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一式四份
A. 行政處罰各類文書
土地行政處罰告知書字()第號
____________:
你單位(戶)_______________的行為,違反了_________第___條和_________的規定,我局(部、廳)依照_________第______條和_______________的規定,擬對你單位(戶)的土地違法行為作出如下行政處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你單位(戶)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可在______月______日前向我局(部、廳)提出,逾期不提出的,視為放棄陳述和申辯權利。
收件人簽名:______(蓋章) (印章)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年____月____日
註:本告知書一式四份
教育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
()教處聽告字[]第號
本機關立案調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案,已經調查終結。
本機關認為你(你單位)有以下違法行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行為違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規定。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規定,本機關擬對你(你單位)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你(你單位)有權要求舉行聽證。如你(你單位)要求聽證,應在收到本通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向本機關提出書面申請。逾期未提出的,視為放棄聽證。
本機關地址:________________ 郵政編碼:____________
聯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系電話:____________
教育行政機關____(公章)
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簽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簽收日期______________
附:
本文書寫作的重點是告知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以及擬作出的行政處罰。寫作分三個層次,先陳述案件的事實,事實必須是經過調查已經查明的事實;再說明理由和依據,主要是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最後提出擬作出的行政處罰種類。在行文上,敘述事實既要清楚明了,又要簡明扼要;擺出依據要明確具體;提出擬處罰意見要態度鮮明,不能含糊其辭。
教育行政處罰決定書
( )教行處字[ ]第 號
被處罰人基本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查,被處罰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處罰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條第_____款第_____項的規定,現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條第____款第____項的規定,決定給予__________________的行政處罰。被處罰人應自接到本決定書之日起_____日內履行。
被處罰人如對本行政處罰決定不服,可在接到本決定書之日起六十日內向申請行政復議,也可在三個月內直接向___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期間,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
教育行政機關____(章)
_____年____月_______日
附:
1.事實與證據部分的寫作要注意:對事實的敘述要清楚明了,簡明扼要,重要證據要在文中點明,經過聽證程序的應予說明。用語應客觀平實,不要修飾形容。
2.關於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法律法規和規章有明確規定的,按規定履行,例如對罰款的行政處罰,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沒有明確規定,但行政機關認為需要明確履行方式與期限的,由行政機關根據履行方式的不同和當事人的履行能力等實際情況決定。
教育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申請書
()教行申字()第 號
__________人民法院:
申請人____年____月____日作出的行決字[ ]第 號《教育行政處罰決定書》已發生法律效力。因受處罰人_______拒不履行________________的處罰決定,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和《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第三十條的規定,申請__________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申請人____(公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有關材料___份。
教育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申請書
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_
被申請人:_______________
申請人_____年___月____日作出的行決字[ ]第 號《教育行政處罰決定書》已發生法律效力。因被申請人________拒不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處罰決定,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和《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第三十條的規定,申請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事實與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人民法院
申請人_____(公章)
____年____月_____日
附:有關材料____份。
註:
1.申請人只能是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教育行政機關,公民個人、其他法人和其他組織都不是申請主體。
2.申請機關向法院提交強制執行申請書時,應同時提交作為執行依據的生效的《教育行政處罰決定書》以及其他相關證據材料,如受處罰人財產狀況證明、受處罰人未履行義務的證明材料等。
B. 學校要我們簽畢業協議書(一式四份),但我今年四月末參加公務員考試,如果隨便簽會不會對此有影響
你手裡真實的就業協議不要隨便簽。大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會讓學生簽一份假的,只供學校統計就業率用的,那個可以簽,對你沒有任何影響。
另外,從你公務員的考試時間來看,你是黑龍江省的吧?
