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詢問證人
A. 刑事訴訟中如何詢問證人
詢問證人的來相關法律源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在現場詢問證人,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詢問證人,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
第一百二十三條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四條本法第一百二十條的規定,也適用於詢問證人。
第一百二十五條詢問被害人,適用本節各條規定。
B. 證人出庭作證在刑事訴訟法中是怎麼規定的
證人出庭作證在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三條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C. 《刑事訴訟法》及《程序規定》對訊問證人,被害人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一)《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製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對於不滿十八歲得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詢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二)第九十八條第二款:詢問不滿十八歲得證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第五十六條第一款: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詢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通知監護人到場。
D. 一名警察詢問證人是否合法問題刑訴法沒規定, 請法律大神、刑辯專家、參與立法者解答
你好!第一,你找抄了那麼多的規定,看來你也是一位專業人員,或者說是法學專業愛好者了,既然這樣,祥細的法律規定就不用我再列舉了。公安部《公安機關執法細則》屬於部門規章,在沒有上位法可適用的情況下,公安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依然可以適用《公安機關執法細則》的。至於你說到立法時為什麼沒有考慮,這就不得而知了。你完全可以將這個問題寫個論文,然後發表出去。第二,不知道其他地方都是什麼情況,到目前為止,我所見到的所有關於詢問證人的《詢問筆錄》,無論是公安機關、檢察院或是法院,他們所做的詢問證人筆錄全部都是兩名工作人員進行的,可見,他們在程序上還是比較重視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E. 公安機關詢問未滿18歲的嫌疑人、證人,是否要通知其監護人到場
不一定是要監護人,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訊問時,應當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其他成年人到場。
無論是否是監護人,訊問未成年時總要有合適的成年人到場。
(5)刑事訴訟法詢問證人擴展閱讀:
監護人和法定代理人是有區別的:
《民法通則》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註: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六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意是:
(一)「偵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依照法律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二)「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四)「訴訟參與人」是指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
(五)「訴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
(六)「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
F. 新刑訴法規定,詢問證人的地點有哪些
新刑訴法詢問證人的地點有:
1、現場;
2、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
3、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
2018年10月6日刑訴修正後: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詢問證人的地點和方式)
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
在現場詢問證人,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詢問證人,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6)刑事訴訟法詢問證人擴展閱讀:
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和被害人應遵守的規定:
詢問證人、被害人是偵查人員獲取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的重要的偵查活動,為了保障證人的安全,有利於證人如實提供證言,偵查人員詢問證人時,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進行:
1、應當本著方便證人、被害人,有利於保護證人安全,有利於查清案件事實的精神,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法律規定來確定詢問證人、被害人的地點。詢問證人、被害人,可以到證人、被害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處進行,也可以通知證人、被害人到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來提供證言、陳述被害情況。
到證人、被害人的所在單位或住處進行詢問,可以節省證人、被害人的時間,便利群眾,也有利於及時得到證人、被害人單位的支持和幫助,便於了解證人、被害人的情況,有助於對證人、被害人提供的證言和陳述,進行分析判斷。
到證人、被害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處進行詢問,必須出示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即出示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詢問人員的身份和執行任務的證明信及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的工作證件,這樣可以防止濫用偵查權,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
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知證人、被害人到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提供證言、陳述被害情況。這樣有利於偵查機關為其保守秘密,保證證人、被害人的安全,也有利於防止證人、被害人單位、親屬或其他人的干擾,便於證人、被害人如實說出自己知道的案件情況。
2、應當個別進行。即詢問同一個案件的幾個證人、被害人時,應一個一個地分別進行,個別詢問,詢問一個證人時不能有其他證人、被害人在場。
這樣主要是防止證人之間,被害人之間或證人與被害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串通,可以保證證人、被害人所提供的情況真實可靠,也有利於保守案情秘密,保障偵查活動的順利進行。
3、應當告訴他們要如實地提供證據,如實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況,並且告訴他們有意作偽證,提供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犯罪的證據所要負的法律責任。偵查人員詢問證人、被害人時,要告訴證人、被害人應當如實提供證言和其他證據。
首先要告訴他對自己掌握的書證、物證和其他證據都要原樣地交出來,不能把它隱藏起來不交或者私自銷毀或塗改;二是告訴他們對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況,要實事求是說出來或寫出來,既不能誇大,也不能縮小。
偵查人員要告訴證人、被害人作偽證或隱匿罪證應負的法律責任,就是要讓他們了解有關的法律規定,告訴他們如果不如實地提供證據,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使其了解知情人的作證義務和作偽證或隱匿罪證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4、詢問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時,可以通知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到場。偵查人員在詢問未成年的證人、被害人時,可以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如果法定代理人到場對調查取證沒什麼妨礙,不會影響證人、被害人如實地提供所知道的案件情況,或者證人、被害人年幼或有顧慮,需要法定代理人到場的。
在這種情況下,偵查人員可以通知證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對於證人、被害人已接近成人年齡,完全可以正確表達真實意思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到場會給證人、被害人的心理增加壓力,使證人、被害人不如實作證的,偵查人員可不通知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5、應當做好詢問筆錄,並將詢問筆錄交給證人、被害人進行核對,讓他們看看有沒有漏下的或記錯的。對於沒有閱讀能力的證人、被害人,應當向他們宣讀。如果有漏掉或者有差錯的,證人、被害人可以提出補充或糾正。
在證人、被害人認為沒有錯誤後,應當讓他們簽名或蓋章。偵查人員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對證人、被害人要求自己寫證詞的,應當允許;在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也可以要求證人、被害人親筆寫證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G. 刑事訴訟法122至125中對詢問是如何規定的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
在現場詢問證人,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詢問證人,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本法第一百二十條的規定,也適用於詢問證人。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詢問被害人,適用本節各條規定。
詢問證人是指偵查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詞方式向證人調查了解案件情況的一種偵查行為。詢問證人有助於偵查人員發現、收集證據和核實證據,查明案件事實真相、查獲犯罪嫌疑人,揭露、證實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7)刑事訴訟法詢問證人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訊問犯罪嫌疑人必須由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負責進行。訊問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
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後,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
第一百一十九條 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第一百二十條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
第一百二十一條 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並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
第一百二十二條 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核對,對於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他宣讀。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改正。
犯罪嫌疑人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偵查人員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犯罪嫌疑人請求自行書寫供述的,應當准許。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也可以要犯罪嫌疑人親筆書寫供詞。
第一百二十三條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