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合並審理
① 行政行為共同訴訟合並審理怎麼判
共同訴訟與合並審理聯系非常緊密,結合相關法條對其作如下歸納:
1. 應當合並審理的情形
(1)必要共同訴訟(訴訟標的是同一個具體行政行為)。
(2)訴訟中,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原告沒有撤回原起訴,又起訴了改變後的行為,對此應當一並審理。
2. 可以合並審理的情形
(1)普通共同訴訟(訴訟標的是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具體包括以下幾種:(《行政訴訟法解釋》第46條)。①多個行政機關就同一事實對同一相對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②行政機關就同一事實對多個相對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③訴訟中,被告對原告又作出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服向同一法院起訴。
(2)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人民法院「應當」一並受理,並「應當」分別立案,「可以」合並審理,也可以單獨審理(一並受理不意味著必須合並審理)。(《行政賠償規定》第28條)
(3)由行政裁決引起的附帶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法解釋》第61條)。對此應注意三點:①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裁決;②只有法院已經判決行政裁決違法時,才能申請附帶解決民事爭議;③必須依當事人申請,法院不能自主決定。
第二十七條 [第三人]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② 行政訴訟法必要共同訴訟和普通的共同訴訟的區別
1、訴訟標的不同。必要共同訴訟的標準是訴訟標的同一,是指訴訟客體是同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換句話說,被訴行政行為本身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具體行政行為,該行為或者是由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作出,或者是一個具體行政行為處理兩個以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普通共同訴訟的標準是訴訟標的同種類。普通共同訴訟屬於訴訟客體的合並,並因為訴訟客體的合並,導致訴訟主體的合並。因此要成為普通共同訴訟,必須有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就兩個以上同一種類的訴訟標的向同一法院起訴或應訴。
2、審理和裁判方式不同。必要共同訴訟人必須共同參加訴訟。如果有遺漏,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如果不願參加訴訟,法院可以通知他們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在必要共同訴訟中,法院必須合並審理、合一判決。
普通共同訴訟人可以共同起訴或應訴,也可以分別起訴或應訴,法院可合並審理,也可分開審理,合並審理時必須徵得當事人同意。
3、訴的特徵不同。必要共同訴訟是一種不可分之訴,不可分的原因在於共同訴訟人一方對訴訟標的要麼有共同的權利,要麼有共同的義務。因此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全體承認後,對全體共同訴訟人均發生法律效力。
普通共同訴訟是可分之訴。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每個共同訴訟人的訴訟行為只對自己發生效力,某個共同訴訟的訴訟行為中止不影響其他共同訴訟人。
③ 分別起訴 可以合並審理是什麼意思
合並審理是指在民事訴訟中,法院把幾個有牽連的案件合並成一個案件進內行審理。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合並審理:
1、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分別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對同一事實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 的;
2、行政機關就同一事實對若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分別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3、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作出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4、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其他情形。
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的司法解釋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於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
第二十六條 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⑤ 什麼是合並審理
合並審理,是指人民法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的訴訟合並在一個訴訟程序中進行審理和裁判的制度。 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合並審理:1、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分別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對同一事實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 的;2、行政機關就同一事實對若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分別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3、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作出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4、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其他情形。
⑥ 行政訴訟中哪些案件可以合並審理
第2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兩人以上共同實施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被行政機關在同一處罰決定中給予處罰,被處罰人均不服而提起訴訟。 2、法人或其他組織有行政違法行為 ,行政機關對該法人、組織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責任人員同時在一個處罰決定書中給予處罰,受到處罰的單位和個人均不服,而提起訴訟的。 3、治安行政案件中,兩上以上的共同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機關對加害人所作的治安處罰而提起訴訟的。 4、治安行政案件中,被處罰人和被侵害人雙方均不服,公安機關的處罰決定而提起訴訟的。 5、兩上以上的行政機關針對某一被管理人的同一違法行為聯合作出處罰決定,被處罰人不服而提起訴訟的。 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有以下幾種情形: 1、當事人的一個行為同時違反兩個或兩個以上法律,法規 ,如果不同的主管行政機關分別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罰,受處罰人均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2、行政機關就同樣的事實,對若幹人分別作出行政處理決定,被處理的人不服,分別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可以據情決定合並審理,也可以分案處理。
⑦ 哪些行政案件可以合並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可以決定合並審理: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分別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對同一事實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同一法院起訴的;行政機關就同一事實對若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分別向同一法院起訴的;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作出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服向同一法院起訴的;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其他情形。(編輯:梁菁菁)
⑧ 行政法中一並審理和合並審理的區別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四條第1款:公民、法人專或者其他組織在提起行政訴屬訟的同時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一並受理。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請求,或者因具體行政行為和與行政職權有關的其他行為侵權造成損害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分別立案,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合並審理,也可以單獨審理。
⑨ 多名原告在行政訴訟中怎麼列
可以合並審理啊,共同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