C. 本協議一式五份,四份都有簽名手印日期,有一份沒有日期請問有法律效應嗎
有法律效力。只要是合同主體真實意思表示,並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協議就是有效的。沒有簽署日期,可以寫上。
D. 全國司法考試中,各法所佔的比重是多少
1、國家來司法考試採用閉卷自、筆試的方式。考試分為四份試卷,每份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試題(含法律文書寫作)。
各卷的具體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憲法、法制史、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2、2014年,司法考試各法的分值如下:(歷年的分值大體也是這樣)
E. 司考考什麼法一共考幾種法請羅列出來……
司法考試所考察的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2005年起國家司法考試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考試分為四份試卷,每份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試題(含法律文書寫作)。各卷的具體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憲法、法制史、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以2009年、2010年為例,各個學科的具體分值分布如下:
科目 2009分值 2010年
理論法學(含法治理念) 23+23+10+5+20+25=106分 91+25=106
經濟法 35分 35
三國法 12+15+17=44分 12+15+17=44
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10分 10
刑法 58+22=80分 80
刑事訴訟法 52+21=73分 73
F. 申請行政復議需要注意的事項是什麼
一、申請行政復議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申請人應當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2、申請行政復議的事項應當屬於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范圍且依法應當由本機關受理;
3、申請行政復議應當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復議請求和理由;
4、申請行政復議應當在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的除外。超過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人應當向本機關說明理由。
二、申請行政復議,應提交以下材料:
1、申請書一式四份。第三人每增加一人,申請書應增加一份;申請書應有申請人的簽名或蓋章。
2、證明被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存在的證據材料一式兩份。
3、送達回證復印件一份。
4、申請人的身份證明復印件一份。申請人並應出示身份證明原件,供本機關核實。
5、委託他人代為申請行政復議的,應提交授權委託書及受委託人的身份證明復印件一份。並應出示受委託人的身份證明原件,供本機關核實。
三、申請人提出復議申請時,應留下通訊地址、聯系方式,以便本機關核實相關情況。
委託他人代為申請行政復議的,應提交授權委託書及受委託人的身份證明復印件一份。並應出示受委託人的身份證明原件,供本機關核實。
G. 一式四份合同騎縫章的蓋法
【法律分析】
合同沒有必須要蓋騎縫章,只是為了防範風險蓋騎縫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H. 就業協議一式四份是否都要帶回由單位簽章
就業協議一式四份都需要用人單位蓋章的,本人簽字,再帶回學校蓋章。最後四份協議返給用人單位一份,本人留一份,學校留兩份(其中一份交上級部門)。
就業協議即三方協議,也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後,由畢業生或用人單位將協議送交學校簽章。一方持三份協議書送交學校簽章,另一方可留下備查聯(無須送學校蓋章)。
單位與學生在學校招聘活動中需要現場簽約時,如需先蓋學校就業辦公章,在徵得學生處就業辦同意的情況下,單位需將備查聯填寫完畢,留學生處就業辦備案,協議書均由單位帶回蓋章。等單位簽章完畢將兩份協議書寄回學校就業辦或學生本人。
(8)行政法一式四份擴展閱讀:
就業協議是用人單位確認畢業生相關信息真實可靠以及接收畢業生的重要憑據,也是高校進行畢業生就業管理、編制就業方案以及畢業生辦理就業落戶手續等有關事項的重要依據。
就業協議的試用期時限:
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中。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不超過六個月的試用期。勞動合同期限在六個月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十五日;勞動合同期限在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試行期不得超過三十日;
勞動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兩年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十日;勞動合同期限在兩年以上的,試用期也不得超過六個月。
必須強調的是,試用期適用於初次就業或再次就業時改變工作崗位或工種的勞動者,續簽勞動合同不得約定違約金。
國家機關、高校、醫葯研究所、醫療行政部門採用見習期,為一年,試用期採用於企業、公司(包括外企、合資、私企),與醫院建立勞動關系的採用試用期。為15日-6個月。見習期可以延長,試用期不能。見習期是具有一定強制力,試用期是雙方約定。
I. 一式四份是什麼意思是一份原件,三份復印件。還是說四份都是原件
嚴格來說四份都是原件。
公司合作合同一式多少份,依據合同合作的當事人有多少而定,如果只有兩個當事人的,一般是一式兩份。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十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十一條 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9)行政法一式四份擴展閱讀
合同簽訂原則
(一)主體平等
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任何民事主體在法律人格上也是一律平等的,享有獨立的人格,不受他人的支配、干涉和控制。只有合同當事人的人格平等,才能實現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合同當事人平等是商品經濟的必然前提和必然產物,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交易秩序和經濟秩序的具體要求。
(二)合同自由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合同自願原則,也就是合同自由原則,或稱為契約自由原則。其涵義包括締結合同、選擇締約相對人、選擇合同方式、決定合同內容、解釋合同的自願或自由。當然,實行合同自由原則,並不排除法律以及國家對合同的適當干預和限制。
(三)權利義務公平對等
在經濟活動中,合同的任何一方當事人既享有權利,也承擔相應義務,權利義務相對等。公平原則規范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制約對合同自由原則的濫用,要求形式的公平(即合同主體的法律地位)和實質的公平。合同的實質公平,是指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必須大體對等。對於顯失公平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要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或變更。
J. 不能申請行政復議的事項有哪些
行政復議法規定:行政機關作出的下列行為不能申請行政復議:
(一)行版政機關作出的權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依照有關法律、規的規定提出申訴;行政機關對其所屬的人員或基於內部行政管理關系作出的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待遇等人事處理,應當認定為前款規定的「其他人事處理決定」.
(二)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的民事糾紛作出的不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有關雙方當事人民事權利義務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前款規定的「其他處理」.
(三)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四)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規定.
(五)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六)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七)行政機關對落實私房政策等歷史遺留問題作出的處理.
(八)其他不符合規定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