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身邊

行政法身邊

發布時間: 2020-12-21 15:10:06

『壹』 在我們身邊的法律有哪些

最接近實際的是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知識產權法、商業法,還有很多,但是日常就是這些比較常用吧。

『貳』 以『法律在我身邊「 為主題的手抄報資料

法律定義及描述
都兼有「公平」、「正義」的含義。從「法」的詞源看,都喻意公平和正義, 簡述: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基礎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著社會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時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准則。 現在指----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准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力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關系的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基本的法律: 一般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實際作用與憲法實際上相同。「基本法律」所意味是不永久並權宜之針,在沒有實施憲法下達到有法維持憲政秩序之效果。 這里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法律,內容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最基本的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屬於「基本法律」的層次。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也叫「一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2]法律」(《憲法》第67條)。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決議和決定,如果其內容屬於規范性規定,而不是一般宣言或委任令之類的文件,也視為狹義的法律。它一般包括--憲法,民事法,行政法經濟法等。 廣義的法律: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其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 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在三權分立的國家,由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僅對該行政機關之公務員有拘束力,除法規命令外,原則上行政機關所制訂之行政規則對於人民均不發生拘束力。而限制人民自由權利之法律必須由人民所選舉之立法機關制定之(即後者)。 法律體系 通常,法律體系可以分成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另外還有第三種法律體系(依然存在於某些國家的部份或整個地區)-宗教法,是一種以經籍和其解譯為基本的法律。一個國家所使用的體系通常和其歷史、其和外國間的關連、以及其對國際標準的依附等有關。司法體系認同應遵行的法源為其法律體系的明確特徵。所以不同體系的差別多在於模式的不同,而不在於其內容,且每個司法體系通常都可以找到相類似的法條。 法律制度 在發達國家,主要的法律制度有獨立的法院、代議議會、責任內閣、軍警系統、官僚系統、法律專業和公民社會本身。約翰·洛克在其《政府論》里,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和外交三種權力,其後的孟德斯鳩在其著作《論法的精神》中對其進行了完善,主張將國家權力劃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而且三種權力必須要分立,而且相互制約。[103]他們的原則是不應該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到國家的所有權力,和托馬斯·霍布斯《利維坦》內的獨裁理論相對。[104]更近代,有馬克斯·韋伯等人重塑有關在行政控制下的國家的模型。現代軍事、政治與官僚的力量對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顯現出了許多特別的問題,這些是早期如洛克和孟德斯鴆等作家所不可預見的。法律專業的慣例和實例是讓人民接觸公平正義的重要部份;而公民社會則是一個用來指形成法律的政治基礎的社會組織、社群和團伙等
法律的特徵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有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行為模式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所提供的標准和方向。其中行為模式一般有三種情況: (1)可以這樣行為,稱為授權性規范; (2)必須這樣行為,稱為命令性規范; (3)不許這樣行為,稱為禁止性規范。其中(2)和(3)又稱為義務性規范。法律後果是指行為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在法律上所應承受的結果。法律後果分為兩種: 一個是肯定性法律後果,指行為人按照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的要求行為,從而導致的一種積極的結果,包括國家承認行為合法、有效、應予保護甚至獎勵。 另一個是否定性法律後果,指行為人違反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的規定而行為,從而導致的一種消極的結果,包括國家不承認行為合法、行為無效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2.法律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行為規范 這是法律來源上的一個重要特徵。 所謂國家制定和認可是指法律產生的兩種方式。國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國家認可形成的通常是習慣法。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權利和義務,它是由國家確認或認可和保障的一種關系,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徵。 4,法律是以國家強制為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由於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來保障。
法律的英文解釋
law; legislation; an enactment
法律的兩個基本關系
(一)法律與道德 道德是生活於一定物質條件的人們以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光榮與恥辱、公正與偏私等標准來評價人們的言行、並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持的規范、原則和意識的總稱。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是法學理論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二者有內在的必然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了解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法的概念有助益,同時,對我們制定良好的、符合民心、民意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與道德相同之處是:第一,它們都是人們的社會行為規范;第二,它們的內容是互相滲透的。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規定在法律里。例如我國憲法第24條、第46條、第51條等條款中,就明確規定了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內容的「五愛」以及社會公德的要求。在憲法的其他條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規定或隱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經濟基礎上並隨著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在經濟基礎基本不變而經濟體制有了變化、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的情況下,法律和道德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憲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規正在進行大量的立、改、廢,道德也發生了變化。第四,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它們追求的都是社會秩序安定,人際關系和諧,生產力發展,人們生活幸福。 法律與道德的區別是:第一,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道德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第二,表現形式不同。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的內容則主要存在於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於人們的言行上。第三,體系結構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當然主要是靠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守法來推行,但也要靠國家強制力來推行;道德則主要靠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來維護。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違法犯罪的後果有明確規定,是一種「硬約束」;不道德行為的後果,是自我譴責和輿論壓力,是一種「軟約束」。 (二)法律與政策 政策有黨的政策、國家政策之分,有總政策、基本政策和具體政策之別。黨的政策是執政黨在政治活動中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作出的政治決策。這里主要講黨的政策與法律的區別:第一,意志屬性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而黨的政策是黨的意志的體現。雖然我們黨沒有自己任何的私利,黨的意志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但黨的政策在沒有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之前,不具有法律的屬性。第二,規范形式不同。法律具有規范的明確性,政策則比較原則,常常只規定行為的方向而不規定具體的行為規則。第三,實施的方式不同。法律和政策都要靠宣傳教育,使廣大幹部群眾掌握和自覺執行,但在執行中遇到障礙時,法律有民事、行政、刑事制裁手段;違犯政策則由黨的紀律來處理。第四,穩定程度不同,法律有較高的穩定性,黨的總政策和基本政策也有較高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這一點鄧小平同志講得很清楚,他說:「究竟什麼是黨的政策的連續性呢?這里當然包括獨立自主、民主法制、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等內外政策,這些政策我們是不會改變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46頁)但具體政策,就必須隨形勢的發展變化而隨時加以調整。