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妨礙民事訴訟
『壹』 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是哪些
具體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包括: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違反法庭規則;偽造、毀滅重要證據;阻止、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對司法工作人員進行打擊報復;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判決、裁定。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貳』 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適用標准
對於由於實施妨害民事訴訟行為而構成犯罪的,應由有關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具體程序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辦一理:第一,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1條的規定,應當追究有關人員刑事責任的,由審理該案的審判組織直接予以判決;在判決前,應當允許當事人陳述意見或者委託辯護人辯護。第二,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第1款第6項的規定,應當追究有關人員刑事責任的,由法院刑事審判庭直接受理並予以判決。第三,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第1款第1~5項和第106條的規定,應當追究有關人員刑事責任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辦理。
『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六條 採取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必須由人民法院決定。任何單
有一種權利是留置權,這種權利就是合法扣押他人財產的。
滿意請採納
『肆』 具體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認為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偽造、隱藏、毀滅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以暴力、威脅v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有關單位拒絕或者妨害人民法院調査取證;以隱瞞存款和其他財產等方法推拖、拒絕履行義務等。
法律依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八十四條 對同一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拘留不得連續適用。發生新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罰款、拘留。
『伍』 同一妨害民事訴訟行為法律有哪些規定
法律分析:1、就同一妨害行為作出罰款、拘留決定後,不得再次以該行為採取罰款、拘留;
2、適用罰款、拘留後,行為人又實施了新的妨害行為,包括同類、同樣性質的妨害行為的,可再次適用罰款、拘留。但行為人的妨害行為屬消極行為,呈持續狀態的除外,如拒不履行義務或拒不具結悔過等;
3、同一妨害行為涉及多個案件且在同一法院的,可以不同案件分別適用罰款、拘留,此種情形不屬於罰款、拘留的連續適用,但罰款、拘留應當分別實施。多個案件涉及不同法院的,可以與相關法院取得聯系,對被執行人多次適用罰款、拘留,以加大懲處力度。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八十四條 對同一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拘留不得連續適用。發生新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罰款、拘留。
『陸』 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構成要件
1.行為主體。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主體,既可以是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是其他訴訟參與人,還可以是案外人。因為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針對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行為的,因此,無論是誰,只要是其行為妨害了民事訴訟秩序,就可以對其採取強制措施,而不論其是否是案件的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
2.行為人實施了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行為人在訴訟中實施了具體的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行為,該行為在客觀上妨礙和干擾了民事訴訟的正常進行,引起了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後果。行為可能表現為作為,如偽造證據或毀滅證據、指使他人做偽證等;也可以是不作為,如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絕到庭、有義務協助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的人員拒絕協助人民法院開展工作等。
3.行為人實施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主觀上是故意的。所謂主觀上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在主觀上希望或放任妨害民事訴訟結果的發生,也就是說,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有可能造成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結果且追求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如果行為人是因為過失而造成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結果的,如因為大意或疏忽而丟失了證據等。不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
4.行為人實施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行為一般是在訴訟過程中。如果是在訴訟之前或在訴訟結束之後,行為人所實施的在形式上與妨害民事訴訟秩序類似的行為,雖然有可能也是違法的。但一般不能認為該行為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秩序。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在個別特殊情況下,在訴訟外實施的行為,符合一定情形的,也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即在人民法院執行完畢後,被執行人或者其他人對已執行的標的有妨害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採取措施,排除妨害,並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的規定處理。
同時具備了上述四個要件,就構成了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對行為人依法採取強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