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對公益訴訟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對公益訴訟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3-23 10:08:07

A. 公益訴訟的法律依據

檢察院公益訴訟的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B. 公益訴訟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是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只有在損害公共利益時,才可基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提起公益訴訟。如果針對污染環境、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直接請求保護個體利益,則不屬於本條公益訴訟的范圍,而屬於一般普通民事訴訟即私益訴訟。公共利益的核心在於公共性,涉及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盡管代表人訴訟涉及眾多當事人,但受害人可以確定,訴訟目的是為維護個人利益,故仍然屬於私益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查收集證據材料;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應當配合;需要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的,依照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辦理。

C. 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規定有哪些

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規定是: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規定的機關主要就是指監察機關。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提起公益訴訟,依照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履行相應的訴訟義務,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D. 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有沒有提到公益訴訟的問題

2003年12月,《民事訴訟法》的修訂納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

江偉 孫邦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建議稿一稿(第一編:總則)
.
.
.

第11條〔公益訴訟原則〕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公眾民事權益的行為,依據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法院起訴。
.
.
.
第61條〔公益訴訟〕
檢察院、其它有權機關、公益團體、有利害關系的公民為維護公共環境衛生、保護消費者權益等多數人的利益等公共利益,可以對侵害多數人利益的人或單位提起禁止侵權的或者賠償訴訟。
.
.
.
第79條〔公益訴訟的條件〕
公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自然人提起公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眾多利害關系人參加訴訟實際上是不可能的;(2)眾多利害關系人有共同的法律或事實問題;(3)提起訴訟的當事人的請求或抗辯是在多數當事人一方具有代表性;(4)能公正和充分地維護多數人一方的利益。
(二)有關團體提起公益訴訟,是基於法律規定或者團體成員的授權。
(三)由多數利害關系人中的個別人起訴或者應訴可能會產生以下後果之一的:(1)由於對各利害關系人作出互相矛盾或不一致的判決,可能會確定與對方當事人利益相反的行為標准;(2)對眾多利害關系人中個別人的判決可能會損害其他未成為訴訟當事人的利害關系人的利益。
法院應當就是否准許訴訟做出裁定,當事人對不準許公益訴訟的裁定可以提出上訴。
公益訴訟在起訴時人數確定且在50人以下的,適用前條的規定。
第80條〔最可行的通知〕
法院准許公益訴訟的,應當向經過合理努力可以確定身份的利害關系人發出個別通知,並且應在適當的新聞媒體上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告知利害關系人有關事項,以讓利害關系人選擇是否參與訴訟。利害關系人參與訴訟的,應當將同意的意思表示以及是否同意起訴人或者訴訟中已選定的代表人的意思表示以書面形式提交法院。
對於受害人人數眾多的公益訴訟,利害關系人不同意參與訴訟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法院表示。不以書面形式表示的,視為同意參與訴訟並同意由起訴人或者訴訟中選擇的代表人代其為訴訟行為。利害關系人不參與訴訟應當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法院一般應當支持該申請,除非該申請違反強制性法律規定或者有證據顯示該申請不合理。不參與訴訟的利害關系人不受法院判決的拘束。
第81條〔代表人及其許可權〕
公益訴訟中由提起訴訟的機關、團體或者自然人作為代表人,但半數以上的利害關系人另行選任的除外。
法院在發現部分利害關系人的利益未得到代表時應當為其指定代表人,該指定應當向有關的利害關系人進行最可行的通知。代表人有損害利害關系人的行為時,法院應當另行指定代表人。原代表人可以提出上訴。法院確定新代表人後應當依照前條規定進行通知。
代表人可以為進行訴訟的一切訴訟行為,但撤訴、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和解必須經法院同意。代表人撤訴、放棄、變更訴訟請求及和解方案應當向所有成員通知。
第82條〔案外人的參與〕
任何人對公益訴訟案件的處理都可提出材料及意見,法院不得拒絕。

.
.
.

E. 公益訴訟,現行民事訴訟法有沒有規定有的話,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民法原理分析的話:我國是實行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人民所享受的社會公共利益在內容和范圍上都是空前廣闊的,遠非資本主義國家能比。但十分遺憾的是,我國當前公益訴訟立法較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我國民事、行政兩大訴訟法均規定原告必須是和案件有關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從而排除了公民、法人、社會團體、國家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不僅沒有規定公民和社會團體公益訴訟,甚至連國家提起公益訴訟也未規定。由於缺乏公益訴訟的渠道,使得大量侵犯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得不到懲治。所以說我國這方面的法律很欠缺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F. 民事訴訟法關於公益訴訟是哪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五十五條。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五十八條

G. 民事公益訴訟的主體是如何規定的

檢察院可以

H. 關於公益訴訟的法律的規定有哪些

關於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I. 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是否有公益訴訟條款,請列舉具體的法律條文。

《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版為,符合下列條件權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熱點內容
國家市場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7-28 14:01:53 瀏覽:640
交通事故司機替換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13:38:17 瀏覽:98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舞者第四集 發布:2025-07-28 13:37:42 瀏覽:442
法院談話二審 發布:2025-07-28 13:28:57 瀏覽:769
律師表白 發布:2025-07-28 13:19:13 瀏覽:780
計量技術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28 13:12:56 瀏覽:68
農村土地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28 13:10:53 瀏覽:638
司法鑒定結案 發布:2025-07-28 13:10:36 瀏覽:69
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的聯系 發布:2025-07-28 13:10:34 瀏覽:604
冠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8 13:05:31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