在這一點上,同時體現了政策與法律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 現代國家,沒有法律不行,沒有政策也不行。在我國,黨的領導是立國之本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我們一定要堅持黨的領導。」(《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卷,第273頁)現在,我國正在穩步推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治國方略,因此,處理好黨的政策與法律的關系就顯得特別重要。第一,法的制定和實施要以黨的政策為指導。黨的領導作用實現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制定和實施政策,以指導國家的活動;而國家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制定和執行各項法律,以實現國家職能。所以,制定和實施法律就必須以黨的政策為指導,這也是在國家活動中堅持黨的領導的體現。我們現在制定的法律,都體現著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其他有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政策,或者說是經過法定程序把黨的政策條文化、具體化。第二,政策和法律的實施相互促進。政策上升為法律之後,就能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而得到有力地推行;法律以政策為指導,就能從政策對實踐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對廣大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中獲得力量,從而使法律得到人民衷心的擁護。第三,政策和法律互相制約。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民主與法制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大力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按照鄧小平同志關於「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9頁)的指示,逐步改變了過去主要靠政策辦事的作法;確定了「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的原則;提出了「黨領導國家事務的基本方式是:把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黨的十五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把重大決策與立法結合起來」;黨中央和全國人大都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確認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治國方略。所以,黨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到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黨領導國家事務的活動,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之內。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法律,黨也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否則,就難以樹立法律的權威,也難以切實推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中國現代法律思想概述
現代人們的普法行為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一八四〇年以後,封建的中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人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進行了前仆後繼的英勇奮斗。 二十世紀,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偉大歷史變革。 一九一一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但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 一九四九年,以毛澤東主席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長期的艱難曲折的武裝斗爭和其他形式的斗爭以後,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的主人。 中華民族正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1949年2月2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布《關於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定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1952年我們開始了司法改革運動。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即無產階級專政,得到鞏固和發展。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安全,增強了國防。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農業生產顯著提高。教育、科學、文化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廣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今後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我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但是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中國人民對敵視和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必須進行斗爭。 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將繼續鞏固和發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統一戰線組織,過去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今後在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的斗爭中,將進一步發揮它的重要作用。 民族大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確立,並將繼續加強。在維護民族團結的斗爭中,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開的。中國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的交流;堅持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加強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團結,支持被壓迫民族和發展中國家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正義斗爭,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事業而努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中國古今法律思想的比較
法, 也稱法律,就廣義而言,是由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包括憲法、法律(就狹義而言)、法令、行政法規、條例、規章、習慣法等各種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屬於上層建築范疇, 由一定的經濟基礎所決定, 並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法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 它以規定人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調整人們的行為, 其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一些觀點認為,法是階級社會中特有的社會現象, 它伴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和發展, 也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亡而自行消亡. 古代刑法古代原始公社制度的解體和法的產生是同時進行的, 法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據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解釋: 」法, 刑也, 平之如水, 從水.法, 所以觸不直者去之, 從去.」從水, 取其平, 即法平如水, 也就是公平的意思.在西方不少民族的語言中, 」法」的詞義, 也都兼有」公平」」正義」的含義.然而, 在階級社會里, 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公平、正義觀, 法所體現的只能是不同統治階級的公平、正義觀.社會主義的法, 是從具有階級性的社會規范向反映社會全體成員共同意志、維護全社會共同利益的社會規范過渡的法.它除了具有調整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類不同性質關系的功能外, 還對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古希臘法律的思想特點
A. 柏拉圖的法律思想 一、柏拉圖的生平與著作 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生於雅典的一個貴族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名門望族的後裔,母親更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倫的後代。由於出身高貴,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教育。從20歲起受教於蘇格拉底,從事哲學學習和研究。曾一度渴望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但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刑,使他放棄了從事政治的願望。後流亡國外,40歲後回雅典並創立了「阿卡德米學園」。在學園中,柏拉圖一邊講學,培養人才;一邊著述,宣講其哲學和政治哲學,前後達41年之久。該學園在歷史上延續了900年,是全希臘文化知識的中心。 柏拉圖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保留下完整著作的思想家,前後共著對話25篇。有關政治法律理論的著作主要有三部,即《理想國》(成於壯年)、《政治家篇》(成於中晚年)、《法律篇》(絕筆)。一般說來,《理想國》代表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的主要理想,而《法律篇》則是面對現實所寫成的有關法治的著作

