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有關工作服
1. 新勞動法中有沒有關於工作服收費問題的規定
如果用人單位強制勞動者用工資購買工作服,那麼用人單位的做法違反勞動法及內相關規章。這容屬於用人單位單方對於勞動合同中關於工資支付約定的變更。按照勞動規章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無故剋扣勞動者的工資。用人單位扣工資用於購買工作服,是違法的。
2. 勞動法是否規定員工必需穿工作服上崗
法律沒有規定必須穿工作服上班。但單位有規定或者有勞動保護需要的,應當穿著。
3. 勞動法對工服 使用的規定
公司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費用。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版者,不得扣押勞權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上述說明,用人單位在招用勞動者的時候不得以任何形式和任何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在此范圍內也包括工作服的押金,保證金,都不能向勞動者收取。
4. 勞動法中有沒有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服要扣錢
勞動法規定公司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費用。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上述說明,用人單位在招用勞動者的時候不得以任何形式和任何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在此范圍內也包括工作服的押金,保證金,都不能向勞動者收取。
1、工裝的費用應該由用人單位承擔;
2、用人單位不得以勞動者工作時間短等原因剋扣勞動者工資用以承擔服裝費等;
3、如果用人單位剋扣了你工資,可以去勞動監察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
(4)勞動法有關工作服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
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一條在試用期中,除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
5. 勞動法關於工作服的規定
勞動法之規定要配套安全防護措施,工具,提供勞動保護。沒有工作服的具體規定的。
6. 勞動法 工作服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有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
7. 新勞動法中關於工作服收費問題的規定
勞動法沒有這個規定工作服可以收費 而是規定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8. 勞動合同法關於工作服扣款的規定是第幾條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自2008年1月15日廢止,之後獎懲辦法是企業用工自主權的體現,應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訂。
2008年1月1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明確規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自2008年1月15日廢止。理由是被《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取代。
該條例的廢止,對用人單位的人事管理帶來一定的影響,使用人單位的管理權空間有所縮小。在處理程序上,《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均無具體規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尚有部分規定,廢止後,對職工亦有部分影響。
企業在管理理念與方式上應作相應調整。
員工在企業需要遵守企業相應規章制度並完成規定的崗位職責。若員工違反相應規章制度或沒有完成相應崗位職責,企業可依據內部規章制度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因此,隨著該條例廢止,企業應當杜絕過去依靠行政手段、領導意志對員工進行管理的現象。
獎懲辦法是企業用工自主權的體現,應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訂。但部分企業一直以《企業職工獎懲條例》來管理員工,沒有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內部獎懲辦法。該條例廢止,國家規定的處罰方式與情形就失去了法律支持。
該條例雖然只適用於國有或集體企業,但很多其他性質的企業也深受影響。該條例的廢止,使得對員工的開除、除名、辭退、罰款的規定失去了法律依據。
在日常管理上,很多企業內部規章制度都有對員工進行罰款的規定。該條例的廢止,使得對員工罰款的處理完全喪失了法律依據,即企業無權對員工進行罰款。因此企業對員工最大的處罰權就是解除其勞動合同,無權再對員工進行行政上的處罰。
9. 勞動法中有關工作服的規定
1、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2、向員工收取財物,違法了勞動合同法,應該返還收取的財物和費用。
3、所以工作服的費用不應該扣除,應該歸還給勞動者。
4、企業若不歸還,可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申述。
(9)勞動法有關工作服擴展閱讀
(1)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源於用人單位享有的生產指揮權,既然用人單位享有生產指揮權,所有用人單位有權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勞動者遵守。
(2)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勞動定額的權利。用人單位幫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後,就獲得了一定范圍勞動者的勞動使用權,並有權根據實際情況給勞動者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對於用人單位規定的合理的勞動定額,在沒有出現特殊情況時,勞動者應當予以完成。
(3)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並根據勞動者勞動技能的考核結果安排其適合的工作崗位和獎金薪酬。
(4)制定勞動安全操作規程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利根據勞動法上勞動安全衛生標准,制定本單位的勞動保護制度,要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5)制定合法作息時間的權利。用人單位享有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和對員工工作時間的要求,合法安排勞動者作息時間的權利。
(6)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準的權利。為了保證勞動得以正常有序進行,用人單位有權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勞動紀律是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這是組織社會勞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職業道德是勞動者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的行為准則,也是勞動者的職業要求。當然,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必須符合法律規范。
(7)其他權利。包括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平等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等。
參考資料
網路-勞動合同法
10. 勞動法中關於制服收費問題,急
勞動法中沒有關於制服收費問題的規定。
但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用人版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權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即:用人單位在招用勞動者的時候不得以任何形式和任何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在此范圍內也包括工作服的押金,保證金,都不能向勞動者收取。
但是由於制服屬勞動保護一項,至於工作期間是否收費就要看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的約定。但是如果沒有特別約定是不能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