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

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3-29 16:46:40

『壹』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

比例原則主要是復指行政主制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必須基於該市是行為的必要性,權衡行政目的和相對人利益,且應當將對相對人的利益損害降到最小。

信賴保護,也成禁止反言,指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一經做出,不得遭受任意的變更。
1行政行為一經做出,既具有「四力」。
2受益性行為非為相對人之過錯,不得變更。
3做出的行政行為,基於法律或是公益,可變更之。
4變更所對善意相對人的損害要賠償。

『貳』 信賴保護原則是什麼

是指有權機關應保護行政相對人因信任行政主體的合法性、正當性、權威性而無過錯參與其實施的授益性、合意性、指導性等行政行為所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

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肇始於德國行政法院判例,後經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等的效仿、繼受與發展,已成為大陸法系行政法之一般原則。依據該原則進行的制度設計在保障人權、維護法的安定性、實現實質的法治行政方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拓展資料

信賴是否值得保護其判斷基準主要是根據無過錯原則,無過錯原則主要強調了行政相對人對於違法行政行為沒有過錯。倘若是由於行政相對人自己的過錯,造成違法行政行為的作出,或者明知或重大過失而不知行政行為違法則不能成立信賴保護。

這一原則得到了德國行政立法的肯定,《聯邦德國行政程序法》第48條第二款列舉規定了三種不適用信賴保護原則的具體情形:

(1)受益人以欺詐、脅迫或行賄取得一行政行為的。

(2)受益人以嚴重不正確或不完整的陳述取得一行政行為的。

(3)明知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行政行為的違法性。也有學者不是從信賴的正當性出發而是從信賴利益與公益比較的角度來鑒別信賴是否值得保護,並認為公益是成立信賴保護必須要考慮的要件之一。

『叄』 什麼是信賴保護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是指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權力的正當合理信賴應當予以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生效的行政許可,確需改變行政許可的,對於由此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補償。

拓展資料:信賴保護原則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行政相對人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許可決定一經作出並生效,應給公眾和相對人以明確的預期,非有法定事由和依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或撤銷;

二,行政機關只有在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且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具有依法可以撤銷的情形時,可以依法變更、撤回或撤銷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三,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被許可人基於行政許可取得的非法利益不受保護;

四,可以或應當撤銷已生效的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

五,行政機關改變或撤銷已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財產損失或合法權益損害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補償或行政賠償。

『肆』 什麼是信賴保護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是指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權力的正當合理信賴應當予以保護版,行政機關不權得擅自改變已生效的行政行為,確需改變行政行為的,對於由此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補償。

信賴保護原則二戰後在聯邦德國首先得到發展,現已成為許多國家行政法的一項重要原則。信賴保護原則的基礎是公眾對自己國家及國家權力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公眾安全性和其工作、生活行為有明確預期的基本前提。行政許可法第8條體現了信賴保護原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伍』 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在我國行政法規范中是如何體現的

行政給付權益對於受益人至關重要。尤其在行政救助中,救助或幫助是受益人生存保障唯一的或至少是主要的依靠,行政主體必須保障受益人所享有的權利或利益的穩定性。

其次行政給付和信賴保護均可以看作是一種利益的調整機制,只不過調整方法不同。行政給付通過積極的利益分配直接改變社會成員的利益佔有狀況,信賴保護原則則以利益可期性和穩定性的形成來確保公共負擔平等。

行政指導實施完畢後,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實現了行政主體與相對方所期望的結果,還有一種是行政指導方因自身的信息或判斷有誤,無惡意地誤導了被指導者,結果使被指導者遭受到重大損害。在這兩種情況下均應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對相對人予以補償。

(5)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擴展閱讀:

行政法注意事項:

行政審批可以是內部行為,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

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作出授益行政行為的,即使事後發現有違法情形,只要這種違法情形不是因為相對人的過錯(行賄或提供虛假資料信息)造成的,行政機關亦不得撤銷或改變,除非不撤銷這種違法行為會嚴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

行政行為作出後,若事後據以作出該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廢止,根據作出該行政行為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撤銷,廢止或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行為。但是行政機關在作出撤銷,改變或廢止的決定之前,應進行利益衡量。

『陸』 信賴保護原則的介紹

信賴保護原則最先由德國等大陸法系行政法學者提出,後為立法所接受,現已成為大陸法系行政法上一項重要原則,對完善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律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由於理論研究的滯後,至今沒有在立法上確立該原則,造成與此相關的制度極不完善。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肇始於德國行政法院判例,後經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等的效仿、繼受與發展,已成為大陸法系行政法之一般原則。依據該原則進行的制度設計在保障人權、維護法的安定性、實現實質的法治行政方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柒』 信賴保護原則的基本理論

關於信賴保護原則是憲法原則還是僅為行政法之一般原則,在德國公法學界早有爭議。從該原回則演變的歷史答來看,可以看出信賴保護原則一開始只是作為行政法之一般原則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德國各邦行政法院的判例中被引用,後來被明文規定在聯邦德國行政程序法、租稅通則、聯邦建設計劃法等成文法上。此後該原則不僅作為一項重要的行政法原則得以確立,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學界的一致首肯,現今較為一致的看法是信賴保護原則不僅是行政法上的一般原則,而且已成為一項憲法原則。 現代福利國家中,國家和人民之間應該存在信賴關系,公民必須信任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則社會秩序的穩定性和社會生活的可預測性便會遭到破壞。當公民信賴行政行為,並且這種信賴值得保護時,為保護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①該行政行為受到存續保護而不得任意撤廢,如出於公共利益的緊急需要必須撤廢該行政行為時,也應給予相對人相應的補償,此為行政法上信賴保護原則基本涵義。②

『捌』 信賴保護原則的內容

信賴保護原則不僅是行政法上的一般原則,而且已成為一項憲法原則。 現代福回利國家中,國家和答人民之間應該存在信賴關系,公民必須信任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則社會秩序的穩定性和社會生活的可預測性便會遭到破壞。當公民信賴行政行為,並且這種信賴值得保護時,為保護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該行政行為受到存續保護而不得任意撤廢,如出於公共利益的緊急需要必須撤廢該行政行為時,也應給予相對人相應的補償,此為行政法上信賴保護原則基本涵義。

『玖』 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與民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之比較

行政法上抄的信賴保護原則是指政府對自己做出的行為或承諾應守信用,不得隨意變更,不得反復無常。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要求處於法律上的特殊聯系的民事主體應忠誠、守信,做到謹慎維護對方的利益、滿足對方的正當期待、給對方提供必要真實信息等。兩者的共同點是①都要求忠誠、守信,不反復無常②滿足和保護信賴利益是二者的集中體現③誠實信用是信賴保護的基礎不同點:①法律性質不同,前者在公法領域,而後者為私法規范;②調整主體關系不同,前者當事人間地位不等,後者在平等主體間起作用

熱點內容
保定市南市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21 17:10:58 瀏覽:943
代建監理法規 發布:2025-07-21 17:10:52 瀏覽:739
信託法規匯編 發布:2025-07-21 17:10:50 瀏覽:616
新合同法中無效行為 發布:2025-07-21 17:10:50 瀏覽:458
新婚姻法關於養老保險 發布:2025-07-21 17:09:19 瀏覽:309
訴訟法253條不合理 發布:2025-07-21 16:52:51 瀏覽:67
律師收費怎麼收 發布:2025-07-21 16:47:16 瀏覽:586
完善接地氣的法規和制度 發布:2025-07-21 16:46:15 瀏覽:900
人民法民法典直播 發布:2025-07-21 16:36:20 瀏覽:584
網路黑客攻擊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1 16:31:18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