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八大知情權
A. 安全生產八項權利五項義務都是什麼
八項權利為:
1、知情權;
2、建議權;
3、批評權;
4、檢舉、控告權;
5、拒絕權;
6、緊急避險權;
7、依法向本單位提出要求賠償的權利;
8、獲得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以及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
五項義務為:
1、有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義務;
2、有服從管理的義務;
3、有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
4、有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義務;
5、有發現事故隱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報告的義務。
拓展資料:
1、安全生產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宗旨是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可以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少職工傷亡,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損失;減少財產損失,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無疑會促進生產的發展;而生產必須安全,則是因為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沒有安全就無法生產。
2、職工在生產、工作中要認真學習和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愛護生產設備和安全防護裝置、設施及勞動保護用品。發現不安全情況,及時報告領導,迅速予以排除。
B. 《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勞動者的權利及義務規定如下: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2)勞動法八大知情權擴展閱讀:
勞動者職業培訓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六十六條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六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第六十九條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備案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C. 勞動法 平等權的原則的內容有哪些
勞動自由原則、勞動保障原則、勞動平等原則
憲法第4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勞動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十四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社會保險是國家為了保障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時的基本生活而依法強制實行的一項物質幫助制度。
勞動法
第七十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平等就業原則
勞動法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D. 勞動法中員工家屬有員工的工資狀況的知情權嗎
根據你描述的這種情況,首先勞動法中沒有規定員工對家屬是不是能夠知道,員工工資狀況的,因為企業對,員工開工資只有員工知道就可以了。
E.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規定,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規定,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規定,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十三條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5)勞動法八大知情權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F. 勞動法中的知情權有哪些
法律分析:勞動法中的知情權有: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G. 勞動法有沒有明確規定知情權和隱私權
首先,勞動合同法中沒有直接的這方面的規定。但是依據民法通則就有了,個人享有隱私版權,其他權人(包括單位)不得非法披露。
你說的遭到威脅,我就不知道是什麼狀態了。如果真的侵犯了你的隱私,你可以向法院主張你的榮譽權(註:我國民法還沒有規定侵犯隱私權的,按侵犯榮譽權處理),要求工廠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但是你不能要求解除勞動合同。
H. 新勞動法具體內容
勞動合同法八大亮點
亮點一:新《勞動合同法》也適用事業單位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與勞動法相比擴大了,尤其是將事業單位也納入了新法的適用范圍。未來我國可能除了國家公務員、比照公務員管理的其他人員、農民、軍人等,都將納入勞動合同法的規范范圍。
亮點二:勞動關系從用工之日起建立
《勞動合同法》第七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還鼓勵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根據《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還要要承擔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不利後果。
亮點三:同一勞動者只能被「試用」一次
《勞動合同法》對試用期主要限定了:試用期的期限,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試用期次數,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試用期中,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以往一些企業不斷任用試用期員工,勞動合同法堵住了這一漏洞。
亮點四:簽合同前用人單位須履行告知義務
為了充分保證勞動者知情權,《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亮點五: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突破原有規定
相較於《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對於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訂立擴大了適用情形。第十四條規定,除了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外,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以及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亮點六:何種情況支付違約金有了約定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違約金條款只適用於兩者情況:一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約定服務期和違約金。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的,可以約定違約金。在適用違約金條款時,立法還作了特別限制,如規定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亮點七:合同到期單位也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四章規定勞動合同期滿,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在經濟補償金的計發辦法上,也做出了一些新規定。比如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其中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亮點八:勞務派遣行為將受到更嚴格的規范
從此次立法可以看出,國際對於勞務派遣並不是積極推薦,但現實是某些企業把勞務派遣作為用工的主要形式,《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進行了規范。首先是在勞務派遣公司的資格上進行了嚴格的限定:設立上要求採取公司的組織形式,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五十萬元。二是明確了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對派遣勞動者負有的義務,如果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此外還規定要與勞動者訂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要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向勞動者按月支付報酬。另外,勞務派遣單位要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這樣將有利於避免以往派遣公司剋扣被派遣勞動者工資的做法。
I. 勞動者的八項權利
、平等就業的權利,即符合我國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享有獲得職業的權利;
2、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者可以根據自己意願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
3、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勞動者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具備有約定勞動報酬的條款;
4、休息休假的權利,我國勞動法規定的休息時間包括工作間歇、兩個工作日之間的休息時間、公休日、法定節假日以及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事假、生育假、病假等,用人單位不得剝奪勞動者合法的休息休假權;
5、獲得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作為一個公民,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權利,用人單位在為勞動者安排工作的時候需要確保勞動者的安全問題得到保障;
6、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職業技能培訓是指對准備就業的人員和已經就業的職工,以培養其基本的職業技能或提高其職業技能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教育和訓練,勞動者接受職業技能可以說是保障勞動者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基礎;
7、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社會保險是國家和用人單位依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的約定,對具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暫時失業時,為保證其基本生活需要,給予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勞動者與用人關系建立勞動關系之後,用人單位有義務為用人單位辦理繳納社保;
8、提請勞動爭議的權利,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的時候,勞動者有權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申請調解或仲裁,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