刑事訴訟程序的法律規范,是司法機關和刑事訴訟參與人進行刑事訴訟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它關繫到對犯罪的公正、文明懲治和公民合法權益的切實保護。在現代文明的法治國家,刑事訴訟法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是以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司法實踐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是現代法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學科,是各類法學專業學生學習的必修課程。本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學習,要掌握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全面和准確了解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的基本內容,初步學會偵查工作、起訴工作、辯護工作和審判工作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今後從事刑事司法工作奠定基礎。

⑩ 刑法殺人問題

繼母總是家暴孩子,失手將妹妹殺死,屬於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公安機關立案後,通過偵查、調查取證,會正確認定案件的。
涉嫌故意傷害罪,應當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熱點內容
開展端正執法司法理念大討論 發布:2025-07-29 10:54:52 瀏覽:201
審判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9 10:52:06 瀏覽:834
2015司法考試民事訴訟法卷四 發布:2025-07-29 10:46:24 瀏覽:679
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29 10:30:41 瀏覽:979
棗庄市薛城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29 10:30:39 瀏覽:343
思想道德治理 發布:2025-07-29 10:30:08 瀏覽:676
婚姻法大學論文 發布:2025-07-29 10:24:52 瀏覽:630
村民理事會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9 10:23:40 瀏覽:6
商法營利性的體現 發布:2025-07-29 10:23:37 瀏覽:631
天津律師劉銘 發布:2025-07-29 10:22:12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