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土地的訴訟法

土地的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3-25 16:48:40

① 土地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土地糾紛的訴訟期限是:行政訴訟期限六個月、民事訴訟期限三年。該時效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或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② 土地使用權的訴訟時效多久

1.
法院在做出不立案決定的時候,應該以裁定的方式告訴當事人,同時裁定中應該載明當事人如果不服裁定,有依法上訴的權利。 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
2.
如果上訴後仍然敗訴,那麼當事人有權提起申請再審。 法律規定: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③ 怎樣起訴土地糾紛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不能由當事人協議改變。不動產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是世界各國民事訴訟管轄的通例,主要是為了便於對不動產的調查、勘驗,便於判決的執行。房屋、土地屬於不動產,不動產還包括山林、水庫、水塔、游泳池等附著於土地上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後將減少其價值的財產。

④ 土地使用權的訴訟時效

土地使用權的訴訟時效一般為六個月。如果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確認土地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在六個月內直接向法院起訴;或者也可以先申請復議,再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的十五日內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⑤ 土地的行政訴訟時效是多長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第四十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⑥ 民事訴訟法有沒有規定土地糾紛其間任何手續不辦理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內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容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之規定,你們之間的土地權屬糾紛應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
對人民政府的處理不服的,依法可以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土地發生糾紛期間,提交人民政府土地爭議期間不辦理土地手續的規定在土地管理法律中,不在民事訴訟法中,特此予以提醒。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一、《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1、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3、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二、【釋義】

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應當對自己主張的事實舉證,不能舉證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主張的事實不能成立的後果甚至敗訴後果。如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也就是說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不能證明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則要承擔義務未履行的責任。

本條是關於舉證責任的規定。舉證責任在相關的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都有規定,在沒有規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有確定舉證責任承擔的權力。確定舉證責任的一般原則和依據是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並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依照本條規定,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應當主動調查收集。對於何為「審理案件需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作了明確的規定,包括以下兩種情形:一是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二是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除了以上兩種情形外,其他任何情形,法院不得主動調查收集證據。

⑧ 什麼是土地訴訟前置程序

土地訴訟前置程序 指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土地行政訴訟之前所經過的程序。土地訴訟前置程序一般是土地行政復議,但這種前置程序不是必經程序,也可以依照土地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訴訟有效期內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土地行政訴訟。

⑨ 土地的訴訟時效時間是幾年

依法律規定其申訴權便歸於消滅的制度。不同的案子訴訟時效期間是不一樣的。一般是2-3年,有的是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9)土地的訴訟法擴展閱讀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第一條為依法、公正、及時地做好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

第三條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以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規章為依據。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第四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以下簡稱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辦理爭議案件有關事宜。

第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熱點內容
姐姐的秘密社會與法下 發布:2025-07-27 02:50:28 瀏覽:811
抄襲罪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7 02:44:50 瀏覽:367
規章制度開頭語 發布:2025-07-27 02:37:22 瀏覽:794
1982年全國醫院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7 02:36:06 瀏覽:643
黃山平法官 發布:2025-07-27 02:36:04 瀏覽:283
行政立法的類型 發布:2025-07-27 02:30:17 瀏覽:728
1950婚姻法頒布前結婚未登記 發布:2025-07-27 02:30:09 瀏覽:387
下列哪個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07-27 02:28:53 瀏覽:779
河北省交通法規 發布:2025-07-27 02:28:11 瀏覽:129
城步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27 02:03:30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