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扣員工押金違反勞動法哪一條
1. 請問單位收取員工押金是不是違反勞動法
嚴重違法
建議去勞動局投訴或者直接提起勞動仲裁
法律依據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2. 勞動法中哪一章哪一條規定,不許收取員工押金及扣押身份證如果違反了,將處以什麼刑罰
是《勞動合同法》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回,不得扣押勞動答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處罰:《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3. 企業收押金違反勞動法嗎
違法。
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內和其他證件,不得要容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4. 勞動法 公司這樣變相收員工的押金合法嗎
扣押金、遲到罰款都是違法的,因為金額比較小,最好就跟公司協商解決,向對方闡明你的法律依據。如果不行,可以去勞動局的監察大隊投訴,不過要收集好相關的憑據,比如勞動合同、工資單等,勞動監察不處理就去申請勞動仲裁。
另外提供一些法條給你參考:
《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5. 勞動法合同中企業可以扣員工押金嗎
這是公司與員工私下的約定,法律不允許收押金
6. 勞動法有規定私企業工作扣押金嗎
用人單位是不能以任何名義收取勞動者的財物的,對於此類行為,勞動者可以依法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由勞動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7. 老闆不合理扣員工工資違反了勞動法第幾條,應該如何解決
隨意扣員工工資違反了《勞動法》第五十條。依據《勞動法》第七十七條規內定的途徑解決容。
《勞動法》上述兩條具體規定如下:
第五十條【工資支付形式】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七十七條【勞動爭議處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8. 請問 :勞動法那一條那一款有詳細說明用工單位不能收取員工押金的。
你好,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對違反以上規定的,應按照勞動部、公安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勞動管理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的通知》(勞部發[1994]118號)和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能否參照執行勞部發[1994]118號文件中有關規定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4]256號)的規定,由公安部門和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給勞動者本人。
9. 勞動法關於企業對員工徵收押金的處罰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若違反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將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處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若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10. 企業收取員工押金是違反勞動法要承擔民事責任嗎
不需要,這不屬於民法的約束范疇,無需承擔民事責任。
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由勞動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進行行政處罰。用人單位應當退還押金給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