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聘用

勞動法聘用

發布時間: 2022-03-21 13:14:40

① 關於新勞動法中終身聘用的問題

這里需要跟你明確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簽訂了兩次固定期內限的勞動額合同以容後續簽的,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這個兩次是從勞動合同法生效以後開始計算的。也就是說你明年簽的那次算第一次,以前的是不算的。另外,如果你不願意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的話,你可以簽訂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這個取決於你。
第二是,無固定期限的勞動也是可以解除的,解除了如果需要承擔責任和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一樣的,不會有差別。而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主要是要看你們是否存在培訓,並約定了服務期,如果單位出資給你提供培訓,也和你約定了服務期,那麼如果提前解除的話是需要支付違約金的,其他情形還有就是承擔競業限制義務的勞動者違反了,那麼也是要承擔違約金的。一般就解除勞動合同是不需要承擔違約金的。

浙江東辰律師事務所胡律師

② 聘用合同適用於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1、實踐中事業單位人員的構成是由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行聘用制的人員般勞動者。由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不適用勞動合同法,一般勞動者適用勞動合同法,實行聘用制的人員部分適用。

2、勞動合同法"附則"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將實行「"聘任制的工作人員」"交由「"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來"來決定,部分適用於事業單位,擴大了調整范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六條 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③ 勞動法中關於用人單位用工有幾種方式

勞動且向勞動者支付工資等勞動報酬的形式。目前用工形式一般有三種:

1、勞動合同關系。

《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2、承攬合同關系。

承攬關系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合同法》第251條規定了承攬合同,以及相關章節又分別規定了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 、居間合同。

3、僱傭關系。

僱傭合同,我國法律沒有進行規定。「即受僱人於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內,為雇傭人服勞務,雇傭人負擔給付報酬的契約」。

(3)勞動法聘用擴展閱讀:

勞動用工的誤區

誤區一

規章制度出台後即能約束員工。

企業都知道,可以制定規章制度來規范企業經營和約束員工的行為,於是幾乎每個企業都根據自身的需要出台了大大小小或繁或簡的規章制度。

許多企業認為當然可以,因為制定規章制度是法律賦予企業的權利,是用工自主權的重要內容。但正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法律賦予企業此項權利的同時,為了防止此項權利的濫用導致員工合法權益受損而設定了相應的限制條件,這些限制條件主要包括三項:

①規章制度的內容要合法,即規章制度的內容不能與現行的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相違背;

②規章制度要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即企業制定規章制度必須要經過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至少是職工代表同意;

③規章制度要向員工公示,即規章制度出台後要公開告知員工。法律同時規定,以上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如果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項條件,則其不能作為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的裁判依據。而實踐中此類有問題的規章制度比比皆是,這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

誤區二:

試用期內不簽訂勞動合同或只需簽試用期合同,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

企業可以對新進員工設定試用期,許多企業為了使自己占據主動,防止被「套牢」,往往同試用期內的員工不簽訂任何形式的勞動合同或只簽訂一紙「試用期合同」,實際上這種作法適得其反。

現行法律規定,企業同員工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存在勞動關系的作為事實勞動關系仍受法律保護,而作為事實勞動關系,企業要終止必須提前30天通知員工並應依法補償;法律還規定,只簽訂試用期合同的,試用期不成立,該「試用期」即為勞動合同期限。

顯然,試用期內不簽勞動合同或只簽試用期合同,企業本來是想防止被「套牢」,實際上恰好被「套牢」,因此,此種做法不可取。正確作法應是同新進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包含試用期的內容。

此外,許多企業認為試用期內雙方的勞動關系尚未最終確定,所以企業不需為試用期內的員工繳納社保費,其實不然。試用期內雙方的勞動關系雖未最終確定,但確已形成,因此法律明確規定企業應為試用期內的員工繳納社保費。

誤區三:

員工辭職需單位批准。

或許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許多企業和員工仍然認為員工辭職要寫辭職申請,要得到單位批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現行法律規定得很明確,員工辭職只需提前30天通知企業即可,沒有其他條件。

誤區四:

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是企業的權利和「砝碼」。

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勞動關系結束後,員工要求企業辦理退工手續,而企業則以不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為手段或談判的砝碼,要求員工支付違約金或退還培訓費等。

由於企業不辦理退工手續造成員工無法再行就業,員工要求企業賠償工資損失,最終員工要求賠償損失的請求獲得了法律的支持。

員工勝訴的原因主要在於現行法律規定,企業應當在勞動關系解除或終止後7日內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這是無條件的,同時法律規定,如不及時辦理造成員工損失的,企業應當賠償。

而企業的敗訴則在於企業錯把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這一法定義務當成了自己的權利和有利於已的談判砝碼。這一誤區非常普遍,特別應引起企業的重視。

④ 勞動法中關於聘用顧問問題

聘用顧問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應當遵循《勞動法》。聘用顧問屬於以下人員的,適用《民法典》,不適用《勞動法》: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的人員;下崗待崗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其他。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二條
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而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下崗待崗人員以及企業經營性停產放長假人員,因與新的用人單位發生用工爭議而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動關系處理。

⑤ 勞動法對政府聘用合同工的待遇

勞動法對政府聘用合同工的待遇如下: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內動報酬的容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5)勞動法聘用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需要注意的是,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設定的。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⑥ 勞動法對於職稱聘任有何規定

勞動法對於職稱聘任有一下規定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者從單位辭職提前30天書面告知即可。勞動者要求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僅兩種情況要交違約金。

一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二是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

三是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對於《勞動合同法》的疑問,讀者可撥打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熱線12333進行咨詢,另外,隨著《勞動合同法》實施日期的臨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還將利用自己的網站平台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幫助企業和勞動者准確理解並實施該法律。

⑦ 勞動法 聘用

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

目前這么長時間了,可向公司查證何時辦理轉正。如果不行的話,可向當地12333勞動熱線投訴。

⑧ 勞動法對16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員工聘用有何要求

16周歲以下是童工,16周歲以上,現在可以聘用了。沒有什麼特殊的法律規定。
建議:雖然沒版有權法律規定不能用童工,但最好還是少用,以免引起糾紛;如果工作崗位確實需要的話,也盡量避免為其安排高危險和繁重的工作(歲數小,知識少,自我保護意識差讓其做危險工作,也比正常的成年人危險系數增大了幾倍);

⑨ 勞動法適用機關單位的聘用人員嗎

如果是帶國家行政編制的機關工作人員,依照公務員法執行。如果是與機關單位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熱點內容
道德相對比 發布:2025-07-29 02:41:49 瀏覽:973
國際經濟法知識梳理 發布:2025-07-29 02:41:15 瀏覽:128
消費者保護法律知識考試題 發布:2025-07-29 02:33:39 瀏覽:217
那些情況是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7-29 02:28:46 瀏覽:100
邵陽市法官 發布:2025-07-29 02:27:19 瀏覽:900
滇池流域保護條例 發布:2025-07-29 02:27:09 瀏覽:758
青春與法治同行手抄報 發布:2025-07-29 02:27:09 瀏覽:299
美國總統被法院 發布:2025-07-29 02:22:28 瀏覽:344
經濟法基礎概述試題 發布:2025-07-29 02:22:23 瀏覽:532
國家預演算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9 02:21:09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