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第159條

民事訴訟法第159條

發布時間: 2022-03-29 14:20:01

Ⅰ 就《民事訴訟法》159條提問幾個問題,請行家指點,在此說聲謝謝!

1、二審案件立案之日是指一審法院把上訴案件已送到二審法院,二審法院登記填表之日。上訴狀交給一審法官是對的,這中間從你叫了上訴狀到二審立案之日之間大約有40天左右,我給你解釋你一下這四十天是怎麼來的,首先你的上訴日期是十五天,其次給對方答辯期十五天,還有一審法院整理卷宗送到二審法院大概不超過十天,也就是七個工作日左右(因為有的一審法院在農村,離二審法院市區很遠,不可能有一個案件就跑一趟,很多情況下會一段時間送一批,所以就耽誤時間了,但這都是正常的,不算是故意拖延),這些期限民訴法中都有規定的,當然這時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不同,比如你沒到十五天就上訴了,對方沒到十五天就提交答辯狀了,一審法院離二審法院較近等等原因,可以縮短這中間的時間。
一般一審法官不會無休止拖延,因為二審對一審有監督權,兩級法院之間有內部規定,不方便告訴你,但是沒有明確的法條規定的。如果超過一個月案件還沒有到二審法院,你可以直接到二審法院上訴立案。

2、延長期限,二審是每次延長三個月,第一次延長過之後第二次在延長還是三個月,每次延長都需要審批的,延長審限法院不需要通知當事人。

具體的法條就在民訴法中一審程序和二審程序這兩章中。請細看。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69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第二款: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2)民事訴訟法第159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六十五條 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50條6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3)民事訴訟法第159條擴展閱讀:

中止訴訟的情形主要是:

1、被告的行政機關被撤銷,尚未確定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或者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其職權也同時被撤銷,從而無法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尚未確定繼續訴訟的行政機關;

2、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章互相抵觸,需要等待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裁決,在等待解釋或裁決時,人民法院應中止訴訟;

3、在審理案件中,人民法院發現被處罰人的行為構成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時,應及時將有關犯罪材料移送有關機關,如果刑事責任的追究影響本案審理的,應中止訴訟,待有關機關作出最終處理後,再恢復訴訟。如果刑事責任的追究不影響本案審理的,應繼續審理;

4、追加、更換當事人,或者本案的處理需要等待其他案件處理的結果時。

中止訴訟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裁定一經作出,即產生法律效力。待中止訴訟的情形消失後,當事人可以申請恢復審理程序,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加以恢復。恢復訴訟後,當事人和人民法院在訴訟中止前的訴訟行為仍然有效。

Ⅳ 民事訴訟法154條原文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4)民事訴訟法第159條擴展閱讀

1、不予受理

當事人起訴,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比如,提起訴訟的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審判權的范圍;原告不是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沒有明確的被告或者沒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裁定不予受理。當事人不服該裁定,可以上訴。

2、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當事人尤其是被告和第三人,認為審理某一案件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對案件沒有管轄權的,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裁定本院是否有管轄權。當事人不服該裁定,可以上訴。

3、駁回起訴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原告起訴不符合起訴條件的,除不屬於本院管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的以外,通知原告撤回起訴。原告不撤回起訴的,裁定駁回起訴。當事人不服該裁定,可以上訴。

4、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人民法院可以依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作出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該裁定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上訴。當事人不服該裁定,可以向作出該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但復議期間不停止對該裁定的執行。

5、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原告起訴後、宣判前申請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依據法律規定,作出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的裁定。該裁定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上訴,也不能申請復議。

6、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在訴訟過程中,發生了法律規定的中止或者終結訴訟的情況,人民法院應當作出中止或者終結訴訟的裁定。中止訴訟的障礙消除,具有恢復訴訟的條件時,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恢復訴訟的裁定。中止或者終結訴訟的裁定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法律不能上訴,也不能申請復議。

7、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判決書有錯寫、誤算、用詞不當、遺漏判決原意、文字表達超出判決原意的范圍、判決書正本與原本個別地方不相符合的情況的,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加以補正。如果判決書遺漏了訴訟請求的一部分和訴訟費用的負擔,以及應當明確具體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內容而沒有明確,則應當作出補充判決,不能用裁定補正。

8、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法律規定的中止或者終結執行的,應當作出中止或者終結執行的裁定。在造成中止執行的情況消除後,依法具有恢復執行的條件時,應當作出執行的裁定。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當事人不能上訴,也不能申請復議。

9、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對當事人申請執行的仲裁裁決,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和第二百六十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應當作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裁定。不予執行的裁定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上訴,也不能申請復議。

10、不予執行公證機關的債權文書

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對當事人申請執行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人民法院認定確有錯誤,不予執行的,作出不予執行的裁定。對於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裁定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上訴,也不能申請復議。

Ⅳ 民事訴訟法第156條內容

按二審裁定的時間,因為一審判決是上訴期間是無法確定其效力的,其效力是二審裁判做出後才能確定。

Ⅵ 中法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60條全內容

  • 第一百六十條簡單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不受本法第一百內三十容六條、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 另: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 第一百三十八條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當事人陳述;(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四)宣讀鑒定意見;(五)宣讀勘驗筆錄。

  • 第一百四十一條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Ⅶ 民事訴訟法第154條

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經第十一屆全國人民版代表大會常權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九條是什麼

