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勞動合同賠償

勞動法勞動合同賠償

發布時間: 2022-03-30 02:43:20

勞動法 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廣東胡律師

補充回答:你的要求屬於合理的,直接按下面的說,這是你應得的,單位要不協商你就上勞動局舉報投訴,把態度放硬一點,一般單位跟你硬一會兒,你這邊堅持的話單位會軟的,畢竟違法的是他們。

不合法,單位無權以這種理由辭退你,除非你嚴重違反了公司的規章制度或法律單位才能辭退你,你可以要求單位賠償以下,不用繳個人所得稅:

1、工作1年1個月折算成1個半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未提前1個月通知的1個月工資代通知金。

② 新勞動法賠償標准

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上年度平均工資指的是所有工資、補貼(比如:電話補貼、交通補貼、中餐補助)和獎金的總和,不包括個人繳納的保險部分。
賠償金是否要扣稅?可參考: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7年10月31日
問題: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回復:
您在我們網站上提交的納稅咨詢問題收悉,現針對您所提供的信息簡要回復如下: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的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安置費等所得要按照以下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一次性補償收入。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含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其他補助),其收入在當地(所在省市)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繳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並按照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方法為:個人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減去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再減去按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費,用此余額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實際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算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然後再乘以年限數,就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在該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2)安置費收入。對於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納個人所得稅。
上述回復僅供參考。有關具體辦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請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稅務機關咨詢。
歡迎您再次提問。
國家稅務總局
2007/04/03

③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即招用後故意不按規定訂立勞動合同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後故意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的; 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或訂立部分無效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問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侵害女職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權益的; 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賠償,按下列規定執行: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並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造成勞動者工傷、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於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定提供治療期間的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於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④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是否已經廢止

沒有,依舊有效。

人社部公告〔2016〕1號

按照國務院要求,我部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內障規章進行了全面清容理,廢止了15件規章。現將現行有效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章目錄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附件:現行有效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章目錄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2016年4月22日

現行有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章目錄

⑤ 違反勞動法賠償多少


【法律分析】
1、個人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賠償包括,需要向用人單位支付一定額度的違約金。同時,從事保密行業的勞動者需要同用人單位簽訂相關知識產權以及商業機密的保密事項條例。此外,從事部分特殊行業的勞動者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從事相同行業。

2、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八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⑥ 新勞動法中不簽勞動合同的賠償明確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但最多不超過十一個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⑦ 勞動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賠償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標準是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如果是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也按照一年計算,最低是不滿六個月的,應該能夠獲得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可是因職工過錯,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不用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八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⑧ 勞動法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條款

法律分析: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按半個月工資標准支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⑨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的賠償辦法是否有效

違反勞動合同的勞動法的合同,肯定是無效的。

熱點內容
法院臨時工待遇 發布:2025-07-21 06:02:32 瀏覽:546
2015勞動法值班 發布:2025-07-21 06:01:40 瀏覽:986
勞動法補償金不滿一年 發布:2025-07-21 06:01:04 瀏覽:560
教育廳政策法規處 發布:2025-07-21 06:01:01 瀏覽:50
民事訴訟法模擬題答案 發布:2025-07-21 06:00:20 瀏覽:383
供貨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1 05:50:29 瀏覽:825
交通法規怎樣是闖紅燈 發布:2025-07-21 05:45:37 瀏覽:926
經濟法基礎輕松過關1pdf 發布:2025-07-21 05:17:55 瀏覽:400
經濟法廣告法知識總結 發布:2025-07-21 05:17:50 瀏覽:412
法院盧金滿 發布:2025-07-21 05:17:49 瀏覽:239