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原則的內容
㈠ 什麼是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全部行政法律規范之中的,是調整和決定行政主體全部行為的基本准則。
1.行政法基本原則具有普遍性。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普遍性在於,它不分具體行政法律關系,都能夠得到適用的。不管是行政稅收關系,還是行政強制關系,又或者是行政處罰關系,都必須遵守這一基本原則。
2.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具有基礎性。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基礎性在於,行政法的具體規則必須以之為指導,不能與之相抵觸。具體包括行政立法、執法和司法,都必須遵守行政法基本原則。
3.能夠反映出區別行政法規范與其它法律規范的本質特徵.不同的法律規范,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原則是不相同的。法律的基本原則能夠反映出不同法律規范的宗旨、任務以及立法精神。
比如行政法基本原則反映出來一個特點就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基本精神在於對行政權力行使的限制。比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是反映法律對於國家刑罰權的限制。而在民商法方面,比如「意思自由」原則,則是表明了民商法作為私法,尊重當事人的權利自由。
行政法治原則「法治」強調統治者在法律之下,國家任何機關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規定的框架內活動,而憲法、法律則更多地表現出人本主義的價值取向,即以每個人的尊嚴、自治、自由發展為宗旨。
近代意義的法治,是針對整個國家而言的,任何國家機關都必須受其約束。不過,在某種程度上,行政權相比立法權、司法權,已經在當代國家占據主導地位,法治的時代意義更多地體現在對行政權的規范之上。
法治在行政領域的具體要求:依法行政是法治原則對政府行為的一個基本要求,即公共行政組織必須依照法定許可權、法定方式、法定程序來實施行政管理行為。
控制濫用自由裁量權 法律規則本身內在的、無法消除的特性,以及行政官員便宜行事、靈活應對各種具體事件的需要,使得自由裁量權不可避免。然而,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又意味著給行政官員任意決定、徇私舞弊、武斷專橫製造了可能性,所以,當代法治既允許行政自由裁量,也強調對自由裁量給予有效的控制。
責任政府 依法行政、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是從正面對行政的要求,任何公共行政組織若違背這一要求,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
維護和促進人權 法治的意義不是僅僅停留於表面上的政府守法、負責。政府守法、負責的目的不是為了守法、負責本身,而在終極意義上是為了維護、促進人權。形式上的遵循法律,並不意味著能夠達到真正的法治。納粹政府也是守法的,但它卻是在執行種族歧視、滅絕的法律。因此,建立在人權理念基礎上的法治,是人類真正需要的法治。
㈡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這些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即合法行政原則的各項要求,具體包括「依法行政」、「正當行政」。依法行政又分為「法律優越」、「法律保留」。
(二)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
1、法律優越
法律具有高於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行政立法應服從於法律位階高的要求,以法律作為立法根據;另一方面,行政立法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沖突或抵觸。
2、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包括憲法意義上的保留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
第一、憲法意義上的保留(立法保留)。
絕對保留,凡是涉及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立法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不得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相對保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作出決定,但可以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制定行政法規。
第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指沒有法的授權,行政主體不能合法地作出行政活動。
職權法定。任何行政職權的存在都必須基於法的授權。
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否則便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3、行政正當。行政主體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當體現法的實質正義或正當性。分為實體上的行政正當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第一、實體上的行政正當。
平等對待。行政主體在針對多個相對人實施行政活動時,應做到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符合比例性。符合比例性要求是專門針對行政裁量行為的要求,又包含三個具體要求:一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適當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必須適合於實現所追求的法律目標;二則行政活動應當有必要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盡可能使相對人的權益損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三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相稱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可能產生的損害應與該活動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對稱。
信賴保護。當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及其管理活動行程值得保護的信賴時,行政主體不得隨意撤銷或廢止該行為,否則必須合理補償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該行為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失。
第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資訊公開。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行政職權運行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向相對人和社會公眾公開。
行政參與。受行政活動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有權參加行政權的運作過程。包括利害關系人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聽證的權利等。
說明理由。行政主體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對人一方權益的行政活動時,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及其他相關事項。
㈢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
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方面的內容。(2) 行政合理性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機關不公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種類和幅度范圍作出行政決定 ,而且要求這種決定應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
㈣ 論述行政法基本原則及其內容
法律分析:我國現在的行政法有兩大基本原則:合理性和合法性原則,由於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統一的行政法典,具體的法律內分布在各個具體的法律規范中,所以在行政行為時既要合法又要合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㈤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㈥ 行政法比例原則的主要內容是
行政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的實現和保護相對人的版權益,如果行政目標的實權現可能對相對人的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則這種不利影響應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二者有適當的比例。
這是對行政權的約束,要求行政主體對行政行為的作出有一定的權衡,考慮行政行為的適當性、必要性,不要撟枉過正。
㈦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合法行政原則;
2、合理行政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權責一致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實體性原則如下:
1、依法行政原則;
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越權無效原則;
4、信賴保護原則;
5、比例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第九十二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㈧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法治原則也被稱作依法行政原則,是指法律規定行政機關的組織、內職權、手段容、方式和違法的後果,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並採取積極行動保證法律的正確有效實施。行政法治原則具體包括如下三方面內容:
①一切行政行為必須具有法律根據,行政機關的職責、許可權、可以採取的手段、方式等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沒有法律依據的行為就是違法行為,即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可依。
②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要求。行政機關只能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採取行動,即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必依。
③違反法律規定的行政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國家行政機關必須對自己所實施的行政活動承擔責任,這是違法必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