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刑事處理解釋
⑴ 勞動法中對職務犯罪的處理
職務犯罪是,指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工作人員利#用已有職權,貪#污、賄#賂、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破#壞國#家對公#務活動的規章規范,依照刑法應當予以刑事處罰的犯罪,包括《刑法》規定的「貪#污賄#賂罪」、「瀆職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於加強對職務犯罪案#件第一審判#決法#律監#督的若干規定(試行)》。
既然觸及犯罪當事人應該被追究刑事責任,單位可以以此辭退員工即可。有造成經濟損失者可以要求賠償。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⑵ 勞動法有什麼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目前與勞動法相關的只有一個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認真執行、和的通知》,目前已經廢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認真執行、和的通知》一、《勞動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預演算法》是為適應我國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宏觀調控的實際需要制定的,這三部法律的實施對於我國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勞動法》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勞動體制改革,有利於規范勞動關系主體的行為和勞動力市場秩序,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對於加強對城市房地產的管理,維護城市房地產市場秩序,保障房地產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預演算法》將強化預算的分配和監督,健全國家對預算的管理,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各級人民檢察院要認真組織幹警學習這三部法律,充分認識這三部法律對保障和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意義。要准確領會這三部法律中規定的基本內容,並緊密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做好貫徹執行工作,保證其正確實施。二、各級人民檢察院要認真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加強對有關犯罪行為的檢察工作。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重大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要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以玩忽職守罪立案偵查;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三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責任人員要根據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以重大責任事故罪立案偵查;根據《勞動法》第九十六的規定,用人單位以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或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勞動者,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要分別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定,以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立案偵查;根據《勞動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打擊報復舉報人員,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要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以報復陷害罪立案偵查;根據《勞動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的規定,對於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國家工作人員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構成玩忽職守、挪用公款等犯罪的案件,檢察機關要立案偵查,嚴肅查辦。對於用人單位違犯《勞動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以暴力手段強迫勞動或體罰、毆打勞動者,構成傷害罪的案件;或者違犯《勞動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構成妨害公務罪的案件,檢察機關要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作好批捕、起訴工作,並加強同公安機關的聯系和配合。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七十條規定,對於房產管理部門、土地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玩忽職守、受賄等犯罪的,檢察機關要依法立案查處,追究其刑事責任。三、各級人民檢察院在貫徹執行《勞動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預演算法》的過程中,要注意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對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⑶ 《勞動法》哪些規定要追究刑事責任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 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回 ; 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答,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 ) 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
(二 ) 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
(三 ) 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
(四 ) 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 不 履行法定職責, 或者違法行使職權, 給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 應當承 擔賠償責任 ;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 構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⑷ 怎樣理解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
勞動部《關於(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29條規定:勞動者被依法版追究刑事責任的,權用人單位可依據《勞動法》第25條解除勞動合同。"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指:被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的①、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被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第32條②免予刑事處分的。勞動者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緩刑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該"意見"第31條規定:勞動者被勞動教養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據被勞教的事實解除與該勞動者的勞動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勞辦發[1994]289號)第25條第4款規定:本條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具體指出:(1)被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的;(2)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刑罰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3)被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第32條免予刑事處分的。
⑸ 請具體解釋一下《勞動合同法》「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關於來貫徹執行《中華自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用人單位可依據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解除勞動合同。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指:被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的、被人民法院判處處罰的、被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第三十二條免予刑事處分的。
勞動者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緩刑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⑹ 什麼是違反勞動法的刑事責任
剋扣工資、限制勞動者的人身自由等行為都存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可能。
⑺ 如何理解《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四)被依法回追究刑事責答任的。 是指勞動者犯罪被法院依法判刑了,已經無法再執行合同了,因為勞動者在監獄。犯罪不一定是損害了用人單位的利益,是因為已經喪失繼續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是唯一選擇。
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法案件適用的司法解釋四第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第十一條回 變更勞動合同未答採用書面形式,但已經實際履行了口頭變更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且變更後的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當事人以未採用書面形式為由主張勞動合同變更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⑼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觸犯刑事的一定要開除公職
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抄是說,用人單位有內選擇是否解除容勞動合同權利。
《公務員法》第二十四條 下列人員不得錄用度為公務員: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
(三)有法律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的。
《行政機關問公務員處分條例》第十七條 行政機關公務員依法被判處刑罰的,給予開除處答分。
⑽ 勞動法和刑法的聯系
勞動糾紛的認定是依據勞動法律法規,刑事犯罪的認定是依據刑法,雙方保護的客體不同,但是也存在聯系,通常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可能涉及到的刑事法律關系,主要有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職務侵佔罪,敲詐勒索罪,盜竊罪,以及侵犯知識產權,商業秘密和信息系統的犯罪等等。
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制定,而刑法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而制定。雙方的認定依據完全不同,屬於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但雙方也存在聯系,比如職務侵佔罪,主體要件就是作為單位的員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佔單位的財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