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於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本條是關於訴訟保全措施復議權的規定。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申請都要求符合一定的法律條件才能夠獲得法院支持。法院在依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事實材料的情況下,進行認真的審查,對認為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予以駁回。法律為了給當事人更多的救濟途徑和機會,允許當事人可以向原作出駁回裁定的法院申請復議一次,但是在復議期間並不停止原來裁定的執行。

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的裁定作出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得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零九條規定,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應維持到生效的法律文書執行時止。在訴訟過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應及時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由於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措施關繫到雙方當事人民事權益的保護問題,因此,本條規定,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但在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一十條規定,對當事人不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裁定提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及時審查。裁定正確的,通知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裁定不當的,作出新的裁定變更或者撤銷原裁定。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09條百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9)民事訴訟法第159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209條規定內容解讀:

(一)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內容

從整個民訴法來看,當事人可以申請檢察監督的理由類型大致可以分為:程序性、實體性和審判主體違法這三種理由。新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規定了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內容。

從第一款的具體規定來看,三種申請情形可以分為程序和實體兩個方面的內容,其實質是當事人認為自己向法院申請再審的實體或程序權利受到侵犯而申請檢察監督。

程序方面,民訴法第199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

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民訴法第204條對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再審作出了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

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根據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第1、2項的規定,人民法院駁回當事人再審申請的、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結合上述規定,如果當事人認為法院生效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必須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先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人民法院駁回當事人再審申請的或者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當事人才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實體方面,依據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第3項的規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此處規定的「明顯錯誤」怎樣理解。

民訴法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是否與民訴法第200條規定的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情形一致,還是比第200條更加嚴格的要求,有待於將來司法解釋作出相應的解釋說明,便於更好的適用該項。

(二)檢察機關處理當事人再審檢察申請的方式

民訴法第209條規定當事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方式有檢察建議和抗訴兩種。檢察建議是2012年修訂《民事訴訟法》時新增加的一種民事檢察監督的方式。

作為檢察機關在實踐中創設的一種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方式,相較於抗訴而言,檢察建議是一種比較柔性的監督方式,更易於人民法院接受,但因其缺乏相應的強制力。

所以在監督效果上要弱於抗訴的效果。作為檢察機關的一種書面「建議」,立法並沒有明確檢察建議的法律效力,檢察建議對於被建議單位(包括同級法院)也沒有當然約束力。

而抗訴作為一種效力較強的剛性檢察監督方式,必然引起法院的再審程序。 當事人依據民訴法第209條的規定,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監督時,可以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但是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在受理當事人申請後,是作出檢察建議,還是抗訴,並不受當事人申請的約束,檢察機關根據相應的規定作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

(三)人民檢察院審查當事人再審申請的期限

民訴法第209條第2款對人民檢察院審查當事人再審檢察監督申請的期限作出了規定,依該款規定,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

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這一規定意味著檢察機關審查當事人申請一般應當以三個月為限。

依2013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的《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以下簡稱《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第36條、38條和56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對當事人的監督申請,根據具體情形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控告檢察部門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三日內將案件材料移送本院民事檢察部門。

人民檢察院受理當事人申請對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的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終結並作出決定。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控告檢察部門決定受理當事人申請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審查,作出相應的決定。

結合《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的規定,民訴法第209條所規定的三個月的期限,應理解為既包括了人民檢察院從決定受理當事人申請。

到作出檢察建議、抗訴決定或者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的全部時限,也包括了受理當事人申請的人民檢察院的案件審查期限。

和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案件審查期限。對於特殊情況下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期限可否延長和怎樣延長,法律並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定。

(四)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約束力

民訴法第209條在賦予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權利的時候,也對該權利的行使作出了約束,即明確規定了該權利的行使應以一次為限。

當人民檢察院審查結束,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監督申請進行審查後所作出的決定在檢察監督范圍內具有終局性,當事人不得就同一監督申請向任何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這一原則的適用,既包括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審查後作出不予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監督的情形。

也包括經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人民法院進行再審後作出的判決、裁定或者民事調解書,當事人不得再次申請檢察監督的情形。

但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與控告檢察廳辦理民事行政案件第二次座談會紀要》(2014年)給予了當事人申請復查的機會。

該紀要規定,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申請檢察機關監督,同級人民檢察院受理審查後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

當事人認為該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存在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復查一次。當事人一次申請再審檢察監督原則並不意味著經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

人民法院再審後作出的判決、裁定或者民事調解書不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依據《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第117條的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抗訴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仍符合抗訴條件的;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出的檢察建議未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處理並書面回復的。

人民法院對檢察建議的處理結果錯誤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跟進監督或者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監督。

Ⅹ 民事訴訟法157條第一款法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本章規定。

熱點內容
保定市南市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21 17:10:58 瀏覽:943
代建監理法規 發布:2025-07-21 17:10:52 瀏覽:739
信託法規匯編 發布:2025-07-21 17:10:50 瀏覽:616
新合同法中無效行為 發布:2025-07-21 17:10:50 瀏覽:458
新婚姻法關於養老保險 發布:2025-07-21 17:09:19 瀏覽:309
訴訟法253條不合理 發布:2025-07-21 16:52:51 瀏覽:67
律師收費怎麼收 發布:2025-07-21 16:47:16 瀏覽:586
完善接地氣的法規和制度 發布:2025-07-21 16:46:15 瀏覽:900
人民法民法典直播 發布:2025-07-21 16:36:20 瀏覽:584
網路黑客攻擊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1 16:31:18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