『叄』 我們身邊有哪些法律

我們身邊的法律,可以看做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法律。除了憲法回之外,歸納起來,大體有刑答事法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經濟法律四個方面的法律門類,每個法律門類都有幾種最基本的法律。其中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

【實體法】簡單解釋,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法律。

【程序法】指的是人們在打官司時應用的法律規定的程序。

【一】刑事法律

  1. 刑法

  2. 刑事訴訟法(程序法)

【二】民事法律

  1. 民法通則

  2. 婚姻法

  3. 物權法

  4. 繼承法

  5. 侵權責任法

  6.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7. 民事訴訟法(程序法)

【三】行政法律

  1. 安全法

  2. 食品安全法

  3. 環境保護法

  4. 勞動法

  5. 土地管理法

  6. 道路交通安全法

  7. 治安處罰法

  8. 行政訴訟法(程序法)

【四】經濟法律

  1. 合同法

  2. 產品質量法


在上述法律中,除了《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屬於程序法之外,其他均為實體法。憲法則屬於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國的中心綱領、總體綱領,是國家的母法,總的路線制度。

『肆』 行政違法行為有哪些

對於行政違法,不同類型的行政違法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則。

(一)根據違法的程度,行政違法可以分為實質性行政違法和形式性行政違法。

前者是指不具備行政行為實質要件的行政違法,如主體不合格、內容不合法、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等;後者則是不具備行政行為形式要件的行政違法,如行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為的表現形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等。

區分實質行政違法與形式行政違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首先,從法律效力看,實質違法一般屬無效行為,從該行為發生之時即沒有法律效力,而形式違法一般屬可撤銷行為,它經有效補救可轉化為有效行為;其次,從法律後果看,實質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懲罰性行政責任(如行政處罰、行政處分),而形式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補救性行政責任(如撤銷違法)。

(二)根據違法的范圍,行政違法可以分為內部行政違法與外部行政違法。

前者是指內部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如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越級指揮;後者則指外部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如公安機關非法拘留公民。

內部行政違法與外部行政違法在救濟手段上是有區別的:內部違法僅限於行政救濟,不受司法審查;而外部違法不僅可藉助於行政救濟,還可藉助於司法救濟。

(三)根據違法的形式,行政違法可以分為作為行政違法與不作為行政違法。

前者表現為積極地作出行政法律規范所禁止的行為,如稅務機關違法徵收稅款;後者則表現為拒不作出行政法規范所要求的行為,如工商機關對企業申請營業執照不予答復。

作為違法與不作為違法均是行政法律的規范對象。就行政訴訟而言,作為違法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對象,不作為違法同樣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對象。

(4)行政法身邊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

1,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與民事違法和刑事違法不同,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在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只有當他們以行政法主體身份或以行政法主體名義出現時,他們的違法才能構成行政違法。

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

2.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首先,行政違法具有違法性,它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侵害了受行政法保護的行政關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其次,行政違法在性質上屬於一般違法,其社會危害性較小,尚未達到犯罪的程度。

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3.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並依照法律規定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伍』 合法的行政法現象

交警開罰單、工商登記等。

『陸』 我們身邊的法律有哪些它們的作用是什麼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日常生復活中最常用到制的:《民法通則》--調整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是目前與人們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基礎法 2、《婚姻法》、《繼承法》、《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等等這些法律法規與人們婚姻家庭生活密切相關。 3、與政府部門接觸最基本的〈行政法〉,〈行政訴訟法〉 自己的權益被侵犯了,〈民事訴訟法 4商業/經濟交往〈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5、刑事方面 〈刑法〉〈刑訴法〉 太多了,除了法律法規還有相關司法解釋。我國法律是成文法,雖然不能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也涵蓋了人們生活交往的絕大部分,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也正被逐漸納入法律規定之中,如果你想知道得更清楚,建議登陸一些法律網站,會更加明白

『柒』 如果你身邊有人違法犯法你會怎麼辦

看是什麼性質的,如果只是違反民法和行政法,如果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沒有必要多管閑事。
如果違反刑法 ,就是犯罪,舉報犯罪,是公民的義務。
遵紀守法,創建和諧社會,共建法治國家!

『捌』 身邊的法律有哪些

1《民法通則》--調整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是目前與人們生活最密切版相關的基礎法
2、《權婚姻法》、《繼承法》、《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等等這些法律法規與人們婚姻家庭生活密切相關。
3、與政府部門接觸最基本的〈行政法〉,〈行政訴訟法〉
自己的權益被侵犯了,〈民事訴訟法
4商業/經濟交往〈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5、刑事方面 〈刑法〉〈刑訴法〉

『玖』 我們身邊有什麼法律

憲法、民法通則、刑法、行政法
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公司法、婚姻法、證券法、海商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保險法、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水利法、土地法、交通法、勞動合同法、物權法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