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法關於罷工的規定
㈠ 我國《勞動法》中的「拒絕作業權」是一種罷工權嗎
拒絕作業權不是罷工權。
依據《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在勞動過內程中必須嚴格遵容守安全操作規程,同時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也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勞動者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勞動條件,有權對用人單位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就是說法律賦予了勞動者的「拒絕權」,可以「消極」不做,並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
㈡ 企業職工無理罷工,新的勞動法有什麼規定
我國以前的憲法里有罷工一條,後來取消了,所以你單位職工罷工是違法的,但是沒有地方講理去,新勞動法里沒有允許勞動者罷工的條款。只能和員工協商解決。
㈢ 勞動法中關於員工罷工的定義為什麼
罷工行動,或被簡稱為罷工(Strikes),是工人為了表示抗議,而集體拒絕工作的行為。內在以集體勞動為重的工容作行業,如工廠、煤礦等,罷工往往能夠迅速得到僱主、政府和公眾的迅速注意,從而工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更可能獲得保證。在西方國家,罷工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工業革命發生期間產生了關鍵的作用,成功迫使了政府修改政策、甚至倒台。
㈣ 我國在《憲法》,《勞動法》等法律中是否應該規定公民的罷工權
做夢吧,罷工在中國就被定義為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而且和國外政治體質不同,國版外的工權會是工人組織受法律保護的民間組織,所以勞動關系體制是可以相互輔助和制約的,所以罷工是和平、合理的訴求,在中國沒有這方面的組織,工會是國家機關,所以不可能組織罷工這不拆自家台么,而且民間組織一律不受法律保護,所以沒人組織這類的集會,在一個中國的體制不健全,罷工即便是合法的也會被有目的的個人或團體利用無法形成良好的制約機制,最終受苦的還是勞苦大眾!
㈤ 在我國罷工是不是不違法也不支持
我國憲法沒有規定允許罷工,但是也沒有明令禁止,因此,不能說是違法的,但是也不支持罷工。罷工權作為一項權利是一種國際立法慣例,但在我國罷工還不是一種權利。在法理上,1982年憲法及以後的任何法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工人享有罷工權,但也沒有任何規定「禁止罷工」,也沒有「罷工罪」的說法,按照「法無禁止即可行」的原則,在中國罷工不違法。
罷工還不是權力,但按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民事訴訟法也可以來解決問題 。罷工是不是違法行為要看原因,罷工在勞動合同意義上講是員工不履行合同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幾種情形下勞動者可以拒絕單位的工作安排, 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勞動者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勞動條件,有權對用人單位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除此之外,勞動法規沒有賦予勞動者可以以「罷工」形式取得謀種利益(比如要拖欠工資,要求單位交保險等),雖然這個利益有些有合法的。勞動法規賦予了員工在單位不給工資,不提供勞動保護措施,不辦理保險等情形下可以辭職,但不是「罷工」。所以,「罷工」在一些情況下是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十五條 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對職工的合理要求,應當予以解決;不予解決的,工會應當立即向上級工會報告。上級工會應當及時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有關主管部門了解情況,共同協商處理,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第二十五條 企業發生停工、怠工 事件,工會應當會同企業行政方面或者有關方面,協商解決職工提出的可以解決的合理 的要求,盡快恢復生產秩序
㈥ 勞動法對員工罷工情形如何處理
首先要看罷工的理由和原因是否是屬於正當的,如果不正當,那麼法律是不會支持的,照樣要扣工資罰款
㈦ 勞動法規定扇動工人罷工
我國當來今憲法雖然取消罷工權源,但並沒有規定嚴禁工人罷工。勞動法沒有明確規定扇動工人罷工的處罰條款,用人單位對扇動工人罷工的人一般是根據勞動法第25條規定「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進行處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㈧ 勞動法對員工罷工情形如何處理
《中來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自第二十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8)我國勞動法關於罷工的規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㈨ 勞動法對於罷工期間的工資是怎麼規定的
罷工在中國比較敏感,如果職工確有工資方面的合理要求,有關法律都有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第二十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章工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